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2篇
  1篇
综合类   34篇
水产渔业   23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日本沼虾VASA蛋白的原核表达、抗体制备及其免疫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崔峥  朱小玲  邱高峰 《水产学报》2010,34(10):1495-1501
Vasa基因具有在性腺中特异表达的特点,在生殖细胞分化与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从日本沼虾精巢cDNA中克隆了vasa基因的阅读框,连接到pET-32a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vasa,转化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融合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表明,融合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分子量约85 ku,表达量约占包涵体总蛋白的48.7%,Westernblotting检测表明,融合蛋白可特异地被anti-HIS标签抗体识别。用Ni2+-NTA纯化后的融合蛋白免疫家兔,制备获得多克隆抗体,ELISA显示该抗体效价达1∶160 000,Western免疫鉴定显示该抗体不仅能识别融合蛋白,而且也能识别日本沼虾性腺粗提液中的内源性VASA蛋白,免疫组化进一步显示,VASA蛋白主要分布在卵母细胞核周围和精原细胞质中,成熟精子中无信号,暗示VASA在日本沼虾生殖细胞发育分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52.
组织蛋白酶C是一种溶酶样半胱氨酸蛋白酶,近年我们报道了组织蛋白酶C的表达与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 卵母细胞最后成熟阶段密切相关,本研究对卵母细胞发育主要不同时相特别是卵母细胞最后生理成熟过程进行了连续观察,测定了组织蛋白酶C在卵母细胞发育过程中的比活性。结果表明,日本囊对虾卵母细胞发育可划分为9个时相,即卵原细胞时相、核仁时相、周边核仁时相、初级卵黄发生时相、次级卵黄发生时相、皮质棒早期时相、皮质棒中期时相、皮质棒晚期时相、排卵期时相,生发泡的破裂是在排卵之前就已经发生;免疫印迹实验结果显示组织蛋白酶C蛋白只在卵母细胞最后成熟阶段即皮质棒发生时期表达,但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组织蛋白酶C比活力在即皮质棒发生前后没有变化,酶活性较低,以上数据提示组织蛋白酶C可能与受精时皮质棒的释放以及受精卵外胶膜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53.
从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和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卵巢cDNA中克隆了cyclin B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分别连接到pGEX-2T和pET-32a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GST-EsCB和Trx-MrCB.通过优化培养温度、IPTG浓度以及诱导时间,得出重组蛋白的最佳表达条件分别为:0.1mmol/L IPTG、37℃、4h和0.1 mmol/L IPTG、30℃、6h.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亲和层析纯化重组蛋白,作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备GST-EsCB和Trx-MrCB多克隆抗体.ELISA检测抗体效价均高达1:80 000,Western blot鉴定该抗体能特异性识别重组蛋白,而且均能够从卵巢总蛋白中检测到cyclin B蛋白.在中华绒螯蟹未成熟卵巢中cyclin B蛋白出现2种亚型,在罗氏沼虾未成熟卵巢中只有1种亚型,推测虾和蟹cyclin B蛋白调控卵母细胞成熟的分子机制不同.本研究制备了cyclin B抗体,旨为在蛋白水平研究cyclin B在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54.
55.
克氏原螯虾交配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以对比行为实验方法研究了克氏原螯虾的交配行为。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交配过程可分为交配前期和交配期。在交配前期.雄虾表现出特有的交配前期行为;交配期包括钳夹、翻转、横跨、交尾和分离五个阶段。雌虾被雄虾钳住后表现顺从行为;而在对照组中的雌虾被同性钳住后却不表现顺从行为。雄虾之间的接触导致进攻行为。交配时雄虾横跨的步足均为右第5步足;雌虾在交配前勿需生殖蜕皮,交配的成败与雄虾接近雌虾的行为方式有关。且螯足较大的雄性个体交配成功率明显较高。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究克氏原螯虾养殖群体内和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为引种和群体间杂交以改善养殖群体种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和江苏5省克氏原螯虾主产地14个养殖群体的120个个体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特定区点扩增片段测序技术(SLAF-seq)进行基因组测序,获得基因组SNP基因型数据,构建群体系统发育进化树,并进行群体结构、主成分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共鉴定出741147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群体系统进化分析表明,14个群体的种源主要来自浙江金华和江苏宿迁,然后再向各地引种迁徙。群体结构分析结果与系统进化分析结果相吻合。主成分分析结果揭示了安徽长丰和滁州群体、湖北荆州龙口及和平2个群体,以及浙江东阳群体等5个群体与其他群体间存在相对较远的亲缘关系,是杂交引种的潜在种源。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14个群体的Ho介于0.2171~0.2801,平均值为0.2476,He介于0.3424~0.3598,平均值为0.3534,PIC介于0.2750~0.2878,群体间相差不大,接近0.25,各群体均接近遗传多样性中等水平的下限。【结论】14个克氏原螯虾养殖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较低,群体间的亲缘关系较接近,品种单一、长期内交迹象明显。通过群体的基因组重测序,能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对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定期监测。  相似文献   
57.
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染色体上物理定位DNA序列的技术。本文介绍了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实验流程,综述了近年来FISH技术在鱼类基因定位方面的应用,如来源于细菌人工染色体(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BAC)文库的单拷贝基因的定位、核糖体基因和组蛋白基因等中度重复序列的定位、着丝粒特异序列和性别特异序列等高度重复序列的定位以及其他重复序列的定位等,用于研究特定基因定位、性染色体鉴定及种间杂交等遗传学问题,并展望了此技术在定位鱼类经济性状相关标记或基因、性别相关标记或基因及种特异染色体标记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8.
电刺激日本沼虾精荚排放及人工授精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低压交流电刺激日本沼虾精英排放,进行精英移植,取得了人工授精的成功,在电压为4-6V范围内,刺激虾体精英排放的效果最佳,而对虾体无伤害;间隔48小时的电刺激,可再次获得精英,且精英中精子的形态结构正常。精英移植人工授精实验结果表明,经精英移植的16只已完成生殖蜕皮的雌虾中,10只顺利产卵,受精率高达71%。  相似文献   
59.
利用组织切片技术研究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脑和胸腹神经团的形态学和组织学结构。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的脑位于2个眼柄基部之间,由前脑、中脑、后脑和各部分发出的神经束组成;在脑的切片中可以观察到多种髓质和不同类型的细胞体群。中华绒螯蟹胸腹神经团呈圆盘状,靠近腹甲中央,向外发出多条神经束;在其切片中也可观察到多种类型的细胞体群。详细地描述了中华绒螯蟹的脑和胸腹神经团的组织学结构,为进一步研究中华绒螯蟹的神经分泌细胞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研究其它甲壳类生物的脑和胸腹神经团的组织结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0.
中华绒螯蟹促雄腺的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邱高峰 《水产学报》2000,24(2):108-112
应用组织切片、组织化学、电镜及体外培养技术研究了中华绒螯蟹促雄腺的结构与功能。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促雄腺1对,呈不规则索状,位于近阴茎基部射精管的表面,由许多实心腺泡组成;腺体结构与个体精巢发育周期密切相关,可明显划分为增殖期,合成和分泌期3个发育时期;腺细胞以全浆方式分泌激素,茚三酮-Schiff反应、磷钼酸法反应呈阳性,推断分泌激素中主要含蛋白质和脂类2种化学成分;体外共培养实验证明,促雄腺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