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7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9篇
  53篇
综合类   252篇
农作物   46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4 毫秒
91.
通过盆栽试验,以小麦(Tricum aestivum)和蚕豆(Vicia faba)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根系分隔[尼龙分隔(MB)、塑料分隔(PB)、无分隔(NB)]3种种植方式,系统探讨间作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小麦、蚕豆根系形态变化特征,为进一步探明间作体系作物的增产机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小麦产量增加;蚕豆根系直径、表面积增加。低氮量条件(N/2)下,与塑料分隔(PB)和尼龙分隔(MB)相比,无分隔(NB)小麦根长分别增加0.66%和2.61%,根系表面积分别增加56.14%和52.75%,比根长分别增加18.55%和64.92%,比表面积分别增加64.04%和82.98%;无分隔(NB)蚕豆产量分别增加26.29%和34.84%,根系干重分别增加35.1%和45.4%,根系表面积分别增加72.66%和29.12%,根系直径分别增加66.67%和14.82%,根系体积分别增加9.55%和5.91%,比表面积分别增加165.62%和134.76%。小麦产量与根长和根系表面积呈正相关,而蚕豆产量与根长呈负相关,与根系比表面积呈正相关。不同间作体系,作物之间根系形态变化是影响产量变化的表面驱动因子,低氮量环境下,根系间作程度越高,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92.
研究不同品种磷肥在低磷红壤上的吸收利用对合理选择磷肥品种、提高红壤磷肥利用效率、减少红壤磷的固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西南典型低磷红壤的两年田间定位试验和盆栽试验,研究施用不同品种磷肥[不施磷(CK);普通过磷酸钙(SSP);磷酸一铵(MAP);磷酸二铵(DAP);钙镁磷肥(CMP)]对玉米产量、磷吸收、磷分配和磷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田间试验和盆栽试验发现在低磷红壤上,不同施磷品种间,SSP处理的玉米产量、生物量和收获指数最高,较MAP、DAP和CMP处理玉米产量平均增加53.1%、37.5%和50.1%,生物量平均增加32.0%、21.4%和30.9%,收获指数平均增加15.6%、12.8%和14.1%。施用不同品种磷肥均显著增加玉米磷累积量、各器官(秸秆、叶片和籽粒)磷吸收量和玉米磷收获指数,其中,施用SSP处理的玉米磷累积量较MAP、DAP和CMP处理平均增加32.6%、48.2%和39.5%,玉米磷收获指数在2019年平均增加22.7%,盆栽试验中平均增加13.7%。玉米磷素利用效率总体表现为SSP>CMP>DAP>MAP,SSP较MAP、DAP和CMP处理...  相似文献   
93.
探究小麦蚕豆间作体系下的小麦最适氮肥施用量,建立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协同提高的间作体系氮肥管理策略。通过2年的田间定位试验,在N 0、90、180、270 kg/hm2 4个小麦施氮水平下,研究了小麦蚕豆间作体系的产量效应、氮肥利用效率、兼顾产量与氮肥利用效率的小麦最适施氮量和推荐阈值,探讨了间作提高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关键土壤因子效应。结果表明,在4个施氮水平下,与单作小麦相比,间作小麦产量平均增加22.12%,产量可持续性指数平均增加3.68%,土地当量比平均为1.13,氮肥表观利用率平均增加18.44%,氮肥农学利用率平均增加9.64%,氮肥偏生产力平均增加21.14%。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小麦间作最高产量施氮量较单作平均减少3.28%,增产18.76%。以小麦相对产量的85%~90%作为氮肥施用量的推荐范围,小麦单作氮肥推荐阈值为101~128 kg/hm2,间作小麦氮肥推荐阈值为90~117 kg/hm2,小麦间作较单作施氮量减少9.40%~12.22%,小麦产量增加18.20%。综合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4.
任福海  郑毅 《河北渔业》2010,(3):14-14,26
利用26.7hm2池塘,通过接种单胞藻培养优势生物种群,使用有益微生物改良水质的方法,稳定和改善养殖生态环境,每hm2产海蜇6180kg、缢蛏5100kg、牙鲆360kg、对虾157.5kg,实现总产值416.7万元,利润252.8万元。  相似文献   
95.
