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4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 毫秒
71.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探索不同水肥组合对剑麻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水肥组合会对剑麻的生长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当含水量和施肥量均达到适宜水平时,会对剑麻生长产生叠加效应;剑麻的质膜透性随着土壤干旱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当施肥过量,不利于剑麻生长时,剑麻的质膜透性也明显增大。在一定施肥量范围内,剑麻体内过氧化物酶活性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同时也随着干旱胁迫的严重而增加;当施肥过量,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反而降低。在一定的施肥量范围内,丙二醛随着干旱胁迫的加重而提高。施肥量上升会提高剑麻体内N、P、K的含量,同时土壤含水量的上升也会促进剑麻对这些元素的吸收。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不同处理下对剑麻各项指标的影响,得出剑麻生长最适宜的水肥条件为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60%~70%,施肥量为每千克干土N 0.6、P2O5 0.4、K2O 0.6 g。  相似文献   
72.
FM是从海南岛芒果根际土壤中分离到的一株具有解磷作用的菌株,通过纸床发芽法及盆栽试验研究其促生作用.结果表明,FM菌株在纸床发芽试验过程中,其10倍发酵液能有效促进黄瓜种子的发芽,而西瓜和番茄种子在100倍液中发芽效果更好;根据经发芽实验所得最佳促进浓度研究解磷菌株FM对番茄、西瓜和黄瓜3种作物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菌液处理过的番茄、黄瓜和西瓜植株,其植株株高、根长和茎围、地上部及地下部重量均高于对照,与对照差异达极显著,可见其对番茄、黄瓜和西瓜幼苗的生长都有促进作用.利用其作为土壤肥力的优势菌株,可有效提高作物的产量.  相似文献   
73.
解磷菌株黑曲霉PSFM发酵条件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利用液体培养法探究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和微量元素浓度以及发酵时间、温度、初始pH、转速、接种量等条件对解磷菌解磷特性的影响,获得解磷菌的最佳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法,对一株分离自土壤的解磷真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PSFM菌株的基础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发酵时间0~10 d、温度20~40℃、初始pH值3.0~11.0、接种量1%~11%、转速120~300 rpm)进行优化,测定其发酵液吸光度值,以解磷量的高低作为评价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优劣的指标。【结果】分别在无机磷和有机磷液体培养基、简单培养基(SP)、NBRIY、NBRIP、NBRIYP培养基中培养6 d后,以无机磷液体培养基的PSFM菌株解磷能力最高,解磷量为526.42 mg/L。在12种不同碳源培养基中,PSFM均能正常生长,其解磷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木糖>葡萄糖>乳糖>蔗糖>麦芽糖>半乳糖>山梨糖>甘露糖>果糖>可溶性淀粉>鼠李糖>甘油。以硝酸钠、尿素、酵母浸膏、氯化铵、硝酸镁、硝酸铵、色氨酸、乙酸铵、牛肉浸膏、胰-蛋白胨、甘氨酸、酪氨酸、丙氨酸和精氨酸为氮源时,硫酸铵为唯一氮源的解磷效果最好,菌株PSFM发酵液中有效磷含量最高(990.31 mg/L)。菌株PSFM的解磷能力均随着最佳培养基中NaCl、KCl、MgSO4·7H2O、FeSO4·7H2O和MnSO4·7H2O浓度的增加呈先提高后降低趋势,当其浓度分别为0.03%、0.01%、0.03%、0.001%、0.001%时,菌株PSFM的解磷能力均最强。在不同发酵条件下,以发酵6 d、温度28℃、初始pH 6.0、5%接种量、转速300 rpm的PSFM解磷能力最强,解磷量分别为599.24、528.23、603.69、530.57和731.48 mg/L。【结论】最适合PSFM菌株的基础发酵培养基为无机磷液体培养基,碳源为1.0%木糖,氮源为0.10%硫酸铵,最佳无机盐配方为:NaCl 0.10 g/L、KCl 0.70 g/L、MgSO4·7H2O 0.70 g/L、FeSO4·7H2O 0.01 g/L、MnSO4·7H2O 0.01 g/L;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28℃,初始pH 6.0,转速180 rpm,接种量5%,发酵时间为6 d。  相似文献   
74.
