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4篇
农学   13篇
  29篇
综合类   84篇
农作物   2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龙须草叶面积测定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人工栽培的不同生长时间龙须草的叶面积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利用LI-3000叶面积仪和生产上常用的长宽法进行比较分析,求得用长宽法测量龙须草叶面积的矫正系数K=0.67,经过相关分析,认为所得K值是值得推荐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次报道国产龙须草(Eulaliopsis binata)的染色体核型.龙须草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是2n=40;核型公式2n=40=38m+2m(sat).并讨论了龙须草的倍性等核型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番茄叶片光合及蒸腾日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试验在土壤水分正常和亏缺条件下,模拟研究了番茄功能叶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日变化。结果表明,番茄功能叶光合及蒸腾的日变化完全是由于环境中光、温及空气湿度等因子的日变化所致。其中最主要是光,其次是温度因子。但在土壤水分亏缺时,空气湿度的作用不次于温度。中午温度对蒸腾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空气湿度而实施。土壤水分状况不同,不仅光合及蒸腾日变化趋势有异,而且其周期绝对值也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4.
外源碳酸钙和稻草对喀斯特地区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喀斯特土壤活性有机碳在土壤有机碳周转中的特征,设置在干土中添加14C–稻草(每1 g干土添加500μg C)、14C–CaCO3粉末(每1 kg干土添加50 g C)和不添加任何外源物(CK)3种处理,对广西环江县2种典型类型土壤棕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和地带性红壤进行为期100 d的室内培养试验。结果表明,添加14C–稻草和14C–CaCO3后5 d,红壤、棕色和黑色石灰土中土壤总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均达峰值,红壤中总MBC含量分别为231.7、273.0 mg/kg,分别高于对照70.2%和100.5%;棕色石灰土中总MBC含量分别为288.1、307.7 mg/kg,分别高于对照23.0%和31.3%;黑色石灰土中总MBC含量分别为683.7、787.2 mg/kg,分别高于对照4.5%和20.3%。3种土壤总溶解有机碳(DOC)含量均达到最大值;黑色石灰土总MBC含量显著大于棕色石灰土和红壤,而红壤总DOC含量显著大于石灰土(P<0.05)。14C–稻草对3种土壤14C–MBC、14C–DOC含量的影响显著大于14C–CaCO3的影响(P<0.05)。添加外源碳酸钙和稻草均能增加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喀斯特地区石灰性土壤较红壤稳定,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  相似文献   
15.
不同生理性质氮肥对油菜吸收积累镉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用油菜来修复镉(Cd)污染土壤时,施加的氮肥作为最主要的大量元素肥料,可以影响油菜吸收积累Cd。探究了施加不同生理性质的氮肥和添加Cd对油菜(Brassica napus L.)产量和油菜吸收积累Cd的影响,以期为采用油菜来修复Cd污染土壤提供合理施氮参考。结果表明,以Cd提取量为衡量标准,采用油菜修复Cd污染土壤最适用的氮肥为生理中性氮肥碳酸氢铵(NH_4HCO_3)。  相似文献   
16.
刘飞  喻夜兰  邹冬生  朱育峰  黄月飞 《草业科学》2016,33(11):2259-2265
主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对收集的20个龙须草(Eulaliopsis binata)种质资源叶片进行电镜扫描,结果表明,不同种质资源叶片形态中的叶长、叶宽、叶面积,以及叶解剖结构中的叶片表皮厚度、叶片厚度、叶片气孔密度、叶片气孔长、叶片气孔宽、叶片纤维细胞直径、胞壁厚度、腔径、腔壁比等均呈现出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以优选造纸材料中重要指标壁腔比进行聚类分析,可将供试龙须草种质资源造纸性能分为最优、较好、较差和最差4类。试验结果可为中国南方丘陵区龙须草种质资源良种选育和开发利用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土壤水分变化动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2007年对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0-50 cm土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同一水平空间位置上,土壤平均含水量总的变化趋势是阴坡>阳坡.而土壤水分变异系数则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规律;(2)在同一垂直空间位置上,阴坡与阳坡不同坡位的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规律均为:下坡>中坡>上坡.阳坡的土壤水分变异系数的大小顺序是:阳坡上坡>阳坡中坡>阳坡下坡;而阴坡则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3)土壤含水量的消长与同期的降雨量有关,1-6月为雨季水分补偿期,7-12月属于旱季水分亏缺期;(4)在同一水平空间,不同坡向土壤含水量剖面变化明显.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增加.从土壤水分的变异系数来看,阳坡土壤水分的变异系数随土壤的加深而变大,阴坡土壤水分的变异系数随土壤深度的加深而变小,土壤水分的最稳定层均出现在10-30 cm处.  相似文献   
18.
中亚热带几种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碳、氮储存功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定位研究方法, 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角度, 对比研究了中亚热带区域7种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碳、氮储存功能。结果表明, 次生常绿阔叶林碳、氮储存功能最强, 杉阔混交林碳、氮储存功能比同林龄的杉木纯林强, 而第1代杉木纯林碳、氮储存功能强于连栽杉木纯林。生态系统碳、氮储存功能空间分布基本一致, 土壤层是主要部分, 其次为乔木层, 然后是根系, 林下植被层和凋落层所占比例最小。相关分析表明, 土壤碳、氮储存功能与林下植被生物量、森林凋落物现存量之间都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但与地下部分生物量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主要农作物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本文利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分析了湖南省1996-2007年期间主要农作物生产区域比较优势,结果表明:湖南省14个市(州)中,具有水稻区域比较优势的有9个市,具有油菜区域比较优势的有7个市,具有大豆区域比较优势的有7个市,具有甘薯区域比较优势的有8个市,具有烤烟区域比较优势的有5个市,具有苎麻区域比较优势的有3个市,具有棉花区域比较优势的有3个市.为此,要合理调整农作物地区布局,充分发挥区域优势,鼓励和扩大苎麻、水稻、油菜和烤烟4种优势农作物的生产,稳定和适度调整甘薯、棉花和大豆3种弱势农作物的生产,提高农作物的比较优势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湖南省衡阳市紫色土丘陵坡地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与水溶性有机碳(SWSOC)的变化特征。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选用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草坡阶段(GT)、草灌阶段(MT)、灌丛阶段(FX)、灌乔阶段(FA)、乔木阶段(AR)和顶极阶段(TV),通过调查取样和试验分析,对不同恢复阶段的0~10,10~20和20~40 cm土层土壤的SMBC、土壤微生物熵(SMQ)、SWSOC、水溶性有机碳与土壤有机碳的比值(SWSOC/SOC)、土壤基础呼吸(SBR)的变化规律以及他们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MBC和SBR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恢复的进行而增加;SMQ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和恢复进行而增加;在不同的恢复阶段,SWSOC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在0~10 cm土层,SWSOC随着恢复的进行而增加,在10~20和20~40 cm土层,SWSOC随着恢复的进行先增后减;SWSOC/SOC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恢复的进行而减小;SMBC,SMQ,SWSOC,SBR均与土壤理化性质存在密切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植被恢复有利于土壤质量的提高和土壤有机碳库的累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