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80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366篇
林业   533篇
农学   384篇
基础科学   526篇
  511篇
综合类   2964篇
农作物   396篇
水产渔业   401篇
畜牧兽医   1568篇
园艺   487篇
植物保护   205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86篇
  2022年   199篇
  2021年   154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263篇
  2018年   246篇
  2017年   165篇
  2016年   198篇
  2015年   188篇
  2014年   389篇
  2013年   337篇
  2012年   353篇
  2011年   379篇
  2010年   393篇
  2009年   378篇
  2008年   319篇
  2007年   307篇
  2006年   336篇
  2005年   299篇
  2004年   279篇
  2003年   241篇
  2002年   197篇
  2001年   202篇
  2000年   172篇
  1999年   175篇
  1998年   126篇
  1997年   126篇
  1996年   120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130篇
  1993年   96篇
  1992年   109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97篇
  1989年   112篇
  1988年   58篇
  1987年   54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7篇
  1975年   5篇
  1961年   4篇
  196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施肥水平对抽穗期水稻穗部温度的影响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田间环境下, 利用2个冠层结构差异显著的水稻品种(扬稻6号、 扬粳9538), 设置高、 中、 低3个施肥水平, 研究水稻抽穗期穗部温度特征, 以探讨水稻抗热避热的生态学机制。 穗部与大气的温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但扬稻6号和扬粳9538的穗部平均温度分别比气温低3.58℃和3.04℃。 施肥水平显著影响大气 穗部的温度差, 高肥和中肥处理下, 2个品种的平均值分别比低肥的高1.54℃和0.90℃。 品种间大气 穗部温度差也存在差异, 扬稻6号平均比扬粳9538高0.85℃。 相关分析发现, 不同施肥水平下大气 穗部温度差与总叶面积指数、 穗上叶面积指数、 生物量和有效分蘖数呈极显著正相关, 而与穗部透光率呈极显著负相关。 说明通过优化田间管理比如合理的施肥来建立良好的群体结构, 对降低穗部温度, 提高水稻抗热避热能力的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202.
富含多糖甜玉米幼穗RNA提取及高温胁迫基因表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改良Trizol试剂法从富含多糖的甜玉米幼穗中提取高质量、完整的总R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高温胁迫下粤甜13雌穗发育的8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个基因分为上调表达和下调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和测序法基因表达谱检测的基因上调或下调表达的趋势一致,上调表达基因ZM2G058057和下调表达基因ZM2G059964、ZM2G044670相对表达量较高,可能在高温胁迫影响甜玉米幼雌穗发育过程中起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3.
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Bleeker)(图见彩中插2)营养价值全面,肉质细嫩,味鲜美,无肌问刺,食用价值高,是产区民众喜爱的上等水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养殖前景十分看好。大鳍鳠性情温和,喜阴畏光,营底栖生活,易捕捞,白天集群水底,多在夜间觅食。肉食性,以虾、蟹、水蚯蚓、小鱼和水生昆虫为食,  相似文献   
204.
为研究低蛋白质饲粮添加支链氨基酸对生长前期海南猪生产性能和饲料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健康、体重为(18.10±0.67kg)的阉割海南猪公猪144头,随机分为4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6头猪,其中1个处理组为对照组,饲喂正常饲粮(21%CP),其余3个处理组为试验组,试验Ⅰ组粗蛋白质水平为18%,试验Ⅱ组为18%CP+支链氨基酸(18%CP+BCAAs),试验Ⅲ组为18%CP+2倍支链氨基酸(18%CP+2BCAAs)。预饲期为7天,正式试验期40天。结果表明:(1)生长前期海南猪在平衡饲粮中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和苏氨酸4种必需氨基酸的条件下,当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由21%降低到18%,饲粮中添加支链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使其含量达到对照组(21%组)的2倍,可以使海南猪达到正常饲粮的生产效果;(2)饲粮中粗蛋白质降低至18%时,生长前期海南猪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均显著提高(P<0.05),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9.89%、11.75%和12.49%,其中以试验Ⅲ组结果最好(P>0.05),表明降低海南猪饲粮中的粗蛋白质水平,确实是提高饲料利用率和降低粪便中氮...  相似文献   
205.
基于2020年城镇家庭兔肉和兔产品消费调研数据,使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对我国兔肉和兔产品的消费需求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我国城镇居民当前对兔肉的消费属于偶发性消费,消费量较低且消费种类单一,但当前消费者有较强的兔肉消费意愿;兔肉消费有显著的区域特征,大部分地区的消费者没有消费兔肉的习惯.我国兔肉和兔产品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6.
在已报道的shRNA序列前加上人类H1启动子,设计一段沉默小鼠α-1,3-GT基因的siRNA序列,针对该序列分段设计引物,完全采用PCR法将其连接起来,然后把该序列克隆到pGEM-T载体中,构建出针对小鼠α-1,3-GT基因的特异性沉默载体,为进一步获得α-1,3-GT基因沉默小鼠,构建异种器官移植用小鼠模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7.