下载Aspergillus niger ATCC 1015菌株全基因组序列,利用GRAMENE网站提供的SSR鉴定工具SSRIT(Simple Sequence Repeat Identification Tool),并按含有2~10个碱基重复、碱基数在18 bp以上的SSR基元为标准进行SSR鉴定。结果从A.niger ATCC 1015全基因组中,共发现4 000个2~10碱基SSR,其中含9个碱基重复基元类型最多,共有1 433个,占所鉴定SSR总数的35.8%。其次为6个碱基重复基元类型,共有753个,占SSR总数的18.8%;接着为3个碱基重复类型,共有547个,占13.6%。从鉴定出来的SSR中,选择含有SSR的合适区段,从中设计了36对引物,对剑麻茎腐病菌17个菌株的基因组DNA进行了PCR检测,发现这些引物都能从剑麻茎腐病菌基因组DNA中有效扩增。由此表明,黑曲霉ATCC 1015菌株基因组SSR在剑麻茎腐病菌基因组中具有通用性。这为研究剑麻茎腐病菌群体遗传变异、多样性和进化,定位和克隆功能基因等提供了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75.
橡胶树胶孢炭疽菌T-DNA标记基因Lv1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实验室已构建的胶孢炭疽菌T-DNA突变体库中各突变体致病力的测定,获得致病力丧失突变菌株T-900,利用TAIL-PCR克隆标记基因侧翼序列,进行比对和序列分析,获取假设基因Lv1的全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Lv1基因预测及功能分析,最后通过敲除野生型菌株RC178中的基因Lv1进行功能分析。结果表明,获取的假定基因Lv1全序列共4 450 bp,基因预测显示T-DNA侧翼序列位于预测基因的1 727 bp处,正好处于预测基因的第1个外显子内;并且推测该基因为组蛋白H3基因,含有2个内含子,3个外显子;功能验证结果发现敲除突变体△T-900-16与T-900致病力表现一致,推测Lv1基因与RC178的致病力相关。  相似文献   
76.
采用室内生长速率法,研究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混配对橡胶树炭疽病菌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不同配比的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对橡胶炭疽病菌的联合作用表现为拮抗性、加和性及增效性3种不同作用,不同的炭疽病菌株对同种配比的药剂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戊唑醇与苯醚甲环唑以1∶3混配对胶孢炭疽菌RC178的增效最明显;1∶3和2∶5混配时,对尖孢炭疽菌RC169增效最佳;2∶5混配时,对胶孢炭疽菌RC227增效最优。  相似文献   
77.
枇杷内生木霉P3.9菌株抗菌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枇杷内生木霉P3.9菌株及枇杷根腐病病菌Pestalotiopsis sp.、康乃馨根腐病菌Fusariumsp.、仙客来根腐病菌Fusariumsp.、万寿菊叶斑病病菌Alternariasp.、辣椒黑斑病病菌Alternariasp.、辣椒黄萎病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 6种供试病原真菌为试材,采用对峙培养法,将P3.9菌株与各病原菌进行对峙培养,测定其对各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P3.9菌株对6种供试病原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80.6%、67.6%、73.1%、77.5%、82.0%和82.7%,抑制率均在60%以上,说明P3.9菌株抗菌谱广泛,表现出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为有效可持续防控上述各病害提供参考依据及生防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78.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4个不同钾(K2O)水平(0、76.8、84、91.2 mg/kg土)对剑麻幼苗生物学性状、生物量、养分含量和钾肥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处理剑麻株高和叶片长度显著提高,平均提高64.2%和59.7%。高钾处理K3地上部鲜重、干重显著提高23.2%、11.4%。根冠比随着钾水平的提高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施钾处理剑麻地上部、根系全钾含量显著提高,平均提高60.2%和158.7%。剑麻地上部和根系钾素吸收效率均随着钾水平的增加而增加,氮素和磷素吸收效率则随着钾水平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钾素利用效率则随着钾水平的增加而减小,施钾处理植株钾素利用效率平均下降31.0%。  相似文献   
79.
采用菌落生长速率测定法,在室内进行橡胶树炭疽病菌对三唑酮、丙环唑、百菌清、代森锌、多菌灵5种药剂的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来源菌株对同一种药剂或来源相同菌株对不同药剂的敏感性不同。试验筛选出对参试菌株有着良好防效的药剂50%多菌灵WP、75%百菌清WP和15%三唑酮WP。  相似文献   
80.
胡椒根际溶磷真菌的分离、鉴定和生物学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无机磷液体培养基进行生物集富,采用系列稀释和平板涂布法成功地从正常生长的胡椒根际土壤分离筛选获得溶磷能力较强的真菌,命名菌株H3,其D/d值为1.67,有效溶磷量为400.28 mg/L。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测定,该菌株鉴定为棘孢青霉菌(Penicillium aculeatum.Raper&Fennell),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适宜溶磷能力的碳源是葡萄糖、果糖、蔗糖和麦芽糖,对氮源的要求不严格,供试13种氮源均为适宜氮源,适宜生长的培养基初始pH值为8,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6~37℃,3种光照方式对生长无显著影响,菌丝段经65℃10 min处理仅有个别菌丝段存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