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4篇
农学   13篇
  29篇
综合类   84篇
农作物   2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31.
132.
为探索花生不同品种生育早期耐涝性差异及与大田耐涝性的关系,对8个品种的种子进行室内180 h浅、深水处理,对幼苗进行10 d淹涝和大田短(10 d)、长期(88 d)湿涝,测定发芽能力、幼苗生长发育和乙醇脱氢酶(ADH)活性、大田湿涝产量(WY10、WY88)和产量耐性系数(WTC10、WTC88)。结果表明,(1)花生对淹涝较敏感,其耐涝性因淹涝时期、程度(水深)和品种而异。浅涝时种子先露尖而后发芽;深涝时只露尖而不能形成幼芽。不同品种发芽期耐涝性差异较大。幼苗的根部受害程度远甚于地上部,根色、根重是不同品种耐性差异的主要表征指标。(2)花生幼苗根系ADH活性受淹涝即厌氧诱导的效应极为明显,其中淹涝3~10 d的ADH活性与耐涝性负相关,尤其是淹涝10 d后ADH活性高的品种,植株发育不良。(3)与大田所有产量耐涝性指标的相关性,ADH活性、根色均为负相关,单株根重、单株地上部重、单株总重则为正相关,尤其是根重与WY10 2年均呈显著正相关。(4)耐涝性鉴定时间,在发芽期浅、深水中分别以180、120 h为宜,幼苗期以3~10 d为宜。因此,花生生育早期耐涝性室内鉴定对大田期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3.
龙须草种群增长和产量形成的年际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不同移栽密度龙须草种群茎蘖数量年际变化、绿叶数量年际变化、产量年际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移栽密度对龙须草种群速生丰产群体的建立影响极大.合理的移栽密度对龙须草种群增长和产量形成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4.
龙须草壮苗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试验通过不同土壤类型、不同播种量、不同种子预处理和不同肥水管理方案的比较则与整体组装,研究出龙须草壮苗培育技术,该技术核心是:选择沙性土,在整地前每hm^2施过磷酸钙750kg,然后精细整地并彻底清除杂草,再按1.5m厢宽开厢、浇透厢水后播种;选用当年收获的种子、第hm^2按375kg左右的播种量播各;播种前将种子置于清水中浸透,播种时分厢过称、来回匀播;播后通过镇压使种子与湿土紧密结合,最后用  相似文献   
135.
龙须草对湘中紫色土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长期的野外观测与数据分析,对湘中紫色土地区4种不同植被模式的植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龙须草为先锋物种的林草结合的植被恢复模式能有效提高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为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6.
为探明龙须草镉(Cd)耐受性及修复污染土壤的可能性,在盆栽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Cd处理下植株生长特性及Cd累积特征.结果表明,Cd离子在低浓度(小于5mg Cd/kg土)情况下,能促进龙须草的营养生长,株高、分蘖数、叶面积及干物质积累都有不同程度增加;高于5mg Cd/kg土处理下则抑制植株生长;随Cd浓度增加,根系与茎叶中的Cd积累浓度和累积量明显升高,在Cd浓度达到100mg Cd/kg土处理下龙须草仍能完成正常生长周期.表明龙须草在高Cd浓度下(大于5mg Cd/kg土)虽生长受到一定限制,但能正常生长发育及积累更多Cd离子,耐重金属Cd能力较强,可作为修复Cd污染土壤的优势植物种植.  相似文献   
137.
论生物诱变:外源DNA导入的双重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相似文献   
138.
关于水稻幼穗形成期追施氮肥的时间和用量已有许多研究。但是,这方面的大多数研究仅涉及到单一的生育特征,如叶色、叶鞘着色长度百分率、稻体内某些化学成分的含量等等。因此,这些研究结果的运用受到限制。最近,找到了一种用色卡或绿色计量器来测定叶色的方法。利用这些颜色度量方法,更容易对  相似文献   
139.
邹冬生  郑丕尧 《作物学报》1993,19(4):342-351
本研究在大豆全生育期间,对主茎叶片四个生理特性进行了活体同步跟踪测定。结果表明:①主茎各节位叶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叶导性均在叶片个体发育中呈单峰曲线变化;同时,暗呼吸速率则在叶片伸展初期表现出最大值,之后随叶伸展和衰老而逐渐下降;②不同节位间叶片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叶导性的平均值、最大值、最大值持续时  相似文献   
140.
洞庭湖湿地杨树人工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几十年来的杨树大面积种植引发了人们对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生态环境恶化的担忧。本研究以11龄与5龄杨树林为对象,以邻近的典型湿地植被南荻为对照,拟阐明杨树人工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土壤物理特性而言,杨树的种植加速了土壤水分的散失,对水分改变的趋势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大;杨树人工林改变了土壤粒径组成,致使粘粒与粉粒的降低、砂粒的增加,砂粒化趋势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强;对土壤化学特性而言,杨树人工林导致土壤中层(20-60 cm)电导率的降低,以及下层(60-100 cm)pH值的升高,对土壤全磷含量无明显影响,总体上降低了土壤全钾含量;引起土壤40-60 cm全氮含量的降低,降低趋势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大。此外,两种杨树林对土壤全碳的影响不同,低林龄能降低土壤全碳含量,而高林龄有利于碳的增加。可见,大规模种植杨树导致土壤特性的重要改变必将对湿地生态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