利用芦笋耐盐碱能力强的特点开展吉林省西部地区盐碱地芦笋种植,对于调整吉林省农业产业结构、缓解人多地少矛盾、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也为吉林省西部地区盐碱地的开发利用开辟了新途径。芦笋为多年生植物,其根系发达,最大根深可达3.5米,形成庞大的鳞茎盘,组成了密集的网状根系,有利于固定土壤,吸收深层水分养分;芦笋叶子退化成针状拟叶,茎的表皮有蜡质,蒸腾作用小,比较耐干旱;另外芦笋对温度、盐碱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即使在高温或盐碱度较高的条件下也能基本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96.
为了明确不同基因型秋葵苗期耐盐碱能力的强弱,本研究选择13个秋葵品种(系)为供试材料。以沙壤土为基质,采用盆栽的试验方法进行,当秋葵长至第3片真叶完全展开时,用含有100 mmol/L(NaCl:NaHCO3=1:1)的1/2 Hoagland’s营养液进行处理,每次200 mL,每3 d处理一次,共处理3次,对照为1/2浓度的Hoagland’s营养液,处理结束后,定期定量浇水,控制花盆内水分,花盆底部放托盘,渗透水分及时返还花盆中,30 d后测试株高、植株鲜重、植株干重、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利用隶属函数法对6项指标进行了耐盐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盐碱胁迫抑制了秋葵植株的生长,降低了株高、鲜重和干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可溶性糖、脯氨酸和丙二醛的含量。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各个指标的综合评价得出,耐盐碱性较强的分别为:‘日引黄秋葵’、‘JK9’、‘JK13’;耐盐碱性较弱的分别为‘绿羊角’、‘JK8’、‘JK4’。  相似文献   
97.
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夏玉米冠层结构和光合势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通过不同密度条件对夏玉米(郑单958、先玉335、东单335和东单80)的形态特征、叶面积指数、冠层透光率和光合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株中穗型品种郑单958在高密度处理时各项冠层结构指标及光合性能指标较优;大株大穗型品种东单80在低密度处理时各项指标较优;中株中穗型品种东单335和大株中穗型品种先玉335在中高密度处理时各项指标较优.冠层内透光率、叶夹角、茎粗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表明高密度易造成群体内光分布不合理,导致产量的下降.不同品种在适宜的种植密度下,群体穗位层透光率较大,叶面积发展动态较为合理,尤其中上层叶片LAI高值持续期较长;吐丝后的群体LAD较高,后期光合面积持续时间较长,有利于玉米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8.
以10个样本椴树蜜为研究对象,在测定其总酚酸及总黄酮含量的基础上,研究了椴树蜜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试验结果表明,10个样本椴树蜜总酚酸含量在377.7104~411.9472μg/g,总黄酮含量在0.0967~0.2064μg/g;各样本椴树蜜均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呈现量效关系;总黄酮含量与总酚酸含量、抗氧化能力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
 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其根系对土壤的固持作用可以减轻坡地土壤的水土流失,测定农作物根系对土壤的固持力可以从一个方面评价不同作物的水土保持作用。本研究以云南主要农作物小麦为例,应用锚杆拉力计和自行设计的原位测定剪切箱对不同生育期的小麦根系固土力进行了原位测定。结果表明:处于分蘖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小麦,在施加载荷初期,被测样方都会发生弹性形变,荷载与位移都按比例增加,呈现一定的线性关系。当载荷超过根系抗拉极限后,随着推力的继续增加,样方发生塑性形变和蠕变,载荷与位移关系逐渐偏离直线,反映出非线性弹性特征,测定的土壤样方与土体分离。不同生育期小麦根系固土力大小顺序为:成熟期>抽穗期>分蘖期  相似文献   
100.
人参体外清除超氧阴离子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化学发光法对人参水提液及其不同组分在体外清除次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体系产生的超氧阴离子的作用及其活性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总水提液质量浓度为800μg/mL时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为63.66%,总水提液经过乙醇沉淀,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后,得到人参乙醇沉淀相、人参正丁醇相和人参水相,当溶液质量浓度为80μg/mL时对超氧阴离子均有显著清除作用,其清除率分别为33.83%,40.85%,29.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