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34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玉米S组CMS育性恢复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以[Mo17(rf_3rf_3)CMS-唐徐×HZ_1(Rf_3Rf_3)N]×Mo17(rf_3rf_3)N回交群体作为基因定位群体。采用RFLP和RAPD分子标记技术,定位了Rf_3/rf_3基因。RFLP分析表明,Rf_3/rf_3基因位于第二染色体长臂上的UMC36A和UMC49分子标记之间,其遗传距离分别为12.7cM和4.8cM。采用BSA法,筛选了340个10mer随机引物,找到与Rf_3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RAPD Eo8-1.2,将Rf_3/rf_3基因的标记距离缩小到2.7cM,为Rf_3/rf_3基因辅助选择提供了有价值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2.
采用Northern杂交技术,对小麦抗,感品系在接种褐斑病菌86-124小种后8,16,24,32,40,48,56,64,72小时叶片病原相关蛋白(PR)基因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受到病原菌的浸染后,β-1,3-葡聚糖酶,几丁酶,苯丙氨酸解氨酶等病原相关蛋白基因在抗,感品系内均被诱导表达具有大体相似的动态规律。β-1,3-葡聚糖酶(PR-2)基因在接种病原菌ptr后  相似文献   
13.
通过线粒体类质粒分析,表明华中农业大学发现的新雄性不育胞质WB带有S组特有的S1、S2类质粒,据此将WB确认为S组雄性不育胞质.  相似文献   
14.
方明镜  丁冬  杨文鹏  徐尚忠  郑用琏 《作物学报》2005,31(10):1359-1364
为了在回交一代既能较好地消除靶基因的遗传连锁累赘,又能在进行背景选择的基础上选择到轮回亲本遗传背景回复率较高的单株,本研究构建了单株数分别为1 416和1 627的SCBC1F1和HCBC1F1两个不同遗传背景的回交群体。结合玉米叶片DNA大量、快速提取法,使用5个与opaque2o2)基因连锁并已定位的SSR标记,在SCBC1F1与HCBC1F1群体中,对o2基因单侧的连锁累赘进行SSR分析,并与Ribaut(2002)的计算机模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研究获得的结果优于相应的计算机模拟结果。并对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体系在玉米回交育种中应用的若干理论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在实际应用MAS程序中,不仅要重点考虑最终决选的单株数(Ni),而且还应该考虑到实际有足够后代的中选单株数(Nj)。另外,结合预期要消除连锁累赘的图距,制备足够大的BC1F1群体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3个玉米杂交种和亲本SSR指纹图谱的构建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以3个云南省大面积推广的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为试材,从96对SSR引物中筛选出24对引物,这些引物分布在玉米基因组的10条染色体上,每对引物可以检测到1~6个数目不等的多态性片段(allele),共97个多态性片段,平均为4.04个,片段大小介于85~300 bp之间.在比较分析各试材图谱的基础上,探讨了构建品种指纹图谱的统计学方法,建立了适  相似文献   
16.
以10个O2O2基因型的普通玉米自交系和3个o2o2基因型的高赖氨酸玉米自交系为材料,用3对O2基因内SSR引物phi112、umc1066和phi057进行PCR扩增产物电泳图谱分析和特异片段序列比较分析,以期了解O2位点显性等位变异对赖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phi112、umc1066和phi057三个SSR位点均有丰富的显性等位变异,phi112位点的变异主要发生在其SSR序列的两侧,umc1066和phi057两位点的变异主要表现为SSR序列内部重复数目的变化和点突变。这些变异均对玉米籽粒的赖氨酸含量有影响。还讨论了这些显性等位变异影响O2基因的转录效率及其翻译产物对激活玉米醇溶蛋白合成能力改变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7.
若干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CMS)育性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用自风_1、风可_1等64个不同种质来源的自交系对MO17CMS唐徐等七种不同胞质来源的CMS系进行了广泛的测交,鉴定了它们测交后代的育性反应和恢复型组合的F_2、不育系/(不育系×恢复系)、(不育系×恢复系)/保持系等BC_1群体的育性分离比例;检查了不育系和由它们组配的恢复型组合F_1的花粉碘染情况;观察了各类型CMS系花粉败育细胞学特点;分析了它们散粉前花药的过氧化物酶同功酶酶谱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1、MO17CMS唐徐,MO17CMS双,成202CMS二马牙三种不育系均属于S组配子体不育类型。恢复性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MO17CMS新单是属于T组孢子体不育类型。只要进一步查明自交系恢313、自风_1、MO17的基因型,就可作为胞质分类的测验系。2、对配子体不育系采用了一种“同质等位”性测定的方法,证明MO17CMS唐徐、MO17CMS双、77CMS—M和成202CMS二马矛是一组胞质基因相同。核基因等位的同质等位系。它们在育性上的差异和不稳定现象主要是由微效基因的作用所造成的。这种微效基因对不同败育类型的不育系发生的作用效应是不相同的。只要认真地注意亲本的选择,采用适当的选育方法,以减少微效基因的影响,S型不育系的育性不稳定现象是可以克服的。3、研究各类型CMS系花粉败育的细胞学特点和过氧化物酶同功酶酶谱特征,为育性机理的研究和不育胞质的分类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近等基因系S-Mo17Rf3Rf3和S-Mo17rf3rf3为材料,通过抑制消减杂交对S(Rf3)和S(rf3)花粉中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Zea mays L.)S(Rf3)和S(rf3)花粉中存在与信号传导、膜系统形成、花粉的成熟以及抗细胞衰老等细胞和生理活动相关的基因表达的差异,但没有发现参与糖代谢、淀粉合成及其转运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O-乙酰半乳糖胺转移酶(O-linked GlcNAc transferase,OGT)基因在Rf3花粉中表达累积.依据OGT基因的功能及其在玉米不同育性花粉中的表达模式,推测OGT受糖类物质诱导表达并与S(Rf3)配子的育性恢复有关.这一假说还有待进一步实验证实.  相似文献   
19.
以10个O2O2基因型的普通玉米自交系和3个o2o2基因型的高赖氨酸玉米自交系为材料,用3对O2基因内SSR引物phi112、umc1066和phi057进行PCR扩增产物电泳图谱分析和特异片段序列比较分析,以期了解O2位点显性等位变异对赖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phi112、umc1066和phi057三个SSR位点均有丰富的显性等位变异,phi112位点的变异主要发生在其SSR序列的两侧,umc1066和phi057两位点的变异主要表现为SSR序列内部重复数目的变化和点突变。这些变异均对玉米籽粒的赖氨酸含量有影响。还讨论了这些显性等位变异影响O2基因的转录效率及其翻译产物对激活玉米醇溶蛋白合成能力改变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三峡地区10个玉米地方品种的遗传潜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CNⅡ遗传交配设计,评估了14份玉米材料(10个三峡地区地方品种和4个外源种质)的遗传潜势,结果表明:三峡地区10个地方品种间遗传变异丰富,10个数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在各个地方品种间存在差异。兰花早、小麦黄、竹溪玉米、巫溪玉米14等品种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一般配合力效应较好;BSSSC9、墨黄九2个外源种质综合性状好,配合力高,是优良的外源种质。基于地方品种与4个外源种质在杂交产量及产量的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