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99篇
农学   9篇
  2篇
综合类   200篇
农作物   2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31.
突脉青冈造林效果与土壤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对福建省屏南县故峰林场的突脉青冈造林试验研究,探讨不同处理的突脉青冈林分早期的生长效果及其林地土壤各性状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突脉青冈适宜栽植于立地条件较好、中下坡位置,最佳造林密度应在3000~3600株/hm2,造林技术宜采用带宿土造林,早期生长对林地土壤的营养元素的增加效果显著,不同处理的林分均能提高林地的水稳性团聚体,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提高了土壤肥力,具有良好的改土作用  相似文献   
332.
突脉青冈林分水文效应研究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14  
对突脉青冈林分结构各层次持水能力及其林地土壤的持水能力和渗透性能的分析,结果表明:突脉青冈纯林中,密度为3000株hm-2的林分林冠层持水量最大为9.404thm-2;若以林分的持水能力即地上部分与土壤的持水能力总量为指标,以4050株hm-2的林分为最好,总持水量最大,为149.572thm-2.并进行了涵养水源的效益估算  相似文献   
333.
用AHP法筛选观光木杉木混交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观光木杉木混交林及杉木纯林的林分生物量、生产力、培肥土壤能力、水文效应等进行系统的研究,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模式的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综合效益的总排序是:观光木杉木行间混交>观光木杉木行带混交>观光木杉木株间混交>杉木纯林  相似文献   
334.
密度对肿节少穗竹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通过对不同密度的肿节少穗竹的生长效应、生物量结构、竹冠结构和出笋量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表明:密度在6万株/hm2的竹林具有最大出笋量、生物量、单株重量、胸径、竹高、冠幅和冠层厚;Ⅱ度竹对出笋量起着显著的影响,该密度有利于培育丰产优质的竹林。  相似文献   
335.
为寻求一种促进采伐带毛竹生长及改善土壤特性的经营模式,设计采伐带宽(A)、稀土用量(B)及复合肥与生物炭肥质量比(C)3个因素3个水平的正交试验[L9(33)],分析了带状采伐后毛竹的出笋量、立竹数、胸径、株高、枝下高、冠幅,以及土壤碳、氮、磷、钾质量分数,含水量及孔隙度的变化.研究表明,促进毛竹生长和改善土壤特性的最优组合均为A2B2C2.其中:A因素是影响毛竹生长和土壤养分含量的首要因素,且A2水平(8 m带宽)下毛竹生长状态最佳、土壤养分含量最高;C因素是影响土壤含水量和孔隙度的首要因素,且C2水平(7∶3)下土壤含水量最高,C3水平(4∶6)下土壤孔隙度最大.综上可得,促进采伐带毛竹生长及改善土壤特性的最佳经营模式为A2B2C2组合(采伐带宽8 m,稀土用量35 kg·hm-2,复合肥与生物炭肥质量比7∶3).  相似文献   
336.
以南平森科种苗有限公司提供的一年生福建柏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含量铝胁迫对福建柏幼苗的形态特征、抗氧化酶活性和光合指标的影响,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不同含量铝胁迫下福建柏幼苗的生长及生理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不同含量铝胁迫对福建柏幼苗的形态具有显著影响,铝质量分数为0.1 g·kg-1时福建柏幼苗的株高最大,为61.59 cm,比对照提高4.4%;株高随着铝含量的提高而下降。在铝质量分数为0~0.4 g·kg-1时福建柏幼苗的生物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福建柏幼苗生物量随着铝含量的提高而下降,比对照下降8.9%~13.9%;地径则随着铝含量的升高而下降(不显著)。(2)不同含量铝胁迫下福建柏幼苗的生理指标的变化趋势不一致,铝质量分数为0.1 g·kg-1时福建柏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均达到最大值;当铝质量分数大于0.2 g·kg-1时,福建柏幼苗的超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均随着铝含量的提高而降低;在不同含量铝胁迫3、6、9个月后过氧化氢酶含量均随...  相似文献   
337.
花吊丝竹居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花吊丝竹居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为种质资源有效利用和良种选育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利用12条ISSR引物对48份种质(共3个居群)花吊丝竹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距离分析。[结果]共检测到124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为102个,种质和居群水平上的多态位点百分比(PPB)分别为82. 26%和50. 27%,Ne’基因多样性指数(He)分别为0. 220 4和0. 206 6,Shannon’s信息指数(I)分别为0. 349 4和0. 300 5,表明花吊丝竹居群间存在中等水平的遗传变异。根据Nei’s遗传多样性计算出不同居群间分化水平(Gst)=0. 163 3,表明16. 33%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间,居群内的遗传变异为83. 67%。居群间的基因流Nm为2. 562 1,表明花吊丝竹居群间存在较大基因流,很大程度减少居群间遗传差异。基于遗传距离的UPGMA聚类结果表明,48份种质可分为3组,3个居群可分为2组,居群间地理距离与亲缘关系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虽然花吊丝竹主要靠营养生殖来繁衍后代,其居群遗传多样性较丰富,且居群内遗传多样性大于居群间。此外,福建居群遗传多样性明显高于广西和广东地区居群。  相似文献   
338.
【目的】探究生物炭与氮肥配施条件下沿海沙地鼓节竹的生长发育潜能和适应能力,为沿海沙地防护树种的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福建省漳州市赤山林场试验地选取的4年生鼓节竹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炭种类(A)、生物炭量(B)和氮肥量(C)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进行施肥管理,测定叶片热值和生物量建成成本,分析鼓节竹在不同施肥条件下相同时期的能量利用策略和适应能力的差异。【结果】生物炭和氮肥配施能提高鼓节竹叶片碳、氮含量,提高鼓节竹叶片去灰分热值(AFCV)、叶片生物量建成成本(CCarea)及产量。相较于对照组(CK),处理5(小麦秸秆生物炭、400 g·丛-1生物炭量、900 g·丛-1施氮肥量)的碳含量提高了28.83%,出笋量提高了106.38%,叶片单位面积建成成本(CCarea)提高了50.07%,灰分含量(AC)降低了67.63%,去灰分热值(AFCV)处理5最佳。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鼓节竹叶片生物量建成成本与去灰分热值(AFCV)、碳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氮含量、灰分含量(AC)显著负相关(P<0.05)。极差结果表明,氮...  相似文献   
339.
研究滨海沙地不同竹林土壤理化性质差异并评价土壤质量,旨在充分了解滨海沙地竹林防护林土壤肥力状况,指导滨海沙地竹林防护林建设和经营。在福建省东山县赤山国有防护林场选取8种滨海沙地适生竹林,分别测定各竹林0~20 cm土层土壤理化性质;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各项指标进行显著性检验,运用主成分分析、加权综合指数法和模糊数学法,对不同竹林土壤肥力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四季竹(Oligostachyum lubricum)的土壤含水率、土壤密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土壤总孔隙度等物理性质指标与其他竹林对应物理性质指标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土壤pH平均变化范围为5.01~7.36,除绿竹(Bambusa oldhamii)土壤pH偏中性外,其他竹林土壤pH呈弱酸性,且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土壤有机质平均变化范围为4.43~11.06 g/kg,福建茶秆竹(Pseudosasa amabilis var.convexa)有机质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竹林。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平均变化范围分别为4.59~79.33 g/kg和0.78~43.11 mg/kg,土壤全氮和全磷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