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0篇
农学   22篇
  7篇
综合类   171篇
农作物   36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大麦HvRBR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栽培大麦(Hordeum vulgare)中分离并克隆对植物细胞周期起负调控作用的RBR(retinoblastoma-related),鉴定大麦RBR(HvRBR)分子特征,明确其与同源基因间的亲缘关系和分类地位,为探索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增殖和分化相关调控途径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植物RBR生物信息学分析,根据RBR保守区域序列设计通用引物,采用PCR方法从栽培大麦DNA和苗期总cDNA中分别分段克隆,获得特征序列后在DNAMAN软件下进行序列分析、多重序列比对并构建系统树。【结果】从栽培大麦籽粒皱缩突变材料GSHO1854中获得全长为5547bp的大麦HvRBR序列(GU121481),其cDNA编码区(GU121480)全长3179bp,包含一个编码975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由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已报道的RBR蛋白序列有较高的一致性。在A、B保守区之间有一个间隔区,虽然同源性较低,但是所有氨基酸序列的相似位点都包含一个半胱氨酸残基,这说明该半胱氨酸残基形成的分子内或分子间二硫键可能对整个RBR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产生重要的影响。系统进化分析表明HvRBR与水稻同源性最高(84.3%),与苜蓿、拟南芥等双子叶植物的同源性较低(50%)。【结论】首次从大麦中得到与植物细胞周期起调控、细胞增殖和分化相关的RBR蛋白编码基因HvRBR。对栽培大麦籽粒皱缩突变材料GSHO1854的HvRBR进行了分子克隆和鉴定,并通过系统进化分析将HvRBR归为植物RBR家族C亚族。  相似文献   
92.
[目的]对不同来源地的重楼药材中9种无机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对来自不同地区的17份重楼药材中Fe、Mg、Mn、Zn、Cu、Cr、As、Hg和Ca9种无机元素进行了测定,并进行了相关分析;另外,应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重楼9种无机元素的药理药效作用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样品中9种无机元素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其在17个不同来源地中的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Mg〉Hg〉As〉Mn〉Zn〉Cr〉Fe〉Cu〉Ca。相关分析结果表明,Fe和Mg之间为极显著正相关,Mg和Ca、Cu和Zn、Ca和Cu之间均为显著正相关,Cr和Zn之间为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印证了重楼药材中无机元素的药理药效作用。[结论]揭示了重楼中无机元素的作用,并为重楼属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3.
为发掘可供利用的优异基因资源,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对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95份圆锥小麦的贮藏蛋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圆锥小麦贮藏蛋白位点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到17种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和34种亚基组合类型,其中亚基1和7+8分别为Glu-A1和Glu-B1位点优势亚基,也检测到优质亚基14+15和17+18。亚基组合1/7+8和null/7+8虽为优势组合,但所占频率低;醇溶蛋白检测共分离出29条多态性带纹,其中每份材料可分离出5~20条,平均12条,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471。供试材料在0.402水平上可分为五类,其聚类结果与材料来源地并不完全一致。试验结果表明,中国圆锥小麦地方品种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表现上具有独特性。  相似文献   
94.
为了拓宽小麦品质育种遗传资源,对27份圆锥小麦地方品种的面筋和面团流变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其面筋指数平均为63.02%,变幅为23.58%~99.78%;湿面筋含量平均为41.19%,变幅为30.21%~49.66%;干面筋含量平均为13.07%,变幅为10.09%~15.77%;蛋白质含量平均为13.80%,变幅为10.11%~16.06%.其粉质仪参数表现为吸水率较高,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断裂时间较短,公差指数表现一般与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均值分别为3.1min(变幅为1.2~7.5min)和3.9min(变幅为0.6~11.4min).蛋白质与湿面筋和干面筋含量之间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与形成时间呈显著正相关.面筋各参数相互之间,以及粉质仪各参数相互之间存在不同显著程度的相关,但两类参数之间相关不显著.分析表明圆锥小麦地方品种中可能具有普通小麦品质改良所需的优异基因资源,对于品质育种具有重要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5.
