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篇
  4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硝态氮、铵态氮、酰胺态及不同硝态氮与铵态氮配比对川芎生长发育和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硝态氮、铵态氮、酰胺态及硝态氮与铵态氮配施均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川芎的生长,延长其根长,茎蘖数增加,干物质积累增加,从而显著提高川芎的产量以及阿魏酸和生物碱含量。在硝态氮、铵态氮和酰胺态氮单独施用时,以尿素的增产增收和改善品质的效果最好,硝态氮最差;硝态氮与铵态氮配施可增强其肥效,延长其肥效持续期。高产高效的最佳施肥方式是50%的硝酸钙与50%的碳酸铵配施;优质高产的最佳施肥方式是75%的硝酸钙与25%的碳酸铵配施。  相似文献   
32.
采用盆栽及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氮营养配施烯效唑对马铃薯原种生产干物质积累、养分分配的影响,探讨提高马铃薯群体控制方法和氮利用效率的措施。结果表明:①与不施氮肥相比,施氮肥干物质积累总量有较大的增长,增长了28.44%,叶片喷施烯效唑也增加了马铃薯干物质积累总量,增加了9.01%,小于施氮处理的增量。从各器官的分配来讲,施氮降低了干物质向块茎和根系的积累,而增加了向叶片、叶柄、主茎等营养器官的分配,而喷施烯效唑后,增加了干物质向块茎的积累,而降低了向叶片、叶柄、主茎和根系的分配。②氮、磷、钾三要素中,以钾的分配最多,氮的分配其次,磷的分配最少。施氮降低了块茎和叶片对磷的吸收,增加了对氮和钾的吸收。对主茎和根的影响中,施氮对氮、磷、钾吸收均有增加作用。叶面喷施烯效唑降低了根系中磷的含量和主茎中钾的含量,但是块茎、叶片中氮、磷、钾含量以及根系中的氮、钾含量,主茎中的氮、磷含量均出现增加。随着烯效唑喷施浓度的增加,块茎氮、磷、钾含量,根系氮含量呈逐渐增加趋势,而叶片氮、磷、钾含量,主茎氮、磷含量以及根系的氮、钾含量均呈现随着喷施浓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开始下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3.
新疆的晚熟甜瓜是在5月中下旬种植.9月中旬开始收获,生育期为110—120d(天),主栽品种为卡拉克赛和86系列。因为晚熟甜瓜耐贮藏,可存放到次年的2月份。又因其香甜肉脆。口感纯正。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是最近几年新疆大力发展的甜瓜.特别是在南疆一些地区成为农民致富的主要途径。但是新疆的晚熟甜瓜品种极易感病,不易种植.特别是被称为甜瓜癌症的病毒病。更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严重的导致绝收,极大地限制了晚熟甜瓜的发展。笔者根据几年来的亲身实践。谈一谈新疆晚熟甜瓜病毒病的防治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34.
介绍四川盆周山区马铃薯超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与种薯处理、播种与覆膜、平衡施肥、控制旺长、水分管理、防治病虫害等方面内容,以促进四川盆周山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5.
[目的]为生产富硒紫色马铃薯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新都区进行了大田试验,探究在紫色马铃薯的不同生育时期喷施硒肥对其块茎硒、花青素含量的影响.[结果]喷施硒肥能提高紫色马铃薯块茎的硒含量,但不同品种适宜的喷施时期不一样,黑美人花期喷施更有效,紫云一号蕾期效果最好.各器官积累硒的能力有差异,块茎<根<茎杆<叶,叶片积累的硒能力最强,块茎最低.[结论]施用硒肥对黑美人花青素含量的影响小,但苗期施用硒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紫云一号的花青素含量.  相似文献   
36.
以高、低两类淀粉型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在秋季栽植条件下不同氮营养水平对块茎淀粉积累特性的影响,为秋马铃薯的优质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①块茎发育中各施氮量下块茎总淀粉、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的含量呈“S”曲线变化,符合 Logistic方程 Y=K/(1+ae-bT),但不同施氮量对各淀粉积累强度,达到最大积累强度出现的时间存在差异,品种之间的影响也不完全一致。②高淀粉品种 XS-1,直链淀粉的最大积累强度在中等施肥水平较低,低、高施肥水平较高,支链淀粉、总淀粉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低淀粉品种 XS-2,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直链淀粉的最大积累强度呈下降,支链淀粉呈不断上升趋势,总淀粉呈先上升后又下降的变化趋势,达到最大积累强度的时间直链淀粉、总淀粉呈先升高后下降,支链淀粉一直下降的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7.
采用2因素5水平裂区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正红6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态条件下正红6号的产量水平和经济性状不同,但各生态条件下的产量均随种植密度和氮肥水平的增加而先增后减.建立了3种生态条件下产量与种植密度和氮肥水平之间的二次回归模型,并通过频数统计分析法得出了各生态条件下的高产密肥优化方案.寡日照地区适宜的密度和氮肥水平相对较低,土层瘠薄的三台土适宜的氮肥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38.
近年来,马铃薯茎腐病由于发病危害程度大,范围广,已成为限制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要土传病害之一.本文介绍了四川省常见的马铃薯茎腐病症状类型、发病原因,并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重点探讨了马铃薯茎腐病的防治措施,以期为四川马铃薯茎腐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9.
四川省马铃薯种植模式的创新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四川省高原山区热量条件"一熟有余两熟不足"和平丘区"两熟有余三熟不足"的特点,利用马铃薯适应性广的特性,积极发展间套多熟种植,改只在春季种植马铃薯的传统为春、秋、冬三季节种植的技术路线,高原山区改一年只种植一季马铃薯或玉米等作物为薯玉套作两熟;平丘区改"稻-油"为"稻-薯/油(菜)",改"麦/玉/苕"为"麦/玉/豆(苕)/薯";改川东、川南"麦/玉/苕"为"麦+薯/玉/苕",改"中稻-绿肥(或空闲)"为"稻-薯"两熟等马铃薯高效种植模式,大大拓展了马铃薯种植的时空,充分挖掘了马铃薯的面积潜力,形成了周年生产,周年供应的格局。  相似文献   
40.
采用盆栽试验,在施入总氮一致条件下,硝化/脲酶抑制剂与不同施肥方式配施对春、秋季马铃薯生长及土壤矿质氮的影响,为制定科学的马铃薯农田氮素管理措施及节肥增效策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追施氮肥及配施硝化/脲酶抑制剂能显著降低土壤脲酶活性、土壤表观硝化率和提高马铃薯生育中后期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质量分数,其中在一次追肥处理下, DCD及NBPT处理的春、秋季马铃薯块茎形成期土壤铵态氮质量分数比对照分别提高124.3%、198.1%和31.0%、260.0%;硝态氮质量分数分别提高18.4%、31.6%和33.9%、31.6%。(2)追施氮肥及配施硝化/脲酶抑制剂能提高春、秋季马铃薯生育后期干物质量及产量,但春马铃薯增产效果大于秋马铃薯,一次追肥处理增产效果最好。其中与CK相比,一次追肥与DCD和NBPT配施处理的春马铃薯产量显著提高53.3%和112.0%,秋马铃薯未达到显著差异。因此,一次追肥配施氮肥效率最高,且春马铃薯应配施脲酶抑制剂NBPT,秋马铃薯应配施硝化抑制剂DC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