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8篇
  1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离子束对籼粳交的亲和性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籼粳交后代结实率低、亲和性不良问题在籼粳杂交育种工作中随处可见。离子束辐照会使亲和性得到改良 ,尤其是用未处理的籼型材料作母本、已处理的粳型材料作父本的配组方式为最佳  相似文献   
32.
皖稻179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采用系谱法选育成的耐寒早籼新品种。2年安徽省区试平均产量6 562.5 kg/hm2,比对照竹青增产0.45%;苗期耐寒性强,全生育期107 d;适宜播种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  相似文献   
33.
富含铁锌水稻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筛选出富铁、富锌水稻种质2个,分别是IR41994-50-2-1-3(S1)和IR68144-213-2-2-3(S5),S1的Fe、Zn含量达到了42.86和253.29 mg/kg,S5的Fe、Zn含量达到了36.28和352.61 mg/kg,为富铁、富锌水稻品种的选育提供了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34.
T12优66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本所选育的T4012A与恢复系R7066配组选育的单季晚粳新组合,该组合品质优,丰产性好,抗倒伏能力强,适于江淮南部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作单季晚稻种植,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2013年通过国家审定。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等内容。  相似文献   
35.
晚粳新品种M1148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晚粳M114 8的产量水平、稻米品质、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晚粳M114 8于 2 0 0 0年 11月通过省级审定 ,命名为“皖稻 60”。  相似文献   
36.
脂肪氧化酶与稻谷贮藏的陈化变质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介绍了一种新的植物脂肪氧化酶同功酶快速检测技术在筛选Lox 3缺失的稻谷耐贮藏材料的应用 ,并讨论了脂肪氧化酶与稻谷贮藏的陈化变质之间的联系。旨在开辟一条研究Lox特性和选育Lox缺失型材料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7.
对来源于离子束介导的水稻转基因植株第7代的8个株系及原受体品种和两个对照水稻品种的穗颈节下第一节间维管束数量和光合速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株系的维管束数量比原受体品种和一个对照品种较多,且光合效率也较高,而且转基因株系维管束外围的薄壁细胞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形态上都比对照品种既多又大,所有这些都表明  相似文献   
38.
水稻超高产育种若干问题的评述与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超高产育种被认为是水稻育种史上的第三次革命。经过育种家的不懈努力,水稻超高产育种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文章对水稻超高产育种的产量指标确定、实现途径、育种目标性状与生态条件的协调选择、广亲和遗传位点的局限性、光敏感雄性不育性的遗传脆弱性、生物技术的地位与作用及水稻产量性状的研究与选择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评述与讨论。  相似文献   
39.
采用莫惠栋、曹桂英报告的非参数统计方法对 1998年安徽省双季晚粳区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1)M114 8表现突出 ,产量低于和显著低于该品系的品系出现率Pi(% )和P′i 为 78% ,43%。双优 4183、晚粳 8813 19的丰产性表现优良 ,其Pi(% )和P′i 分别为 83 %、6 5 %和 34%、37%。 (2 )参试品系的产量稳定性有极显著差异。M114 8的产量稳定性最好 ,其Si=1.6 2 0 ,双优4183的产量稳定性较好 ,其Si=2 .2 86。 2个对照品系的产量稳定性表现明显不同 ,D90 5 5 (CK2 )的稳产性表现良好 ,其Si=2 .0 47,而 70优 0 4(CK1 )的产量稳定性表现却很差 ,其Si 高达 4.0 95。 (3) 7个试点分辨品种差异的能力大小顺序为 :宣城 >舒城 >旌德>合肥、安庆 >巢湖 >铜陵。铜陵的Dj值最低 ,仅为 11%。笔者还对区试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0.
杂交粳稻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明杂交粳稻的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间的关系,以5个千粒重介于23.5~27.4 g之间的BT型不育系和40个千粒重介于18.7~31.2 g之间的三系粳稻恢复系,采用5×40 NCⅡ设计方式,配制200个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对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主要结果表明:单株谷重与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0.47**,0.63**,0.53**,0.35**),与穗长呈显著正相关(r=0.15**);对单株产量贡献最大的是每穗实粒数。垩白粒率和垩白度2个性状是杂交粳稻品质改良的重点,其次是精米率和整精米率;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相互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糙米率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33**,0.25**)。产量性状对品质性状的影响不大,通过筛选,可以将高产、优质的性状聚合到同一杂交组合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