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2篇
  3篇
综合类   20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11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31.
为了探明鸡球虫保护性免疫机制,通过人工复制的鸡球虫病鸡,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和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分别检测了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初次感染雏鸡后,盲肠局部和免疫器官中IgG生成细胞数的动态变化,循环血液中特异性IgG水平的动态变化;雏鸡母源抗体的动态变化和不同抗体水平雏鸡的抗球虫能力.结果表明:(1)攻毒后雏鸡盲肠粘膜、脾脏、法氏囊、盲肠扁桃体中的IgG生成细胞早于第2~3d(d)开始增殖,在第9~12d达到峰值,随后即开始下降,盲肠扁桃体中的IgG生成细胞数在第22d仍高于对照组.(2)雏鸡感染E.tenella后第6d即可在循环血液中检测到特异性IgG,于第18d达到峰值,第30d降至感染后第7d时的水平.(3)特异性母源抗体IgG水平高的雏鸡,抗球虫水平高.雏鸡母源抗体IgG水平随日龄增长逐渐下降,同时雏鸡的抗球虫水平也随之降低,母源抗体IgG水平与抗球虫能力有明显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2.
附红细胞体自然感染对猪红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选择临床健康的 2月龄附红细胞体自然感染仔猪 1 5头 ,每周采血一次 ,连续 4次 ,观察红细胞的形态 ,并测定RBC、红细胞脆性 (最小脆性和最大脆性 )、红细胞ATPase和SOD活性、红细胞C3b受体 (E_C3bRR)率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 (E_ICR)率。检测结果 :随着猪附红细胞体感染强度的增强 ,所测定指标的变化无明显规律性或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但红细胞脆性增高、红细胞ATPase和SOD活性及E_C3bRR率和E_ICR率均有降低趋势。表明猪感染附红细胞体后 ,红细胞易破裂而溶血、红细胞内外阳离子平衡失调、红细胞抗氧化能力降低、红细胞免疫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33.
畜禽清瘟败毒散对鸡白痢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济市某肉种鸡场使用强制换羽后,种鸡继续饲养,并进行孵化和育雏。在育雏过程中,发现弱雏较多,精神萎顿,羽毛下垂,被毛无光,食欲不振,拉黄白色糊状粪便;剖检病死鸡发现肺部、十二指肠及直肠有灰白色结节,肝脏肿大,有坏死点,肾脏肿大并有尿酸盐沉积,心肌有硬...  相似文献   
134.
135.
鸡堆型艾美耳球虫早熟株免疫效力分析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不同首免日龄(1,2,4,6日龄)、不同免疫间隔期(间隔3,5,7,9,11 d)进行一次单剂量、单剂量重复和一次超剂量接种安全试验,计算相对增质量率、卵囊减少率、抗球虫指数(ACI)及病变记分、病变记分减少率(RLS),以确定堆型艾美耳球虫疫苗虫株最小首免日龄、免疫间隔期及安全性。结果表明,于4日龄以上首免组鸡攻毒后,十二指肠平均病变记分<1、RLS≥70%、死亡率为0、相对增质量率≥80%、卵囊减少率≥75%和ACI≥180,获得了良好的免疫效果,表明该疫苗虫株的最小首免日龄为4日龄;免疫间隔7,9,11 d的免疫攻毒鸡相对增质量率在90%以上、ACI到达185以上,表明二次免疫间隔7 d即可达到免疫效果;一次单剂量、单剂量重复和一次超剂量接种安全试验均发现,鸡肠道损伤较轻,病变记分均≤1,相对增质量率达到80%以上,表明鸡球虫病弱毒活疫苗(早熟株)符合疫苗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136.
为探讨鸡胚盲肠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纯化方法,采用低速离心去除单细胞、差速贴壁去除成纤维细胞纯化上皮细胞,并对培养细胞的纯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采用1200r.min-1 5min的离心条件,利用贴壁差细胞种植1.5h后倒瓶的方法可去除部分单细胞和大部分纤维细胞,细胞种植第3天~第11天纯度可达72.00%以上。提示低速离心结合差速贴壁法可达到纯化盲肠上皮细胞的目的,可为试验研究提供较为理想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37.
影响复凝聚法制备明胶缓释微囊的因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复凝聚法是制备明胶缓释微球常用的方法,笔者通过对此方法的适用范围、制备工艺和影响因素进行综述,探讨了明胶与另一凝聚相的浓度、比例、反应体系温度、搅拌速度、pH、交联水平及干燥工艺等因素对成功制备明胶缓释微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8.
复配头孢噻呋对大肠杆菌的药敏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用3株大肠杆菌标准株和2株地方分离株,选择氯霉素、乳酸环丙沙星、利福平、磺胺-6-甲氧嘧啶钠、氟苯尼考、头孢噻呋和抗菌增效剂舒巴坦钠、TMP进行药敏试验,比较几种药物单一或与增效剂合用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1)大肠杆菌对头孢噻呋均无耐药性,其它的药物不同程度耐药;(2)头孢噻呋与舒巴坦或TMP复配体外抑菌效果明显,3﹕1配比抑菌效果最好,表明头孢噻呋与舒巴坦或TMP复配具有增效作用,舒巴坦的增效作用优于TMP。  相似文献   
139.
本试验旨在了解绵羊肺炎霉形体在山西省雁北地区的流行状况,为该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对雁北地区的大同市、朔州市和忻州市的12个县,随机抽取96份血清样本,用间接血凝试验进行血清学检测。共检出37份阳性血清,绵羊肺炎霉形体的总体平均阳性为38.54%,其中忻州市阳性率最高,为44%,朔州市最低,为25%;县(区)阳性率以大同市浑源县最高,达66.7%;饲养方式、环境卫生、动物年龄等对本病的感染均有影响,其中舍饲羊阳性率达50%,高于总体平均阳性率和半舍饲阳性率。结果提示,山西省雁北地区绵羊肺炎霉形体阳性率较高,通风不良和环境卫生较差为主要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40.
柔嫩艾美耳球虫病鸡盲肠上皮细胞凋亡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细胞凋亡的角度探讨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对鸡盲肠黏膜的损伤机理,为鸡球虫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用E.tenella孢子化卵囊感染雏鸡,于感染后不同时间段取盲肠组织,运用常规病理组织学、超微病理学和原位末端标记技术对感染E.tenella病鸡肓肠黏膜上皮细胞和肠腺上皮细胞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鸡感染E.tenella的第2天,盲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数即开始增加,感染后第4~6天是病变最严重且具有特征性的阶段,主要表现为中、后段盲肠黏膜深层严重出血,大最黏膜上皮脱落,严重者可见整个黏膜几乎完全脱落,肠腺破坏,其表面被覆盖大量脱落的变性、坏死的上皮细胞和红细胞,残存的黏膜上皮细胞和肠腺上皮细胞凋亡速度加快,大多数上皮细胞处于凋亡状态,凋亡指数极显著(P≤0.01)高于空白对照组,凋亡细胞体积缩小,细胞线粒体肿胀,严重时破裂成大空泡,染色质致密边集或断裂成核碎片,形成膜包裹性凋亡小体.结果提示E.tenella感染鸡后盲肠上皮细胞凋亡加重,以裂殖生殖阶段最为明项,且与损伤程度和病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