圆锥小麦地方品种的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进一步拓宽小麦育种基因资源,对94份圆锥小麦地方品种的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总体植株偏高,分蘖力强,成穗率适中,小穗密度中等,小穗数和穗粒数较多,千粒重较低,生育期较长.在株高、分蘖数、有效穗数、穗长、小穗数和穗粒数等性状上供试材料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植株高度与多小穗关系密切,而千粒重更多受生育期的影响.不同地区来源的材料间农艺性状出现较大差异.主成分分析发现,6个主成分可提供91.02%的信息量,其中以小穗因子的贡献率最高(31.75%).本研究认为,多小穗数和多穗粒数是圆锥小麦地方品种最突出的优良性状,可做为小麦育种的重要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96.
RFLP标记揭示的1RS/1BL易位系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含1RS/1BL易位染色体的多小穗小麦新种质10-A和普通小穗小麦品系88-1463,及其与非1RS/1BL易位系小麦川育12构成的重组系为供试材料,选用4个RFLP标记和1个醇溶蛋白标记Gld1B3分析了1RS/1BL易位系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RS/1BL易位系的每穗小穗数目和株高均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非易位系,其千粒重略高于非易位系(p<0.1),而每小穗结实粒数却显著低于非易位系。抽穗期、穗粒数和穗粒重几个性状间差异不显著。1RS/1BL易位染色体在增加每穗小穗数目的同时还具有降低每小穗结实粒数的作用,这可能是导致易位系和非易位系间穗粒数差异不显著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97.
多小穗小麦品系10-A及其改良系的醇溶蛋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MAGE)分析了多小穗小麦10-A及其亲本、以及来源于三交组合10-A/88-1643//川育12号的89个稳定品系的醇溶蛋白。结果表明,10-A的醇溶蛋白均来源于其亲本,但更与雅安矮10号相似。10-A、88-1643和川育12号的醇溶蛋白带纹各不相同,能彼此区分。在89个后代品系中,出现了3种亲本类型、4种重组类型和1种突变类型,突变率为1.10%。同时,还讨论了Gld1B3位点与多小穗的关系。  相似文献   
98.
中国节节麦与中东节节麦的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 ,对36 份不同来源的节节麦进行醇溶蛋白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共有19 种带型,中国节节麦与中东节节麦带型数目显著不同。中国节节麦仅有两种类型,河南及陕西为A类,新疆为B类;而中东则具有包括A、B 在内的全部19 种类型,进一步支持了中东为节节麦的起源中心学说。  相似文献   
99.
四川小麦主栽品种醇溶蛋白遗传差异分析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采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 对四川省近50 年来年推广面积666 万hm2 以上的40 个小麦主栽品种进行醇溶蛋白位点特异性检测,分析了不同基因型间醇溶蛋白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40 个品种具有38 种醇溶蛋白带型,其中9 个品种具有1BL/1RS易位标记位点Gli Bll;醇溶蛋白电泳分离出的46 条带中,40 条具有多态性,占848 % 。供试品种间遗传距离(GD)在0 ~067 之间,平均值为033 ,遗传变异较大,特别是早期品种与近20 年育成品种间,以及1BL/1RS易位系品种与非1BL/1RS易位系品种间均具有较大的遗传距离。聚类分析表明:供试品种在遗传距离035 水平上明显聚为4 类,具有相同血缘的品种大多数聚在了同1 类。分析认为,四川小麦品种醇溶蛋白变异丰富,存在广泛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0.
小麦异源(黑麦)重组系强我组合筛选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利用小麦异重组系异源2号与115个品种(系)组配了杂交组合。按穗粒重从中初选出22个强优势组合,然后对各组合的抽穗期、株高、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和穗粒重等性状。分别进行了对照优势、平均优势、母本父苯优势分析,在此基础上,经综合评定、筛选出4个相对最佳强优势组合,即SW90-2321/异源2号、绵阳26/异源2号、45661/异源2号、绵阳94-334/异源2号。结果分析表明,民源2号是一个综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