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9篇
  3篇
综合类   36篇
水产渔业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 毫秒
11.
Tgf2转座子介导的草鱼、团头鲂和鲫插入诱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座子介导的插入诱变(insertional mutagenesis)策略在养殖鱼类功能基因发掘和解释方面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本研究以高效Tgf2转座子为研究基础,构建了pTgf2-β-actin-eGFP、pTgf2-EF1α-eGFP、pTgf2-Myo D-eGFP和pTgf2-Krt8-eGFP这4种带有不同启动子的供体质粒,以及pCS2-gf TP这种gf TP转座酶mRNA的体外表达的辅助质粒。将供体质粒和gf TP转座酶mRNA一起注射到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和鲫(Carassius auratus)的1~2细胞期受精卵中,经对子代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整合率的检测和筛选,初步构建了1个以转座子为工具介导的插入诱变库。实验表明,在早期胚胎中,鲫和团头鲂的荧光率达到90%,在草鱼中则高达95%,随着供体质粒注射的改变,表现出肌肉、表皮及全身不同的绿色荧光发光特征。eGFP基因平均整合率在3种鱼类子代平游期的为50%~53%,在1龄阶段为33.0%~36.1%。在3种鱼类中得到插入诱变突变体,获得草鱼阳性个体162尾,其中有45尾表型明显差异;鲫阳性个体60尾,其中有14尾表型明显差异;团头鲂阳性个体51尾,其中有10尾表型明显差异。结果表明,通过插入Tgf2转座子,可在草鱼、团头鲂和鲫等鲤科鱼类中实现基因组的插入诱变,本研究结果可为目标性状功能基因的挖掘和功能机制研究积累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三角鲂、翘嘴鲌及其杂交子代的生长性能与形态差异,本研究开展了广东东江三角鲂(MT)与长江水系翘嘴鲌(CA)远缘杂交实验,获得了三角鲂♀×翘嘴鲌♂新型鲂鲌杂交F1优良组合。以团头鲂(MA)♀×翘嘴鲌♂杂交F1、三角鲂、翘嘴鲌、团头鲂自交子代4个群体为对照,比较分析了MT♀×CA♂杂交F1的生长性能及形态差异。结果显示,(1)土池同池生长性能在1龄时,MT♀×CA♂、MA♀×CA♂表现出显著的超父本CA杂种优势;2龄时,MT♀×CA♂、MA♀×CA♂表现出显著的超双亲生长优势;3龄时,MT♀×CA♂不仅具显著的超双亲生长优势,且体质量也显著高于MA♀×CA♂。(2)MT♀×CA♂的可数和可量性状多数表现为中间型。可数性状的分析结果显示,MT♀×CA♂臀鳍等多个性状介于父母本之间,平均杂种指数为65.00,接近中间值,略偏向于父本CA。可量性状表明MT♀×CA♂有7个性状分别与父母本有显著性差异,平均杂种指数为51.61,接近理想的中间值。(3)聚类分析显示鲂鲌杂种MT♀×CA♂和MA♀×CA♂聚为一支,MT和MA聚为一支,然后这两支汇聚后与CA聚为一支。主成分分析得到累计贡献率达56.02%的3个主成分,反映了鱼体高、躯干、头部和尾部的形态变异;通过构建5个群体的判别函数进行判别分析,判别准确率为87.1%~100.0%。研究表明,三角鲂(♀)×翘嘴鲌(♂)F1杂种表现出生长快、形态优等优良性状,有望进一步培育成为优良鲂鲌杂交新品种。  相似文献   
13.
Hox基因是脊椎动物一类重要的生长和发育调节基因,其所编码具螺旋-转角-螺旋结构的转录因子能与靶基因特定区域DNA结合,从而调节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体轴的形成和器官组织的生长.本研究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法(RACE)克隆了团头鲂HoxB3a的全长cDNA,并对团头鲂不同时期的胚胎和成鱼的不同组织进行了RT-PCR分析,以探索HoxB3a基因的时空表达特征.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团头鲂HoxB3a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斑马鱼(Danio rerio)、大西洋鲑(Salmo salar)、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青鳉(Oryzias latipes)、条纹鲈(Morone saxatilis)、人(Homo sapiens)和小鼠(Mus musculus)的相似性分别为96%、85%、77%、76%、78%、66%和67%,同源性较高,这说明HoxB3a基因在长期的进化中具有较高保守性.RT-PCR结果表明,团头鲂HoxB3a基因从16 hpf(hours post fertilization)胚胎期到出苗期都有表达,在成鱼大部分器官或组织中具表达活性,预示该基因存在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Hoxb3a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胚胎不同阶段表达及组织细胞表达特征研究,为进一步探索该基因的发育通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溶解氧作为水环境中重要的环境因子,是鱼类健康生存的基础。适宜的溶解氧水平能够促进鱼类的生长,对鱼类的繁殖、捕食和运动等产生积极的影响[1]。低氧胁迫不仅严重制约了鱼类的生长发育,而且会引起鱼类产生应激反应,导致代谢紊乱,严重时导致鱼体死亡[2]。而经长期演化,鱼类已进化出一系列机制来应对低氧。低氧环境中,鱼类可以通过各种生理反应来抵抗溶解氧的不足,如降低机体能量的消耗、增强氧吸收的能力等,从而应对低氧胁迫[3]。近年来有关低氧胁迫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笔者总结了低氧胁迫对鱼类影响的研究进展,为鱼类的健康养殖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脊椎动物Hox族基因是一类重要的生长和发育调控基因,它编码具有螺旋—转角—螺旋结构的转录因子,能与下游靶基因特定区域结合并激活表达,从而调节脊椎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前后轴的形态建成。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法(RACE)克隆了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HoxB1b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研究了该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1)团头鲂HoxB1b基因cDNA全长为1 479 bp,其中包括一个编码306个氨基酸残基的921 bp阅读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与斑马鱼、红鳍东方鲀、青鳉的相似度分别为89%、45%、40%,在脊椎动物中具有一定的保守性;(2)RT-PCR分析结果显示,HoxB1b在团头鲂胚胎发育过程的各时期均有稳定表达,但在成熟卵中未检测到该基因的表达,表明该基因属非母源表达类型。进一步的整胚原位杂交结果显示,HoxB1b在团头鲂不同时期胚胎存在明显的空间表达差异,受精后20 h(20 hours post fertilization,20hpf)胚胎主要在后脑表达,受精后40 h(40hpf)胚胎除了在后脑表达外,在胸鳍也检测到表达;(3)HoxB1b基因在团头...  相似文献   
16.
