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随着农村经济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消费与市场需求的改变,中国的畜牧业已从计划经济时代的传统“副业”畜牧业向市场经济时代的现代畜牧业和“支柱”畜牧业方向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32.
采用超薄切片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对鸭病毒性肠炎病毒CH强毒株(DEV-CHv)在鸭胚成纤维细胞(DEF)中的形态发生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EV-CHv吸附到DEF细胞上以后通过囊膜和细胞膜间发生融合的方式侵入宿主细胞;病毒在细胞核内完成病毒核酸的生成、核酸与衣壳的装配;病毒核衣壳通过核膜-内质网膜系统从细胞核转运到内质网池中并在内质网池中得到皮层结构;获得了皮层的DEV-CHv核衣壳通过出芽方式释放到细胞空泡内得到囊膜结构后成为成熟病毒;细胞空泡内的成熟DEV-CHv可通过细胞的胞吐作用被释放到细胞外,或在空泡破裂时被释放到细胞外。  相似文献   
33.
鸭疫里默氏杆菌血清7型的病原特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994年1月~2000年10月,从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不同代次(原种、祖代、父母代和商品代)的5~90日龄患有典型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死鸭分离到87株血清7型的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对其病原学特性研究的结果表明,血清7型RA在我国鸭群感染分布的范围极广,分离菌株对雏鸭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对小鼠无致病性,各地分离菌株表现出一致的形态特征和非常相似的生化特性;各地分离菌株耐药谱很广,但对头孢类药物(如头孢拉啶、头孢克洛等)和利福平却普遍高度敏感.用分离菌株制备的灭活疫苗免疫雏鸭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34.
对分离自鸭体的鸭病毒性肠炎病毒CH强毒株(DEV-CHv)进行了适应在鸭胚成纤维细胞(DEF)上生长的研究。结果表明,DEV-CHv病死鸭肝脏悬液以绒毛尿囊腔途径经10日龄鸭胚连续传代2次,取尿囊液接种细胞的方法可获得适应DEF生长的DEV-CHv,而肝组织内病毒直接接种在DEF上则不生长。DEV-CHv刚适应DEF时以细胞变圆、折光度增强为病变特征,而适应DEF后以细胞脱落和形成圆形蚀斑为特征。适应DEF的DEV-CHv通常30h左右使细胞脱落,36h左右在细胞单层上形成蚀斑,48h时细胞病变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35.
根据鸭乙型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B virus,DHBV)P基因上的保守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和荧光标记探针,建立了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方法。本试验建立的标准曲线循环阈值(Ct值)与模板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6;将其检测极限的Ct值通过标准曲线换算成拷贝数约为5 copies/L,相当于5个DHBV颗粒。初步结果表明,FQ-PCR检测DHBV-DNA能直接反映DHBV感染鸭后血清和肝组织中DHBV-DNA水平,在判断体内DHBV是否复制、复制的程度以及是否被清除等方面明显优于常规PCR,为DHBV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提供了敏感和可靠的检测手段,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将所建立的方法运用于检测拉米夫定治疗DHBV感染鸭后外周血和肝组织DHBV-DNA的含量,以评价拉米夫定治疗DHBV的效果。结果表明拉米夫定对DHBV的复制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但停药后出现反跳现象。  相似文献   
36.
