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2篇
  1篇
综合类   33篇
水产渔业   23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中华绒螯蟹性腺发育的形态学、组织学和组织化学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组织学、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中华绒螯蟹后期的性别分化过程。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雌雄个体在此过程中形态学变化差异显著,雌蟹最宽腹节由第一节逐渐向第五节转变,雄蟹则始终为第三节;雄蟹最长腹节长与背甲长的比率随背甲的增大而减小,而雌蟹则相反,其形态上的差异可作为区分幼蟹性别的直观依据。卵巢从发生到成熟,其颜色由透明、白色、浅咖啡色、豆沙色至深豆沙色转变;精巢的发生则早于卵巢,当卵巢仅为原始生殖细胞团时,精巢已初步具有完整的形态,并且精子出现的时间早于成熟期初级卵母细胞。组织化学研究表明,在精子发生和成熟期卵母细胞形成过程中,都存在多糖类物质积累的过程,同时卵母细胞还进行蛋白质的积累,并且蛋白质的积累早于多糖类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32.
根据海洋类高校的专业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成绩考核等方面分析了海洋类院校公选课微生物与人类生活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对完善的教学改革措施,旨在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对非专业公选课的兴趣.  相似文献   
33.
镜鲤眼径及眼间距性状显著相关的微卫星标记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镜鲤(Cyprinus carpio L.)全同胞家系68个个体,分析其眼径(ED)和眼间距(EC)与164个细菌人工染色体文库(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 BAC)末端序列来源的微卫星标记的相关性.结果164个微卫星标记共检测到401个等位基因,463种基因型,利用GLM模型对每个标记与对应的性状做回归分析, Permutation 10000次检验结果显示,共22个微卫星标记分别与眼径和眼间距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其中CAFS1526等6个标记仅与眼径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 CAFS0882等11个标记仅与眼间距显著相关(P<0.05),而CAFS1298等5个标记与两个性状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 CAFS1298和 CAFS1423与2个性状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用SPSS13.0的Duncan’s多重比较找到了每个标记与性状显著相关的基因型,进一步将与眼径和眼间距显著相关的标记整合到遗传连锁图谱上,其中9个微卫星标记与眼径或眼间距的 QTL 定位结果一致,其可解释表型变异率在13.3%~20.9%.  相似文献   
34.
日本沼虾胚胎发育的形态及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解剖镜和显微镜下对日本沼虾胚胎发育进行了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根据日本沼虾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特征,将其划分为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前无节幼体期、后无节幼体期、前溞状幼体期以及膜内溞状幼体期。日本沼虾卵裂属于完全卵裂和不完全卵裂之间的过渡类型,无囊胚腔。3对附肢原基在前无节幼体期形成,胚胎在前溞状幼体期腹部开始分节,复眼色素也在前溞状幼体期出现,随后复眼色素区域逐渐增加,到膜内溞状幼体期孵化时复眼结构成熟。腹部分节和复眼色素的出现表明胚胎进入前溞状幼体期。随着胚胎发育的进行,由于附肢的形成和分化,与前几个时期相比,胚胎发育的最后4个时期所持续的时间较长。研究亮点:针对日本沼虾胚胎无节幼体期和溞状幼体期划分目前存在的争议,通过胚胎外部形态与组织切片相结合的观察方法,对其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再研究,澄清了这两个时期的划分。同时,阐明日本沼虾卵裂类型,并分析了日本沼虾发育时间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35.
虾蟹类遗传育种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邱高峰 《水产学报》1998,22(3):265-274
虾蟹类在分类学上属十足目(Decapoda)甲壳动物,在水产养殖业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六十年代以来,随着众多经济虾蟹类(如对虾、罗氏沼虾、中华绒螯蟹)人工培育苗种的成功,其养殖业发展迅猛,特别是近年来特种水产养殖业的兴起,使虾蟹类的身价倍增。据不完...  相似文献   
36.
为了快速准确判断中华绒螯蟹卵细胞是否发育成熟,实验根据斑马鱼卵细胞透明液的配方进行一系列的探索,最终发现用无水乙醇、冰乙酸和甲醛按60∶1∶30的体积比混合成的透明液处理中华绒螯蟹卵细胞,在细胞内可以观察到一白色斑点。对卵巢组织进行切片观察,证实该斑点即为中华绒螯蟹卵细胞的细胞核。在发育成熟的卵细胞中则不能观察到白色斑点。研究表明,无水乙醇、冰乙酸和甲醛按60∶1∶30的体积混合成的透明液能够有效透明中华绒螯蟹卵细胞,为准确判断其卵母细胞是否发育成熟,及时对卵母细胞进行人工诱导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7.
利用AFLP(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技术筛选中华绒螯蟹性别相关标记,共使用192对引物组合检测中华绒螯蟹雌、雄和雌雄混合3个基因组池的多态性,共扩增出5 376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对引物组合扩增出28条多态性条带,获得88条雌雄差异条带。利用雌雄各10个个体再次进行AFLP验证,共62条差异条带具有性别差异,包括两种情况:(1)有49条条带在雌性的4~6个个体中存在,在雄性全部个体中缺失;(2)有13条条带在雄性4~6个个体中存在,在所有的雌性个体中缺失;其余的26条没有性别差异性。差异条带经回收、克隆、测序,结果发现有些条带包含多个序列,共得到77条DNA序列,其中31条序列与鸟类、两栖类和哺乳类等脊椎动物性染色体DNA部分片段具有同源性,相似区间在22~212 bp不等,其中6条DNA序列与命中序列之间具有生物学相关性。设计特异性的引物在基因组中检测,没有获得性别特异SCAR标记。  相似文献   
38.
用显微注射法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导入金鱼受精卵中表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显微注射法将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重组表达质粒导入金鱼受精卵中,以期获得能发绿色荧光的金鱼。结果显示,在注射的3批金鱼受精卵中(第一批4310粒,第二批3952粒,第三批4056粒),分别孵出鱼苗543、282和266尾,出苗率为17.02%、12.53%和13.52%,其中表达绿色荧光的金鱼分别为23、24和18尾,表达率为4.24%、8.51%和6.77%。荧光表达检测发现,从肌肉效应期就开始检测得到绿色荧光。  相似文献   
39.
我国近海中国对虾种群遗传差异的RAPD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取自我国近海烟台、长岛、青岛、宁波等4个地方的20只中国对虾进行了种群内和种群间遗传差异分析。在使用的50个随机引物中,有9引物扩增出条带清晰的多态性片段。烟台、长岛、青岛、宁波等4个地理种群内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154、0.0370、0.0462、0.0550,种群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793、0.1139、0.0988、0.1485、0.0880、0.1260。UPGMA和NJ法构建的种群间分子系统树基本一致,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种群这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40.
中华绒螯蟹卵黄发生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华绒螯蟹卵母细胞卵黄发生全过程进行了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卵黄发生前期的卵母细胞为小生长期初级卵母细胞,细胞质嗜碱性、无卵黄颗粒,与卵原细胞相比,内质网等细胞组分数量明显增多;卵黄发生期的卵母细胞为大生长期初级卵母细胞,细胞质中出现指滴和大量卵黄颗粒,高尔基复合体、内质网、核糖体和溶酶体等细胞器均参与卵黄合成,细胞核呈生发泡状,细胞表面形成微绒毛,卵周隙中出现致密颗粒物质,但未被卵母细胞吸收;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