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0篇
林业   5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白头翁3种提取液对玉米小斑病菌的抑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白头翁不同有机溶剂(氯仿、石油醚、正丁醇)粗提取液对玉米小斑病菌茵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作用.结果表明,白头翁不同溶剂提取液对玉米小斑病菌茵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好于对其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石油醚和氯仿提取液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较好,在浓度为100mg/L时,抑制率分别为70.68%和60.12%,在浓度为250mg/L时,白头翁石油醚提取液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达到76.59%,与对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2.
增施中微量元素肥料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中微量元素肥料施用的优越性,在大田条件下,以‘合丰55号’大豆为材料,设不施肥、常规施肥、中微肥处理,研究中微肥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微肥施用能够提高大豆不同生育期的株高、干物质积累量和叶绿素含量(SPAD)。与不施肥和常规施肥为对照,施用中微肥大豆增产为14.5%和4.7%。差异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因此,中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对大豆生产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3.
针对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盐碱地水稻种植过程中存在的有效分蘖少、有效穗数少、产量低、化肥对土壤二次污染等问题,于2019年在黑龙江省泰来县盐碱地水稻生产中进行添加微生物菌剂、纳米硅肥和传统施肥的对比试验,通过调查水稻产量性状、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含量,明确其增产效果及土壤改良效果.结果表明,添加微生物菌剂和纳米硅肥显著提高盐...  相似文献   
24.
利用黑龙江省1980-2012年生产上年推广面积1.3万公顷以上品种分析了杂交种应用、种质材料变化、种优势模式发展历程。结果表明:推广品种有21个种植面积超过10万公顷/年,但是上述品种中只有德美亚1、德美亚2具有较强的耐密性和适合机械直收籽粒,应加快耐密性强、适合机械化品种的选育;种质材料方面地方种质(1980S占比50%,1990S占比26%,之后快速降低)和兰卡斯特种质(1980S占比21%、1990S占比42%、2000S占比45%、2010S占比35%)在黑龙江省玉米育种占据着重要作用,瑞德种质(1980S占比4%、1990S占比4%、2000S占比17%、2010S占比23%)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0S开始黑龙江省种质资源快速向4大种质集中(但是旅大红骨种质应用较少);杂种优势模式1980S 四个主要模式占比87.2%、1990S 四个主要模式占比69.2%、2000S四个主要模式占比71.4%、2010S四个主要模式占比56.8%,杂优模式类型逐渐增多,主要杂优模式比重在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25.
速溶板栗粉加工过程中护色剂与稳定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板栗为主要原料,通过L9(3^4)正交试验方法对速溶板栗粉加工过程中的护色剂与稳定剂用量进行了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以0.25%柠檬酸、0.25%VC、0.20%壳聚糖和0.35%NaCl作为复合护色剂可有效地抑制速溶板栗粉加工过程中的褐变;以0.20%CMC-Na、0.25%黄原胶、0.40%单甘酯和0.45%蔗糖酯作为复合稳定剂可显著地提高板栗粉冲调后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6.
黑龙江田友种业有限公司以龙生03011(龙粳46)为母本、吉粳88号为父本杂交选育出中间材料田选0917,再以龙稻5为母本、田选0917为父本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择育成粳稻品种龙桦3。龙桦3于2022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合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种植。该品种熟期适中,生产中表现出抗倒伏、抗病、高产等优势,秋季活秆成熟。从播种、插秧、肥水管理、本田除草、病虫害防控等方面介绍了其配套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7.
28.
为了解决东北大豆产区杀菌剂选择混乱、剂量偏大及施用方法不当等诸多问题,试验于2018年进行,分为3个处理。减施增效处理以种植抗病品种为核心,采用根瘤菌剂与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防控大豆根腐病,采用自发研制的大豆叶面遮盖剂防治大豆灰斑病,与常规化学药剂处理和不施药处理进行大面积比对试验。随机取点调查根腐病、大豆灰斑病病情指数及产量等性状,计算效益。结果表明:减施增效处理的根腐病及灰斑病病情指数均为最低,分别达17.96%和27.18%。根腐病的防效为64.08%,极显著优于化学药剂处理,大豆灰斑病的防效为72.97%,显著优于化学药剂处理。减施增效处理产量最高,达3914.40 kg/hm2,极显著高于对照处理,其增收效益为1067.70元。减施增效处理,既减少了杀菌剂的施用量,又提高了产量,获得收益也有所增加,为国家2020年实现化肥农药零增长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9.
  目的  年伐量的计算是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核心内容,合理的年伐量能指导森林可持续经营。使用公式计算年伐量的传统方法,结果偏差较大,主观性较强,局限性明显。本研究利用计算机模型来解决传统方法的弊端。  方法  基于建德市林业总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使用森林模拟优化模型(forest simulation and optimization system,FSOS)进行用材林主伐方案的年伐量计算分析,并与公式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  公式法难以适应林场复杂的龄组结构,不同公式计算结果差异较大;而FSOS模型适应能力较强,计算结果准确。FSOS结果显示:全场用材林年伐面积76.35 hm2·a?1,年伐蓄积9 073.51 m3·a?1,平均采伐年龄40 a,采伐木材量109.27 m3·hm?2;在未来50 a的模拟经营过程中,年伐量呈现周期性波动,森林龄组结构变化逐渐趋于稳定,规划期末成、过熟林面积占比达40.94%,接近理想状态。  结论  FSOS模型能适应复杂的龄组结构,预测林分生长;远近结合,兼顾多目标,综合考虑林场经营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科学指导森林经营。图5表3参15  相似文献   
30.
从燃烧室和蒸发管的改进、点火器位置的选择、着火可持续性三个方面分析了柴油作为小型涡喷发动机燃料的可行性。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柴油燃料小型涡喷发动机、使用电机辅助起动、氮化硅陶瓷点火器的点火方式,并确定了起动电机连接方式和点火器类型。通过若干组燃料的点火试验验证了该方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