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郑君海 《杂粮作物》2006,26(3):207-208
据调查,玉米空秆已成为制约玉米产量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丹东地区特有的地理气候特点,结合多年的生产实践以及研究结果,对该地区玉米空秆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提出其防止方法。  相似文献   
12.
小麦杂种优势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杂种优势作为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异花作物的玉米、常异花作物的高粱的杂交种已在生产上广泛应用,自花授粉作物的水稻、油菜杂种优势的利用已成功地应用到生产,这就激励着人们不断地探索小麦杂种优势的途径和方法。早在1919年,Freeman...  相似文献   
13.
JY518(原代号丹玉817)是丹东农业科学院2012年冬以丹L658为母本,以丹L45为父本组配而成的中晚熟玉米单交种。通过辽宁省东裕科企联合体两年区域试验,平均比对照种郑单958增产7.8%,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倒、适应性强、米质优良和活秆成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利用玉米单倍体诱导系丹诱3号为父本,以外引诱导系高诱1号作为对照,对不同试验材料进行诱导,研究丹诱3号诱导率。结果表明,丹诱3号对自交系及杂交种均可诱导并产生单倍体。对自交系的诱导结果表明,丹诱3号的诱导率(7.15%)高于高诱1号(6.37%);在对杂交基础试材的诱导中,丹诱3号的诱导率为8.41%,高诱1号为6.90%,诱导差异率达到显著水平。针对不同的材料,丹诱3号的诱导率也存在差异,不论是自交系还是杂交种,含有Reid、Lancaster和PN群的材料诱导率较高;旅系和黄改系材料的诱导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5.
美佳禾511是丹东农业科学院以自交系丹L1905为母本、丹L190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熟玉米单交种。2019-2020年参加东裕联合体区域试验,2020年参加生产试验。该品种稳产性好、丰产性突出、抗病性好、抗倒伏,适宜机械化收获,产量在784.8~837.0 kg/亩之间。2021年通过辽宁省审定。  相似文献   
16.
丹717是丹东农业科学院以"丹黄17×丹黄19"为基础材料,经多代自交自主选育出的优良玉米自交系。该自交系因其配合力高、株型好、耐密植、抗性突出、适应性广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利用丹717选育出的衍生系有6个,直接或间接利用其组配的杂交种达9个以上。这些品种在东华北、黄淮海及西南等玉米主产区大面积应用推广,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于2017年获得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相似文献   
17.
根据抗孢囊线虫病大豆新品种辽豆13号在全省各地的主要生育状况和产量表现,在本院试验地研究了高产栽培技术组合,结合表明施肥量为12.5kg/667m^2磷酸二铵、行距60cm条件下株距10cm单株表现出产量最高,是较理想的技术组合。  相似文献   
18.
玉米杂种优势群及其杂优模式的研究对于提高玉米育种的科学预见性以及对育种目标的制定、资源的研究利用、基础群体组建和改良、自交系选育、杂交组合的配制等都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改良Reid×旅大红骨杂优模式在辽宁省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