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99篇
农学   9篇
  2篇
综合类   200篇
农作物   2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9 毫秒
51.
人工低温胁迫下西洋杜鹃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西洋杜鹃的抗寒机制,以西洋杜鹃‘粉红’品种为实验材料,研究低温胁迫条件下‘粉红’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CAT活性、POD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从图表可以看出: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脯氨酸含量变化不明显,基本维持在正常水平;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较正常水平有缓慢上升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CAT活性、POD活性总体呈持续上升的变化规律;胁迫温度越低,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CAT活性、POD活性越高,温度低于3 ℃,即对‘粉红’产生较严重伤害,且温度越低,伤害程度越严重,经过0℃低温胁迫4天,可大大提高‘粉红’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52.
以2年生大头典竹(Dendrocalamopsis beecheyana)的粗壮主侧枝为实验材料,采用600 mg·L~(-1)的ABT1溶液预先处理5 min,以m(黄泥土)∶m(泥炭土)=1∶1混合为基质,进行扦插,研究不同扦插时期大头典竹生根特性和扦插生根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相关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600 mg·L~(-1)的ABT1处理对扦插生根具有重要影响,处理后的插条生根率最高可达69.84%。大头典竹侧枝扦插生根属于潜伏不定根原基生根型,具体过程分为根的诱导时期(0~14 d)、表达时期(14~21 d)和伸长时期(21~35 d)3个阶段。扦插后,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呈现先降低后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则呈现相反变化趋势。在扦插生根过程中氧化酶活性呈规律性变化,过氧化物酶(POD)、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不定根诱导时期呈上升趋势;在不定根表达形成期,POD、PPO活性下降,IAAO活性急剧上升,SOD活性保持稳定;在不定根的伸长时期,IAAO和PPO活性下降,P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SOD活性仍维持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53.
花吊丝竹ISS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关于花吊丝竹的ISSR-PCR反应体系,为花吊丝竹种质资源鉴定提供理论基础。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对影响PCR扩增效果的Mg~(2+)浓度、d NTPs浓度、Taq DNA聚合酶用量、引物浓度及模板DNA用量等5个PCR反应体系主要成分以及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进行分析,并利用建立的优化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对100条候选引物进行筛选。结果表明,适合花吊丝竹的ISSR-PCR反应体系为:20μL的反应液中含3.0 mmol/L Mg~(2+)、0.20 mmol/L d NTPs、1.25 U Taq DNA聚合酶、0.6μmol/L引物、10 ng模板DNA、2μL 10×Buffer、8.55μL dd H_2O。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94℃变性45 s,52.7℃退火30 s,72℃延伸90 s,40个循环;72℃延伸10 min,4℃保存。建立的花吊丝竹的ISSR-PCR反应体系能够扩增出清晰、多态性较高的条带,且筛选出的16条引物具有高度多态性。表明该体系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重现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54.
[目的]研究20种荷花材料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方法]利用ISSR-PCR体系筛选出16条多态性引物,并利用16条ISSR引物对20种荷花材料进行PCR扩增。[结果]16条引物扩增出225个位点,多态性位点占75.56%。通过Popgene32软件计算出20个荷花品种间的相似性系数为0.577 8~0.951 1,平均值为0.779 6。通过聚类分析将20个荷花品种分为两大类,白洋淀红莲和冬瓜莲可归为一类,其他18个品种划分为第二类。[结论]ISSR标记技术可有效应用于不同荷花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和亲缘关系的鉴定。  相似文献   
55.
银丝竹不同叶色叶绿素合成及叶结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银丝竹叶色差异的原因,对银丝竹不同叶色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 叶绿素合成前体相对含量及叶片显微和超微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银丝竹不同叶色间的光合色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含量随着绿色叶片面积的下降而下降;2)银丝竹叶片出现白色性状的原因在于其叶绿素生物合成过程受阻,受阻点可能位于粪卟啉原Ⅲ至原卟啉原Ⅸ的转化过程中;3)两种叶色叶片表皮细胞无明显差异,但白色叶肉细胞中内容物明显缺失;4)绿色叶肉细胞中具有丰富而完整的叶绿体结构,而白色叶肉细胞中呈现出叶绿体膜结构模糊,无完整边界等形态,基粒类囊体片层不规则或呈空泡状,在多数细胞内可见较明显的嗜锇颗粒.本研究从生理层面初步解释了银丝竹叶色差异的原因,为进一步开展相关分子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6.
药用植物厚朴开发利用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国内外对厚朴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厚朴主要药理成分环境形成与积累机制不清、厚朴的道地性和真伪难以把握、厚朴种质资源评价体系尚未建立及过度开发引起的植物渐危问题。提出建立上升到国家层面上的野生厚朴种质资源库、选择核心质量性状指标对种质资源利用价值进行筛选评价、充分利用分子标记手段进行厚朴的选育工作、采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建立厚朴组织培养和细胞悬浮培养体系,重视并加快厚朴药材种植质量控制技术研究,进而建立厚朴规模化利用的技术规范与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57.
利用正交试验L16(45),结合单因素试验对厚朴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SRAP)标记反应体系的5个因素(Mg2+,dNTPs,引物,Taq酶和模板DNA)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水平变化对PCR反应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dNTPsTaq酶模板DNAMg2+引物;筛选出各反应因素的最佳水平,建立厚朴SRAP-PCR反应的最佳体系(25μL)为:Taq酶1.5 U,Mg2+1.8 mmol.L-1,模板DNA100 ng,dNTP 0.24 mmol.L-1,引物0.40μL。试验表明,该体系重复性好、稳定性强。  相似文献   
58.
不同温度对福建山樱花盆栽幼苗进行处理,测定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探讨福建山樱花对不同低温胁迫的响应特性和耐寒适应能力。结果表明,各温度处理下福建山樱花SOD活性、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与对照相比,差异性显著;各温度下MDA含量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呈不断上升趋势,其余指标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在10℃处理时呈缓慢上升趋势,在6和1℃处理下呈先升后降趋势,最高值基本都出现在1℃处理后第3天。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抗氧化酶和渗透调节物质对膜系统的保护作用及调节机制超过一定限度,引起福建山樱花不可逆的损伤。  相似文献   
59.
三尖杉无菌增殖培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同一时期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取材以及不同时期取材的灭菌效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带芽茎段取材时期以3月中旬为最佳,此时萌发的新梢污染率较低、存活率较高,以75%酒精浸泡1 min,0.1%HgCl2灭菌12 min处理,存活率最高为63.3%,达到较好的灭菌效果。不同培养基与激素组合对三尖杉茎段腋芽诱导及增殖培养效果的试验,结果表明:6-BA质量浓度对带芽茎段启动速度、芽体诱导率影响极显著,改良MS+6-BA3.0 mg.L-1+IBA0.5 mg.L-1为三尖杉带芽茎段启动培养芽体分化的最佳培养基组合,芽体诱导率为82.8%;改良MS+6-BA2.0 mg.L-1+IBA0.2 mg.L-1为增殖培养最佳培养基组合,增殖系数为3.9。  相似文献   
60.
不同处理对福建含笑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对福建含笑的种子分别进行了不同储藏方式和不同浸种方式的发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层积沙藏的效果最好,其种子平均发芽率为62.7%;不同浸种方式的发芽对比试验中,经处理的种子发芽高峰期集中在第26-31天,平均发芽率为24.8%;浸种温度和赤霉素是影响福建含笑种子萌发的主要因子;最佳处理方式是先用质量浓度为1 200 mg.L-1的赤霉素浸泡12 h,然后在50℃的水浴中浸种30 min,其种子发芽率最高,达到4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