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2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植被去除对侵蚀环境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春良    鲍凯强  王梦莹    郑柯    邱莉萍  魏孝荣 《水土保持研究》2022,29(5):131-136
为探究侵蚀环境下植被对土壤性质的影响机制,在陕北黄土高原选择了3个小流域,在坡面和与之对应的沉积区布设2年的植被去除试验,分析了植被去除后侵蚀区和沉积区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侵蚀—沉积作用显著影响土壤养分的分布,沉积区0—60 cm土层硝态氮、铵态氮、全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比侵蚀区高75.3%,25.1%,11.8%和27.0%。(2)植被对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形差异。植被去除2年后,0—1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铵态氮和速效钾含量在侵蚀区降低了1.75 g/kg,0.97 mg/kg,35.85 mg/kg,在沉积区降低了7.61 g/kg,1.47 mg/kg,90.74 mg/kg,硝态氮含量在侵蚀区增加了0.60 mg/kg,在沉积区降低了2.33 mg/kg。(3)植被去除后,沉积区土壤各指标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而侵蚀区这种相互关系较弱。这些结果表明:植被去除对沉积区土壤有机质、速效钾的影响较大,对侵蚀区硝态氮、铵态氮的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加强了对侵蚀—沉积过程中土壤—植被相互作用的认识,为水土流失区土壤质量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2.
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64,自引:14,他引:164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地中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测定结果,将其进行了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可以作为土壤肥力的指标,且酶活性大小受到土壤化学性质和其它酶活性影响。土壤主成分分析能较为客观地评价土壤肥力水平。  相似文献   
23.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干旱条件下施用微量元素锰对夏玉米生长及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在正常供水和土壤干旱条件下,锰肥的施用明显地改善了夏玉米的生长状况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干旱情况下,施锰处理的玉米株高、地上部及地下部干物质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2.6%、24.8%和29.5%。正常供水条件下,施锰处理的玉米株高、地上部及地下部干物质分别依次增加了9.0%、7.6%和21.6%。正常供水和土壤干旱条件下,施锰处理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增加了31.7%和16.3%、40.0%和11.7%、35.8%和12.6%。  相似文献   
24.
[目的]为进一步提升大众对野生三叶青资源的保护意识,开发三叶青观赏价值。[方法]通过对不同野生三叶青资源进行立体盆景观赏栽培研究,提出三叶青适宜立体搭蔓盆景观赏。[结果]三叶青适时搭蔓适宜高度为60 cm。不同的三叶青资源盆栽环境适应性不相同,6种野生资源中以磐安县乌石村(浙江金华)的三叶青耐热性好,长势强,观赏性高。[结论]利用乌石村三叶青构建了三叶青立体盆景观赏栽培示范。  相似文献   
25.
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不同植被覆被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揭示不同植被覆盖对土壤性质的影响,运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方法对南小河沟流域不同植被覆盖土壤13种基本性质及土壤质量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草地土壤物理结构在三种植被恢复土壤中为最佳。不同植被恢复土壤养分含量在剖面中均具有不等的表聚性,土壤有机质、全氮、矿质氮、速效钾和CEC在剖面中均表现为随土层加深而降低,pH随土层加深而增加,而全磷则无太大规律。在相同土层,不同植被恢复土壤表现不一。51 a的油松林地0-105 cm土层土壤质量均有明显提高,51 a的刺槐林地0-45 cm土层土壤质量有所改善,而45-105 cm土层土壤质量则有所退化。  相似文献   
26.
利用三叶青不同类型茎段进行扦插繁育,并进行了相关栽培技术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带1芽与2芽茎段的扦插成活率无明显差别,有无叶片对成活率有显著影响,带有叶片茎段的扦插成活率比不带叶片高196.8%;不同品种三叶青在不同的基质下生长发育差异不大,栽培密度对其产量与成活率有较大影响,其中以每个控根容器种植3株最佳。  相似文献   
27.
进行 25% 啶菌噁唑水乳剂、25% 啶菌噁唑乳油、50% 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50% 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和 42.4% 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悬浮剂等5种药剂对草莓灰霉病防治效果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5种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效良好,第2次施药后7 d 的防效均达到 45% 以上,各药剂防效的差异不显著,且对草莓安全。  相似文献   
28.
以窄叶与阔叶2种生态型三叶青为材料进行人工栽培,连续3年考察主蔓长度、分枝数、茎叶鲜重、T/R(地上部鲜重/块根总重)比值、单株块根数、单株块根总重(鲜重)等6个农艺性状,并比较不同生长年限以及不同部位的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2种生态型三叶青以三年生产量为最高,不同组织均累积了较高含量总黄酮,适宜全草入药与采收。窄叶三叶青有效成分高于阔叶三叶青,但产量远低于阔叶三叶青。  相似文献   
29.
植物群落养分的空间分布反映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特征,可以为揭示生态系统资源的有效性及生态系统中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提供依据。本研究以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带退耕坡地苜蓿-铁杆蒿群落为对象,分析其生物量和养分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退耕地苜蓿-铁杆蒿群落坡上部以苜蓿为主导物种,坡下部以铁杆蒿为主导物种,坡中部由二者共同主导。同一植物的生物量和N含量具有相似的空间结构,并且与植物种类有关;苜蓿和铁杆蒿P含量均以球状模型最佳,K含量的空间分布均以高斯模型最佳。苜蓿-铁杆蒿群落生物量和养分含量具有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其空间变异主要由结构性因素决定。苜蓿和铁杆蒿生物量和养分含量的自相关性随距离变化表现出相似的趋势,但随生物量和养分种类的不同而异,且铁杆蒿生物量和养分含量的自相关性大于苜蓿。随着人工草地向天然草地的演替,群落生物量和养分含量的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依赖性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30.
筛选25%啶菌噁唑水乳剂、25%啶菌噁唑乳油、42.4%吡唑·氟酰胺悬浮剂、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5种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进行田间药剂试验。结果表明,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1 000倍和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1 250倍防效表现优异;25%啶菌噁唑水乳剂375、500、750倍防效随着有效剂量降低,防效也下降;25%啶菌噁唑水乳剂750倍和乳油750倍防效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