金鱼Tgf2转座子基因属于Hobo/Activator/Tam3(hAT)超家族,其编码的活性转座酶能在多种鱼类转座中介导基因插入及诱变,因此在鱼类重要性状主控基因的筛选、功能解释及育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鉴于Tgf2转座酶基因(JN886591)存在众多稀有密码子,本研究依据大肠杆菌对密码子的偏好性,对金鱼Tgf2转座酶基因进行密码子优化,所得Tgf2转座酶基因连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将重组载体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 (DE3)细胞.该大肠杆菌细胞在培养温度37℃、OD600≈0.5时用IPTG诱导获得高效表达,即菌体中含有8.8%的重组蛋白,上清液中含有4.0%重组蛋白.采用亲和层析纯化从菌体上清液中分离得到分子量约70 ku的可溶性重组蛋白,经MALDI-(TOF)/TOF串联质谱鉴定其为重组Tgf2转座酶.进而采用分子排阻色谱法研究转座酶的DNA结合活性,结果表明:所得重组Tgf2转座酶能识别并结合含Tgf2转座子特异性亚末端重复序列的DNA探针,即启动转座.采用原核表达体系高效获得重组Tgf2转座酶,为其作为工具酶应用于鱼类生物学研究奠定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中华绒螯蟹欧洲、美国的移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属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纲(Crustaceae)、十足目(Decapoda)、方蟹科(Grapsidae)、绒螯蟹属(Eriocheir),自然分布于南至中国福建闽江(~26°N),北至朝鲜半岛(~45°N),西达离长江口约1400km的重庆,由于人为因素,广东珠江流域也有少量存在(图1)。图1为中华绒螯蟹在东亚种群分布状况。中华绒螯蟹原本是东亚的土著生物。但自20世纪初中华绒螯蟹已移居并繁衍于欧美大陆沿海,并在莱茵河河口地区和旧金山湾形成了数量可观的地方群体。图2为中华绒螯蟹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团头鲂三倍体育种,对团头鲂三倍体和二倍体2个群体进行微卫星遗传结构特征分析和生长性能比较.利用筛选得到的20个微卫星标记对团头鲂三倍体和二倍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团头鲂三倍体、二倍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分别为2.75、3.05,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5061、0.541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4...  相似文献   
19.
阳澄湖中华绒螯蟹品质分析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本文对江苏省阳澄湖产中华绒螯蟹的商业品质,按商业品级和雌、雄,测定了其各部分含量和各项营养成分。该湖所产河蟹符合江南水乡青背、白肚、金瓜、黄毛的大闸蟹形态特征,肌肉、肚脏及性腺三大可食部分共占体重的36.72%,壳、鳃、胃及心脏四大非可食部分共占体重的53.26%。另有10.02%为血淋巴和组织液。一、二级商品蟹的雌蟹可食部分各高出雄蟹5.28%和6.55%,营养成分中,雌蟹的脂肪显著高雄蟹。在实  相似文献   
20.
团头鲂 (Megalobramaamblycephala)肉质鲜美 ,生长快 ,为我国主要养殖对象之一。为防止养殖过程中的衰退 ,提高团头鲂的优良经济性状 ,实现良种化生产 ,上海水产大学自 1 985年起 ,从湖北省公安县淤泥湖引进团头鲂原种群体 ,在上海水产大学南汇种质资源试验站进行选育 ,经过连续 1 5年的混合选育 ,现已获得生长性能明显提高的第六代选育群体[1] 。为了保持和尽快纯化该选育群体 ,1 999年对团头鲂选育群体采用人工诱导雌核发育获得纯系取得了初步进展。本文报道团头鲂人工雌核发育群体的生化遗传特征和遗传标志 ,为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