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60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能在人民大会堂开会,对自己来讲真的是不敢想,感觉很光荣,同时也感到使命和责任更加重大" 《中国水产》:王站长,您好.您作为一名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人员,能够当选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代表,非常不简单,这在全国水产技术推广系统是唯一的,在整个农业技术推广系统也是屈指可数的,我们向您表示祝贺并为您感到骄傲.请您谈谈您当选为代表的原因和历程.  相似文献   
62.
本刊讯 (郝向举 报道)2021年12月10日,由中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协同创新平台主办的第五届全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峰论坛暨2021优质渔米评比推介活动在安徽省合肥市和上海市两地同期举办.本次活动由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和安徽省农业农村厅指导,上海海洋大学、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承...  相似文献   
63.
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zlis)基因组DNA按5、20和80μg/kg剂量体腔注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约0.1 mL/只),设注射等体积TE缓冲液为对照组,分别在第1、3、5、7天采样,测定该细菌DNA对中华绒螯蟹的免疫刺激作用。结果显示:注射上述3种剂量的枯草芽孢杆菌基因组DNA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中华绒螯蟹的THC、血细胞呼吸爆发活性和血清PO、ACP活性,试验组蟹的上述免疫指标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以20μg/kg体重剂量的刺激效果最好;但试验剂量的细菌DNA对血清ALP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64.
郝向举 《中国水产》2010,(10):19-19
本刊讯(郝向举 报道)为深入贯彻落实《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强渔业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努力构建渔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扎实推进"平安渔业"建设,农业部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于7月27日下发通知,  相似文献   
65.
郝向举 《中国水产》2011,(12):20-20
本刊讯 11月10日至13日,首届中国(江门)锦鲤博览会暨2011中国锦鲤交易会在中国锦鲤之乡——广东省江门市成功举办。本次博览会由中国渔业协会和江门市政府共同举办,吸引参观人数10万人次,是迄今为止我国举办的规模最大、参与范围最广、参展渔场最多、文化内容最丰富的一次全国性锦鲤盛会。  相似文献   
66.
以0(对照)、50、100和150 mg/kg饲料的剂量将左旋咪唑(LMS)添加于基础饲料中制成颗粒饲料投喂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14 d,采样测定了罗氏沼虾血细胞吞噬活性、血清酚氧化酶(PO)、溶菌酶(LSZ)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并以6×105cells/mL浓度的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Aerom onas hydrophila)对罗氏沼虾进行肌肉注射(20μL/尾),记录接种7 d后罗氏沼虾的累积死亡率。结果表明,3个LMS处理组的罗氏沼虾血细胞吞噬百分比和吞噬指数、血清PO、LSZ及SOD活性均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5);LMS处理组的罗氏沼虾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抵抗力明显增强。因此,饲喂适量的LMS能促进罗氏沼虾的免疫力和抗病力;在本试验条件下,100 mg/kg饲料的剂量为最适添加剂量。  相似文献   
67.
稻虾种养,是中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第一大模式,在稳定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引领农业绿色发展、助力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在梳理中国稻虾种养产业现状的基础上,总结稻虾种养产业发展模式,分析稻虾种养产业面临困境,提出促进稻虾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我国稻虾种养仍然处于政策环境良好、发展动力很足的战略机遇期,稻虾种养面积和产量稳步增加,区域稻虾生产方式特色明显,稻虾米和小龙虾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中国稻虾种养区域主要分布在沿江环湖平原和低山丘岗库区的周边。中国稻虾产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小龙虾全产业链发展、稻虾“双水双绿”发展、稻虾米产业链发展、小龙虾三产融合发展、无环沟稻虾生态种养发展等为代表的五种产业发展模式。但也存在着水稻与小龙虾发展不协同、理论技术落后生产实际、稻虾产业体系有待健全、政策保障举措亟需完善等问题。因此,推动中国稻虾绿色高质量发展战略转型,需要以科学规划引领稻虾产业规范协同发展、以科技创新助力稻虾产业转型升级、以三产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以政策完善保障稻虾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