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3篇
综合类   15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1.
郁家成  王胜 《中国农业气象》2004,25(2):62-64,F003
在分析国内外工厂化养殖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水产设施环境和生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明确指出了养殖设施中的温度、光照和水质等环境小气候要素是影响工厂化养殖发展的关键环境因素,提出了温室环境小气候调控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江淮地区连栋大棚遮阳网覆盖的降温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探讨江淮地区连栋大棚遮阳网(内遮阳网、外遮阳网)覆盖降温作用机理的基础上,通过对两年来试验观测资料的处理和分析,研究了本地区棚内、外遮阳网覆盖的降温效应,对棚室遮阳降温措施在本地区设施园艺生产中的应用做了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农业避洪减灾对策,对安徽沿淮地区水热季节变化、梅汛期强降水规律和非汛期热量特征进行分析,并针对沿淮农业的实际情况探讨作物避洪种植的技术模式,研究结果可为沿淮作物避洪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4.
江淮地区涝渍灾害特点、成因和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涝渍灾害是江淮地区农作物生育期间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江淮地区涝渍灾害发生频率高,危害作物多,受灾范围广,对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造成巨大困难和损失,严重制约着该地区农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笔者对江淮地区涝渍灾害的特点和致灾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涝防渍对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新的简便而实用的梅雨强度指数(IPRI)的计算公式,并以安徽省沿淮地区为例分析梅雨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方法】在对本地区梅雨期降水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11个地面气象站1952-2004年的降水资料计算梅雨强度指数,并依据多年的梅雨强度指数和洪涝资料进行了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提出了新的简便而实用的梅雨强度指数(IPRI),并根据IPRI分析发现了安徽沿淮地区历年梅强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洪涝面积与梅强指数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回归关系。【结论】研究结果可用于沿淮地区洪涝灾害分析、评估和鉴定以及农业避洪。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安徽沿淮低洼地防洪减灾对策和措施,提高农产品加工的经济效益,在阐明安徽沿淮农业减灾与农业结构调整关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农产品资源优势(包括粮油、畜禽、水产、棉麻、果蔬、林木、农业生物等),探讨了农产品加工模式(包括粮油、肉类蛋品、果蔬、服装、木制品和工艺品等)。研究结果可为安徽沿淮低洼地区农民或农业企业防洪减灾和农产品加工增值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7.
由于甜玉米营养丰富、适口性好、利用率高、经济效益高,又具有甜、粘、嫩、香等特性,作为一种新型果蔬型食品,已经在世界许多国家得到迅速发展.本文在介绍甜玉米的品种类型、分析国内外甜玉米产业化发展现状和论述江淮分水岭地区发展甜玉米产业化意义的基础上,着重对江淮分水岭地区甜玉米产业化发展进行可行性分析、对策措施研究和市场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1991年夏了安微省淮河流域洪涝灾情的研究,认为造成洪涝灾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包括气象因素,地理因素,生态因素,水利因素和人为因素等。本文还就安徽省淮河流域洪涝灾害综合防御对策和措施,提出了政策,体制,工程和非工程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郁家成  黄小燕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7):165-166,174
本文在论述沿淮地区水涝灾害频繁、灾情严重的基础上,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方法看待和处理水患治理问题,着重对水涝灾害及其治理问题进行了辨证思考和分析,并对沿淮地区的农业减灾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沿淮地区农业洪劳灾期特征与避洪种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论述安徽省沿淮地区洪涝灾害及农业避洪减灾问题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沿淮地区农业洪涝灾期特征(沿淮地区平均梅汛期、最长梅汛期和农业洪涝危害期的时间分布特征)及夏季农业洪涝易发的原因(夏季梅汛期多暴雨、沿淮地区地势低洼、作物正处生育关键时期、生态失衡人水争地),并且针对安徽省沿淮地区洪涝灾害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与传统种植模式不同的避洪种植模式(如荞麦大麦种植模式、青玉米大麦种植模式、大白菜大麦种植模式、大蒜苗荞麦种植模式、萝卜洋葱种植模式、大棚秋季西红柿大棚春季西红柿种植模式、大棚芹菜地膜马铃薯等种植模式),以确保8月下旬至次年5月中旬无汛期的安全生产和高效生产。研究结果可为农业洪涝易发区灾期分析拓展思路,也可为农业避洪减灾和高效种植提供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