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2篇
  3篇
综合类   20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11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探讨蓝孔雀组织滴虫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揭示其本质,我们采用病理组织学和寄生虫学手段对自然发病的病死孔雀的病变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3月龄的蓝孔雀对组织滴虫病较易感;饲料营养不全和多变可成为该病的诱发因素;蓝孔雀组织滴虫病的主要病变为出血性坏死性盲肠炎,局灶性坏死性肝炎,同时心肌纤维和肾脏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山西省某猪场暴发了一起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以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猪链球菌、附红细胞体和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经过预防和治疗后控制了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鸡减蛋综合征是由鸡减蛋综合征病毒(EDSV)引起的以产薄壳或无壳蛋,产生率严重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自1976年荷兰科学家、fin Eck等首次报道此病以来,许多国家及地区都报道了此病的流行。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肉用种鸡群中发现减蛋综合征以来,许多地区均分离出该病毒?EDSV具有独特的抗原性和生物学特性,各国学者对EDSV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越来越重视。  相似文献   
4.
5.
对1例患病猫左眼的肿物进行组织病理学观查,确定该肿物的病理学类型,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手术切除患病猫左眼肿物,对肿物进行大体病理学观察,再把肿物制成切片,镜下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大体观察猫左侧眼球部见一黑色质软的凸起肿物,呈近似球形的团块状,鸡蛋大小;肿物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大小约为4.5cm×5.0cm×3...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鸡白细胞介素4(IL-4)和IL-2重组基因佐剂pCI-chIL-4-chIL-2-EGFP对鸡球虫活疫苗的增效作用,试验采用基因佐剂配合鸡球虫活疫苗对雏鸡进行免疫攻毒试验,测定该基因佐剂的最小有效剂量、给药途径,使用该基因佐剂对鸡球虫活疫苗的最短免疫间隔时间和免疫产生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抗球虫指数(ACI)和相对增重率(RWG)随着基因佐剂剂量增高而升高,肌肉注射100μg/只时,ACI(189.32)和RWG(90.35%)达到高峰;口服基因佐剂300μg/只组的ACI(188.41)与肌肉注射基因佐剂100μg/只组接近;肌肉注射佐剂免疫攻毒组的两次免疫最短间隔时间(6 d)较不加基因佐剂组(7 d)缩短1 d;肌肉注射佐剂免疫攻毒组的免疫产生期为二免后第5天,较无基因佐剂免疫攻毒组提前1 d。说明肌肉注射IL-4和IL-2重组基因佐剂pCI-chIL-4-chIL-2-EGFP 100μg/只可提高鸡球虫活疫苗的免疫效果,缩短免疫产生期和免疫间隔。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某动物因秃鹫连续发病、死亡,使用多种抗菌药物治疗无效,死亡率高达83.3%.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病原分离、生化试验、动物试验、药敏试验等诊断其为大肠埃希菌病,并分析了发生该病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卵黄液经60Coγ射线辐照,检测不同温度下保存对卵黄液抗体效价的影响和卵黄液中自由基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5℃保存时,3.0 kGy、6.0 kGy辐照后保存期较长,-10℃保存对未经辐照和一定剂量辐照后卵黄液抗体效价无影响;临床应用表明,辐照后卵黄液总治愈率为92.9%。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复方妥曲珠利缓释微囊对鸡球虫病的治疗效果及给药方案,确定首次给药剂量和给药频率。在鸡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后第3天(粪便变稀)开始给药,于饮水中添加复方妥曲珠利缓释微囊,期间分别以不同频率给予每组鸡药物,各组鸡给药总量相同。以抗球虫指数(ACI)、相对增重率、病变值等指标进行药效学考察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与感染不给药组相比,各给药治疗组ACI均极显著(P<0.01);试验期间给药3次和2次组治疗效果均可达到高效抗球虫效果;发病后2次给药,且首次剂量加倍组抗球虫指数可达188.14,高于其它给药组的ACI(179.03、182.50、175.98),相对增重率达到90.80%,病变值为2.67,治疗效果显著,可作为最佳的推荐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10.
细胞钙超载与鸡柔嫩艾美耳球虫病损伤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鸡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宿主细胞损伤与钙超载的关系,采用组织定量检测、Von Kossa钙染色、焦锑酸钾电镜细胞化学技术对使用和未使用钙离子阻断剂的E.tenella感染鸡盲肠组织的细胞沉积钙、ATP酶、磷脂酶A2(PLA2)、游离脂肪酸和盲肠上皮细胞游离Ca^2+的含量与分布进行了动态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鸡患柔嫩艾美耳球虫病过程中,宿主细胞内钙和游离Ca^2+明显增多(P〈0.01),并随盲肠损伤加重而增加;(2)在发病过程中盲肠组织Na^+-K^+-ATP酶、Ca^2+-Mg^2+-ATP酶、总ATP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在感染严重期显著低于不感染对照组(P〈0.01);(3)钙超载盲肠组织的PLA2活性和游离脂肪酸含量明显升高(P〈0.01),表明钙超载是鸡柔嫩艾美耳球虫病的一个重要损伤机制;(4)硝苯地平可以阻止Ca^2+内流,减少宿主细胞内游离Ca^2+,减轻宿主细胞的损伤,在本病发生的早期盲肠损伤较轻时,对鸡有一定的保护力,但随着疾病的发展,其作用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