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4篇
水产渔业   1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三沙湾海域水质周年变化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对福建三沙湾海域进行了周年的布点采样,共设20个站位,8个航次,调查内容涵盖海域的营养盐及常见水质指标。结果表明:从季节变化上来看,三沙湾海域春季水质最好,各站位水质指标基本符合海水二类水质,营养级别为贫营养;夏季各站位水体无机氮含量较低,但水中活性磷酸盐浓度普遍高于0.045 mg/L,为氮限制潜在性富营养化水体;秋季各站位活性磷酸盐浓度和无机氮浓度普遍高于夏季,大部分站位活性磷酸盐浓度在0.06 mg/L以上,部分区域的无机氮含量甚至超过0.6 mg/L,为氮中等限制潜在性富营养化水体;冬季绝大多数站位的水质均满足海水三类水标准,水体营养级别为中度营养;从空间分布上来看,三都岛以西区域,网箱养殖大黄鱼等居多,水质较差,三都岛以东区域,海带养殖较多,水质较好。湾口区至湾顶部溶解氧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2.
微生物是淡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群落组成与水环境密切相关。在室内设置5个试验组,种植常绿型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同时引入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和鲫(Carassius auratus)来模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结构。通过构建多营养层级淡水生态系统,探究了不同水生生物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构建的几种淡水生态系统中优势细菌类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和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螺、蚌、鱼的存在极大地减少了水体中蓝细菌门的数量,能够有效控制蓝细菌过度繁殖。细菌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在草、草-螺-蚌组中较高,而在草-螺、草-螺-蚌-鱼组中较低。冗余分析(RDA)表明,各系统间微生物群落丰度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同水生生物的引入和溶解氧含量是影响微生物群落变化的直接因素,而营养盐浓度的变化主要依赖于水生生物与微生物的共同作用,是影响微生物群落变化的间接...  相似文献   
23.
2009年7月至2010年5月以叶绿素a、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等为主要水质指标,选用营养状态指数生物指示法对上海市7个周边区的16条农村河道的水环境质量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所有被调查的河道均已经达到富营养化,按4项主要水质指标评价,16条农村河道已无I类水。秋冬季15条河道总氮含量处于劣Ⅴ类水质,夏季也有10条处在这个水平;总磷含量呈现劣Ⅴ类水的河道在冬季明显较多,达到13条,夏季次之为7条,而秋季大约有9条河的总磷含量处在Ⅲ类水;氨氮含量在春冬季分别有9条和10条河道处在劣Ⅴ类,但夏季  相似文献   
24.
为研究枸杞岛贻贝养殖海域不同季节碳通量及固碳能力, 本研究在 2020―2021 年监测和分析了养殖海域温度、盐度、pH、总碱度(TA)及水体中溶解无机碳(DIC)、溶解有机碳(DOC)、颗粒有机碳(POC)分布特征, 估算了枸杞岛贻贝养殖海域表层海水二氧化碳分压(pCO2)及海–气界面二氧化碳交换通量(FCO2)值, 并分析 pCO2 的影响因素, 探讨枸杞岛贻贝养殖海域固碳能力。结果表明, 枸杞岛海域表层海水 4 个季节的温度、盐度、pH、TA、DIC、 DOC、POC 的空间分布在季节上差异极显著(P<0.01)。枸杞岛海域 pCO2 全年的变化范围为 65.19~719.1 μatm, 水团混合和生物活动等是影响海域表层海水 pCO2 的重要因素。枸杞岛贻贝养殖海域 FCO2 值的变化范围为–63.75~ 99.18 mmol/(m2 ·d), 四季变化极显著(P<0.01), 全年碳分布格局有较大差异, 其中, 春、夏、秋三季均为碳汇, 分别为 (–18.86±12) mmol/(m2 ·d), (–11.59±7.95) mmol/(m2 ·d), (–3.61±37.22) mmol/(m2 ·d), 冬季为碳源[(78.24±5.09) mmol/(m2 ·d)]。枸杞岛贻贝养殖区 FCO2 值均高于外海非养殖区, 且达到显著水平(P<0.05), 是弱汇区。本研究区域内贝壳固碳量为 18425.59 t, 贻贝软组织固碳量为 4973.97 t, 单位面积贻贝固碳量达 22.83 t/hm2 。该研究可为贝类养殖碳汇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刚毛藻(Cladophora sp.)凭借强大的环境适应性异常增殖现象在淡水和海洋浅水区普遍存在。探讨了不同配置、不同提取方式及不同质量浓度的植物浸提液对刚毛藻生长及光合系统的影响,以期为刚毛藻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银杏叶、柳树叶及两种落叶复配后的水提液均能对刚毛藻的生长表现出极显著抑制效果,其中银杏叶水提液的抑藻效果最好,96 h时的生长抑制率可达66.65 %。此外,银杏叶水提液对刚毛藻的光合系统也产生了较高的抑制作用,96 h时最大PSⅡ光能转换效率 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及非光化学淬灭参数NPQ的抑制率分别达96.69 %、99.22 %和78.06 %。不同提取剂对银杏叶浸提液抑藻效果的实验结果表明,银杏叶乙醇浸提液和丙酮浸提液对刚毛藻的生长抑制作用强于氯仿及水浸提液,其中银杏叶乙醇浸提液对刚毛藻光合系统的抑制效果最好,48 h时Fv/Fm、Yield及快速光曲线初始斜率α值抑制率均可达99 %。进一步研究不同浓度梯度银杏叶乙醇浸提液抑藻效果显示,浸提液质量浓度与抑藻效果存在正相关,3.00 g/L和6.00 g/L质量浓度组对刚毛藻有显著的抑制效果(P<0.05),6.00 g/L质量浓度组96 h时的Fv/Fm、Yield、α值抑制率分别达到99.87 %、100 %和100 %。综上所述,以植物落叶为原料研制针对刚毛藻的抑藻剂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