用鸭瘟病毒(DPV)Cha株弱毒苗皮下注射免疫20日龄樱桃谷鸭,应用TaqMan-MGB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对免疫后10、30、609、0 min及12、24 h和6、9、12、21、366、0 d鸭的心、肝、脾、肺、肾、脑、胸腺、法氏囊、哈德氏腺、回盲处、血液、气管、气管分泌液、食管及其分泌液、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肓肠、直肠及各肠段分泌液中DPV-DNA的拷贝数(以对数值表示)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免疫后10 min即可在胸腺和血液中检测到DPV-DNA;60 min肾脏中DPV-DNA拷贝数最高(9.349);脾(9.932)、脑(9.791)、胸腺(9.736)、法氏囊(9.598)及哈德氏腺(8.135)中DPV-DNA拷贝数于90 min分别达到最高;12 h后所有受检样品中都能检测到DPV-DNA,其中心脏中DPV-DNA拷贝数最高(9.818);肠道中DPV-DNA拷贝数在免疫后6~12 d明显高于其他组织,其中盲肠是DPV-DNA拷贝数(10.591)最高的受检样品,直肠分泌液中DPV-DNA最早于90 min检测到。研究表明,免疫鸭于免疫早期在包括主要免疫器官在内的各实质...  相似文献   
37.
血清2型鸭疫里默氏杆菌外膜蛋白多肽的组成及免疫原性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采用超声波裂解和超速离心法提取血清 2型鸭疫里默氏杆菌 (RA)的外膜蛋白 ,在透射电镜下观察 ,外膜蛋白呈典型的双层泡状结构 ,形态主要呈 O型或牙齿状或不规则的小碎片。SDS- PAGE电泳分析 ,血清 2型 RA的外膜蛋白由 11条多肽组成 ,相对分子质量 (Mr)在 2 6 0 0 0~ 135 0 0之间 ,主要蛋白为 310 0 0、330 0 0、75 0 0 0、10 10 0 0和 116 0 0 0 ,其相对百分含量分别为 16 .97%、15 .14 %、13.97%、19.83%和 12 .6 9%。经免疫印迹证实 ,血清 2型 RA的 4 0 0 0 0外膜蛋白与免疫鸭血清呈较强的阳性反应 ,是主要免疫原蛋白。用分离的外膜蛋白加上弗氏佐剂制备的亚单位疫苗免疫雏鸭后 ,可诱导产生较强的抗体 ,免疫鸭对同源 RA菌株的攻击可产生 10 0 %的免疫保护  相似文献   
38.
康敏  郭宇飞 《种子科技》2024,(5):103-105
近年来,我国蔬菜产业发展迅速,但盲目过量施用化肥会造成蔬菜产量和品质下降,引发生态环境问题。虽然各地积极推进化肥减量行动,但目前很多地区仍存在化肥施用量高于推荐量的现象。因此,结合在山西运城、临汾两个蔬菜生产区的调研,分析蔬菜种植中化肥减施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推进化肥减施的措施保障,旨在为提高化肥利用率、推进减肥增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9.
40.
鸭瘟病毒强毒株在感染鸭实质器官内的增殖与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瘟病毒(DPV)CHv强毒株经皮下注射、滴鼻和口服3种途径分别感染20日龄天府肉鸭,于攻毒后10、30、60、90min以及4、12、48、72h和9、15d每组分别剖杀2只鸭,采集心、肝、脾、肺、肾、脑、胸腺、法氏囊、哈德氏腺等实质器官,应用TaqMan-MGB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对DPV在这些器官的分布和增殖进行检测。结果表明,DPV分布到具体器官的速度与感染的途径、鸭的解剖结构密切相关,其中皮下注射是DPV分布到各实质器官速度最快的途径。30min于皮下感染鸭的肝、脾、胸腺、法氏囊、哈德氏腺、肺、脑、肾,口服感染鸭的肺和法氏囊,滴鼻感染鸭的心脏和哈德氏腺均检测到DPV-DNA;90min所有受检样品中检测到DPV-DNA。鸭抗DPV感染的免疫器官的重要性依次是脾、胸腺、法氏囊和哈德氏腺,30min内DPV-DNA分布到脾、胸腺、法氏囊的速度和数量决定了DPV感染的潜伏期和疾病的严重程度。不同途经感染鸭的相同器官在同一时间内的DPV-DNA拷贝数大多以皮下感染鸭为最高。DPV致死鸭的法氏囊和肾是DPV-DNA含量最高的实质器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