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5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12篇
畜牧兽医   2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依赖有利的气象条件,当气象条件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求时就会导致农作物减产、品质降低。因此,在农业生产中监测、预防农业气象灾害,减轻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生长、成熟的负面影响十分重要。从农业气象灾害预测重要性分析入手,简要论述了农业气象灾害预测技术发展与应用的现实状况,并从发展现代农业、强化气象信息预警能力、增强风险防范能力、采取长效性的应对措施、推进预测技术升级五大方面提出了提升农业气象灾害预测能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2.
深松深度对南疆滴灌棉田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明深松对南疆滴灌棉田耗水特性、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在新疆阿瓦提县棉花科研示范基地开展田间深松试验,设置3个深松深度(TD1,30 cm;TD2,40 cm;TD3,50 cm),以不深松为对照(CK),比对分析不同处理土壤容重、棉田耗水特征、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深松处理均能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快速生长期深层水分的利用吸收,增加棉田土壤水分消耗量和蒸散量;与CK处理相比,TD1、TD2和TD3处理0~60 cm平均土壤容重降低1.0%、1.9%和3.3%,花铃期0~80 cm土层平均土壤质量含水率减小5.3%、11.6%和11.3%,全生育期土壤水分消耗量显著增加31.4、30.0和47.4 mm,总蒸散量则显著增大6.7%、6.3%和10.0%。深松处理对棉花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具有显著促进效应,但并不随深松深度的增加呈逐渐增大趋势,当深松深度为TD2时更有利于获得最大干物质积累量、最高产量和最大水分利用效率;吐絮期TD1、TD2和TD3处理干物质积累量分别较CK增加11.6%、22.5%和20.8%,产量显著增加7.0%、15.5%和13.0%,TD2处理水分利用效率较CK和TD3提高8.9%和6.3%。可见,深松40 cm既能优化土壤耕层结构,又能协同棉花产量及水分生产力的最大化,是南疆绿洲滴灌棉田适宜的深松深度,在南疆旱作棉田合理耕层构建中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3.
种植模式对机采棉冠层光能利用与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冠层内部的光辐射传输特征是优化种植模式,促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实现标准化种植和机械化作业的重要决定因素。然而,机采棉种植模式对冠层内光辐射传输及产量形成的调控机理尚不清晰。为此该研究开展2 a的田间试验,在相同种植密度条件下,设置3种机采棉种植模式:一膜三行(S1)、一膜四行(S2)和一膜六行(S3),研究了冠层结构、冠层有效辐射和产量形成的演化特征,分析了种植模式、冠层光截获与产量构成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下棉花的冠层结构及其内部的光辐射传输特征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与S3处理相比,S1处理在生长前期,水平方向上冠层透过率呈"V"形变化,此时,行距的扩大增加了棉田行间的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active radiation,PAR)透过率,但对棉行附近的透过率无显著性影响;在生长后期,棉田封行,各处理水平方向上的透过率变化幅度较小,但S1处理下层的透过率显著高于S2和S3处理。平均行距的增加显著提升了棉花下部的结铃数和棉铃质量,最终提高了产量,S1处理2 a籽棉产量为6 507.50和6 161.08 kg/hm2,较S2处理提高10.66%(2017)、10.29%(2018),较S3处理提高23.10%(2017)、15.32%(2018)。平均行距、产量构成与下层光截获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中层、上层和总光截获率呈负相关关系。说明平均行距的增加会降低中、上层的光截获率,提高下层的光截获率,从而增加产量,虽然冠层总光截获率有降低的趋势。综上所述,S1处理可以改善冠层下部光能传输情况,提高冠层下部光能截获量,保证冠层下部生殖器官的发育,提高下部的结铃数和棉铃质量,最终实现产量的提升,是一种利于农机农艺深度融合的新型种植模式,研究结果可为机采棉机艺融合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为探讨深松耕作对新疆绿洲棉田土壤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在秸秆还田和常规翻耕条件下,以不深松棉田为对照(SST0),设置深松30 cm(SST1)、40 cm(SST2)、50 cm(SST3)处理,研究不同深松深度下棉花关键生育期土壤指标变化及其产量形成特征。结果表明:深松能降低棉花生育期土壤体积质量、土壤紧实度,增加土壤含水率,同时使耕层土壤含盐量减小。与SST0相比,SST1、SST2、SST3处理 0~60 cm土层平均土壤体积质量降低0.84%、3.94%、4.78%,土壤紧实度降低1.84%、9.49%、16.57%。蕾期、花铃期0~3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以SST2最高,较SST0增加31.00%、64.50%,而土壤含盐量变化则与之相反,以SST2最低,较SST0下降11.10%、19.10%。深松显著促进了棉花中后期干物质积累,深松深度为40 cm时,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Vm和生长特征值GT达到峰值,SST1、SST2、SST3产量较SST0提高0.26%、18.20%、 2.45%。综上所述,深松40 cm时效果较好,对新疆棉田土壤特性改善和产量提高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5.
AW05在新疆南疆早中熟机采棉模式下生育期133 d左右,植株呈塔形,Ⅱ式果枝,棉铃卵圆形,单株结铃7.0个,铃重5.9 g。2016-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中熟机采棉区域试验中,2年平均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6 550.5 kg·hm-2、2 769.0 kg·hm-2、2 739.0 kg·hm-2;2年平均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2.8 mm,断裂比强度32.5 cN·tex-1,马克隆值4.2;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简要介绍了AW05的选育过程、生物学特性、产量、纤维品质、抗病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6.
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当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建议,包括认识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构建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及科学的管理体制、提高服务能力与农技人员素质等方面内容,以期建立适合新形式要求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7.
28.
农业景观害虫控制生境管理及植物配置方法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集约化农业生产过程中,化学农药所带来的大量环境问题日益引起关注。为减少农药的投入及其所产生的环境负效应,生物防治害虫的方法在国内外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发展。生境管理是一种有利于天敌群落发展,而不利于害虫种群增长的保护性生物防治方法,其实质是通过为自然天敌提供诸如花蜜、替代猎物或寄主、躲避不利干扰的庇护所等资源,将农业景观中天敌的害虫控制服务和功能最大化,或者通过构建不适宜害虫取食和繁殖的环境条件起到抑制或阻碍害虫发展的作用。本文在参阅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生境管理控制害虫的机理,并总结国外生物防治的实践经验以及近些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概括提出田间尺度上害虫生物防治的非作物生境及作物生境的建设和植物配置方法,为通过生境管理提升农业景观中害虫生物防治生态系统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在日粮中添加一定浓度的β-胡萝卜素,可使蛋鸡、蛋鸭的产蛋率明显提高。为了探讨在专业户饲养条件下,β-胡萝卜素对鹌鹑产蛋性能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以下试验。1 材料与方法11 分组 10月龄产蛋鹌鹑中选择800只作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4组。试验设计见表1。试验所用β-胡萝卜素纯度为1%,载体主要为麦芽糊精。表1 试验设计组别ⅠⅡⅢⅣ只数200200200200β-胡萝卜素添加量(mg/kg)9060300(对照)12 日粮 见表2。表2 试验日粮饲料名称玉米鱼粉豆饼麸皮骨粉菜籽饼石粉所占比例511325213513 饲养管理 为使各组试验条件一致,所有参试鹌鹑均…  相似文献   
30.
自20世纪80年代始,我国蔬菜种子的生产、经营逐步放开,《种子法》颁布实施后,蔬菜种子行业全面进入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化运作. 目前全国蔬菜年播种面积在2.25亿亩(1亩=1/15公顷)左右,是第1大经济作物。据测算,蔬菜商品种子的市场价值在20亿元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