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12篇
水产渔业   5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黄颡鱼池塘养殖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郑善坚 《内陆水产》2001,26(4):39-39
黄颡鱼 (Pelteobagrus fuludraco)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江河湖泊中常见的底层小型鱼类,因肉质细嫩、肉味鲜美、少肌间刺而深受消费者青睐。随着市场需求增大,天然资源的下降,人工养殖黄颡鱼前景广阔。我校于 2000年开展池塘养殖试验,取得了初步成功,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池塘条件 试验选用 2口面积均为 0.2公顷的成鱼池,水深 1.2米,池底淤泥较厚。放养前各用生石灰 300千克化浆泼洒, 7天后灌水。为增加黄颡鱼的栖息空间,在池四周设置扎捆的竹丝,在沿岸浅水带设置水花生等水草,池内设增氧机 1台。 1.2鱼种放养 …  相似文献   
62.
围网养殖中华鳖(日本品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茅潭江大水面资源,用抗风浪金属围网开展中华鳖(日本品系)的仿生态养殖试验,建设围网面积2.3 hm2,平均放养中华鳖鳖种4500只/hm2,平均放养规格400g/只,3个多月后,平均起捕规格达到850 g/只,只均增重450 g,鳖的外观、体色、口味接近野生鳖,实现销售收入111.3万元,利润60.33万元,投入产出比1∶2.18.  相似文献   
63.
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隶属于气单胞菌科、弧菌属,近年来已在罗非鱼、鳗鲡、黄颡鱼、斑点叉尾(鮰)和草鱼等多种淡水鱼造成发病死亡,张飘等报道维氏气单胞菌感染的草鱼主要出现掉鳞、肠炎、腹水等细菌性败血病症状.维氏气单胞菌主要发生在8-9月草鱼的快速生长期,水质、水温和天气等因素影响易造成发病感染....  相似文献   
64.
[目的]研究棘胸蛙虹彩病毒疫苗体表喷雾和肌肉注射的免疫效果,为其免疫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不同浓度棘胸蛙虹彩病毒灭活疫苗进行体表喷雾免疫和肌肉注射免疫,并进行血清抗体效价检测和相对免疫保护率测定。[结果]注射0.2 m L 1×108TCID50/m L疫苗组21 d血清中和抗体效价最高达到380.2,相对免疫保护率达到80%;体表喷雾1×107TCID50/m L疫苗组,28 d最高抗体效价为320.0,相对免疫保护率为60%。[结论]肌肉注射疫苗和体表喷雾疫苗对棘胸蛙都有较好的免疫效果,肌肉注射疫苗组的免疫效果最佳,但喷雾免疫可作为棘胸蛙快速无损伤免疫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5.
首次报道了一种寄生于天然水体鲢、鳙鱼鳃部的中华湖蛭(Limnotrachelobdella sinensis)。2019—2022年,每年10月份后在部分水库鲢、鳙鱼鳃上发现少量幼虫感染,翌年4—6月为感染高峰,7月份后自行脱落消失。它吸食鱼鳃上的血液,严重影响鱼体生长及市场销售价格,给渔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经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鉴定其为中华湖蛭。利用几种常用药物(敌百虫、川楝子、生石灰、硫酸铜)对中华湖蛭进行离体和在体(寄生在鲢鱼鳃上)的浸浴杀灭效果试验。离体试验结果表明,生石灰200 mg/L、川楝子400.00 mg/L、敌百虫4.00 mg/L浸浴1 h可以全部杀灭中华湖蛭;在体试验表明,400.00 mg/L川楝子、2.00 mg/L敌百虫、100.00 mg/L生石灰浸浴1 h后捞出至清水中暂养24 h观察,虫体全部死亡脱落而鲢鱼安全。  相似文献   
66.
为了解开化清水草鱼的营养及肉质品质,分别对池塘养殖草鱼(对照组)及开化流水坑塘养殖6个月、12个月的开化清水草鱼进行营养成分及肉质品质分析。结果显示,开化清水草鱼的空壳率、体长体高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肥满度、肝体比和脏体比显著低于对照组;开化清水草鱼肌肉的粗蛋白、胶原蛋白及灰分含量、肌肉的硬度、胶黏性、咀嚼性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水分含量、粗脂肪含量、滴水损失率、冷冻渗出率及失水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开化清水草鱼肌肉中鲜味氨基酸显著高于对照组;12月组开化清水草鱼的不饱和脂肪酸占比76.59%,显著高于6月组的73.75%和对照组的71.01%。研究表明,开化清水草鱼在营养成分、口感以及风味方面优于普通池塘养殖草鱼,但6月组和12月组的开化清水草鱼营养及肉质品质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7.
为探讨不同养殖环境下2种规格的马口鱼幼鱼的耗氧率、窒息点和抗氧化指标,测定20、24、28℃3个温度梯度下2种规格马口鱼幼鱼的耗氧率、窒息点,以及正常溶解氧与低氧环境下的抗氧化指标。试验结果显示:马口鱼幼鱼的耗氧率和窒息点随温度升高呈先升后降趋势,小规格(1.22±0.31) g幼鱼20℃水温时的耗氧率和窒息点分别为(0.185±0.057) mg/(g·h)和(1.149±0.110) mg/L,显著低于24℃和28℃时的耗氧率和窒息点(P<0.05),24℃时(1.22±0.31) g幼鱼的窒息点显著高于28℃时的窒息点(P<0.05),但耗氧率无显著差异(P>0.05);大规格(4.91±0.55) g幼鱼在3个温度梯度下的耗氧率表现为24℃>28℃>20℃,而窒息点为28℃>24℃>20℃;水温28℃条件下,2种规格幼鱼耗氧率差异不显著(P>0.05);低氧胁迫下,马口鱼幼鱼肝脏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显著升高(P<0.05),(4.91±0.55) g马口鱼幼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68.
<正>4.水霉病水霉病的病原为水霉属、绵霉属的种类。发病时在鱼体表形成肉眼可见的菌丝,似灰白色棉毛状。病鱼游动迟缓,食欲减退,最后瘦弱继发其他疾病感染而死。该病的发生是属于继发感染,是鱼体表受损引起黏液脱落后引起水霉感染。水霉病容易发生在水温18℃左右的3-4月。预防是以应激宁+复合维生素+黄芪多糖等内服为主,经常拌料投喂可促进鱼体黏液分泌和伤口愈合。其次在秋冬季节减少拉网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