湖北白猪胃蛋白酶原A基因cDNA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ebank公布的J04601猪胃蛋白酶原A序列,进行了引物的设计和筛选,通过RT-PCR获得了湖北白猪的胃蛋白酶原A的cDNA序列全长,共1 227 bp(已提交Genebank,登录号EF108301),其具有一个长度为1 158 bp的读码框,编码385个氨基酸,其中包含15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成熟的胃蛋白酶原A由37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与J04601比较,核苷酸和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99.3%和98.7%.经PredictProtein分析表明,核苷酸和氨基酸的改变没有造成蛋白质二级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并对胃蛋白酶原A基因密码子使用频率和mRNA的二级结构进行了分析,为其载体和宿主的选择以及基因的改造奠定了分子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208.
为了揭示电磁波信号在农田土壤中的传输特性、科学部署传感器节点,以关中地区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将传感器、无线数传、处理器和能量供应等模块集于一体,设计了无线地下传感器网络(Wireless underground sensor networks,WUSN)节点和汇聚节点。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分析了土壤含水率、WUSN节点埋深、节点间水平距离对WUSN节点信号传输的影响,建立了接收信号强度和误码率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当WUSN节点信号在地下垂直方向上传输时,土壤含水率增加2.5个百分点,接收信号强度降低4~6dBm,通信误码率增加3~5个百分点;WUSN节点埋深增加5cm,接收信号强度降低3~5dBm,通信误码率增加3~4.5个百分点。当WUSN节点信号在地下水平方向上传输时,土壤含水率增加2.5个百分点,接收信号强度降低5~7dBm,通信误码率增加4~5个百分点;节点间水平距离在10~90cm范围内,节点间水平距离增加10cm,接收信号强度降低6~8dBm,通信误码率增加6.5~8个百分点;节点间水平距离在90~190cm范围内,节点间水平距离增加10cm,接收信号强度降低约1dBm,通信误码率增加1~1.5个百分点WUSN节点信号在垂直、水平两种传输方向上误码率和接收信号强度预测模型拟合优度R2最高为0.982,均方根误差RMSE为1.7%,拟合优度R2最低为0.942,均方根误差RMSE为5.136dBm。WUSN节点信号在土壤中传输受到土壤含水率、WUSN节点埋深和节点间水平距离的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209.
石灰性土壤交换性盐基组成的测定,通行的方法是采用70%乙醇溶液反复洗盐,再经pH 8.50.1 mol L-1氯化铵-70%乙醇(CH3CH2OH)溶液进行多次交换处理,测定交换液中的K+、Na+、Ca2+、Mg2+浓度。但此方法常常受操作步骤繁琐,以及土壤中碳酸盐的溶解量因多次浸提而增加的困扰,最终导致测定结果偏高。基于上述原因,选择不同浓度、不同pH的NH4OAc和NH4Cl 10种交换剂,对比分析10种交换剂中的碳酸盐溶解度和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结果表明,pH=8.5 1 mol L-1氯化铵-70%乙醇(CH3CH2OH)溶液较适合石灰性土壤交换性盐基的测定。此新方法是先经70%乙醇(CH3CH2OH)溶液洗盐,再用pH8.5 1 mol L-1氯化铵(NH4Cl)-70%乙醇(CH3CH2OH)溶液进行一次性交换处理,然后测定交换液的K+、Na+、Ca2+、Mg2+浓度,简化了操作程序的同时有效抑制了土壤碳酸盐的溶解,降低了测定结果的偏差。  相似文献   
210.
猪舍不同发酵床垫料氨挥发与氧化亚氮排放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明发酵床养猪过程中的氨挥发与氧化亚氮排放特征,分别选取3种不同原料的发酵床:稻壳+锯木屑(FD)、稻壳+菌糠(FJ)、稻壳+酒糟(FW)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法收集气体,对1个养猪周期内(140 d)的氨挥发和氧化亚氮排放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种垫料的氨挥发高峰期呈现出一定的时间顺序:FW主要出现在饲养前期,FJ出现在前中期,而FD则集中在饲养中后期。3种垫料的氨挥发总量具有显著性差异,FW发酵床在整个养殖周期内的氨挥发总量最大,为9.06 kg;其次是FJ,氨挥发总量达到4.83 kg。3种发酵床垫料的氧化亚氮排放规律具有一致性,即排放高峰期主要集中在饲养中后期;其排放总量同样具有显著性差异,同氨挥发总量一样,FW的氧化亚氮排放总量最高,达到2.06 kg;其次是FJ,氧化亚氮排放总量为1.74 kg。通过物质流分析发现,以氨气和氧化亚氮转化损失的氮量占氮素总损失量的23%~36%,说明气体转化是发酵床养猪过程中氮素的主要损失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