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4篇
  3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综述了国内外石榴的主要病原菌种类及其病症.主要包括:甘薯长喙壳(Ceratocstis fimbriata Ellis&Halsted)与石榴枯萎病;石榴鲜壳孢(Zythia versoniana Sacc.)或石榴壳座月孢[Coniella granati(Sacc.) Petr.&Syd.]、Phomopsis sp.与石榴干腐病;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Mart.) Sacc.]与石榴根腐病;石榴痂圆孢菌(Sphaceloma punicae Bitanc et Jank.)、小穴壳菌(Dothiorella sp.)与疮痂病;石榴生尾孢霉菌(Cercospora punicaeP.Henn)与褐斑病;厚盘单毛孢(Monochaetia pachyspora Bubak)与圆斑病;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产紫青霉(Penicillium purpurogenum)、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与果腐病;极细枝孢(Cladosporium tenuissimum Cooke)与叶霉病.  相似文献   
52.
为原核表达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NS1重组蛋白,本研究通过RT-PCR方法扩增NS1基因,将其亚克隆至pET32a(+)载体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NS1。将其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中,经IPTG诱导表达了约59 ku的重组蛋白。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该重组蛋白可以与DTMU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53.
为研究线辣椒耐盐机理,以线辣椒耐盐品种‘强丰7301’和盐敏感品种‘GX7’为材料,用50、100、150、200、250mmol·L~(-1)的NaCl溶液对其幼苗进行胁迫处理,研究盐胁迫对线辣椒幼苗根系形态、根系生长参数的影响,用250mmol·L~(-1)的NaCl溶液对其幼苗进行胁迫处理研究对根系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升高,根系的颜色从乳白色逐步变为褐色;低浓度盐胁迫(50和100 mmol·L~(-1)的NaCl溶液)可以促进‘强丰7301’幼苗根系的生长,150mmol·L~(-1)及其以上的高浓度盐胁迫则对‘强丰7301’幼苗根系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而5个浓度的盐胁迫处理对‘GX7’幼苗根系的生长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盐胁迫3 h、6 h和12 h后2个品种都有大量的基因差异表达,‘GX7’和‘强丰7301’在盐胁迫后差异表达基因的数量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12 h达到最大,上调基因和下调基因几乎各占一半。通过GO注释分析,‘强丰7301’与根系耐盐有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在细胞成分、分子功能和生物学过程3个GO分支中均有分布,涉及到根形态发生、渗透胁迫反应、细胞生长、细胞内膜结合细胞器及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等过程,说明这些基因的差异表达与其耐盐性有关;将‘强丰7301’在3个时间点筛选出的与根系生长发育有关的基因注释到KEGG数据库,有11个基因在所有时间点均发生了差异表达,且集中在胞吞作用、谷胱甘肽代谢、真核生物中的核糖体生物合成、吞噬体、苯丙氨酸代谢、苯丙素生物合成和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等方面,说明‘强丰7301’的耐盐与上述代谢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54.
利用小麦内生细菌防治小麦全蚀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植物内生细菌是指能定殖在健康植物组织内,并与植物建立了和谐关系的一类细菌。内生细菌对植物的益生作用主要表现为促进植物生长、抑制植物病原物、增加植物的抗逆性和他感作用等几个方面。小麦全蚀病(wheat take-all)作为一种世界毁灭性病害,目前,由于缺乏抗病品种和有效的化学防治药剂,所以利用微生物之间的拮抗作用来控制小麦全蚀病危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通过从小麦里分离出内生细菌,从中筛选出对小麦全蚀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在研究其拮抗机制和定殖作用基础上,对其防治小麦全蚀病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55.
<正>福地315是张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张掖市福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合作,以7095为母本、宁春39号为父本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抗倒伏春小麦新品种,于2017年1月通过甘肃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甘审麦20170003。1特征特性福地315属普通小麦品种,春性,幼苗直立,叶色深绿。生育期102d,株高87.2cm,长芒,白穗,穗长方形,籽粒白色、椭圆形、角质,穗粒数  相似文献   
56.
研究不同碳源对海水水族箱脱氮系统运行效果的影响,从而为系统高效运行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当初始硝酸盐浓度为100 mg/L时,分别以乙醇、乙酸钠、柠檬酸钠和葡萄糖作为唯一碳源,海水水族箱中硝酸盐去除效果达到99%所需时间分别为8 d9、d1、0 d和11 d。以葡萄糖和柠檬酸钠为唯一碳源时,水族箱中亚硝酸盐呈现出先积累再消耗的变化规律,亚硝酸盐峰值浓度分别为16.7 mg/L和17.6 mg/L,并分别在13d和11 d降解到0.1 mg/L以下;而分别以乙醇和乙酸钠作为唯一碳源时,水族箱中亚硝酸盐氮浓度均维持在0.1 mg/L以下。以乙醇作为唯一碳源时,水族箱中DO迅速下降,8 d时稳定在2 mg/L左右,分别投加其他3种碳源时,水族箱中DO始终维持在6 mg/L以上。除柠檬酸钠外,投加碳源后水族箱中浊度和pH未出现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7.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当前形势下,林业工程中的树木养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讲要想保证其树木的良好成长,就应加强树木的实际养护以及管理,进而才能更好的保证其顺利成长。在实际养护中应该掌握一些技术等要点问题,还应对技术的实际使用方法进行针对性的探究。这样才能建立出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还能真正提升实际中的工作效率。这样的形式对林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8.
赵尊练  逯明辉  吴庆强  郭建伟 《园艺学报》2013,40(10):2089-2090
 线辣椒新品种‘陕椒2012’用LR-03-05为母本,以育种系L-33-5为父本进行杂交和系统选育而成。株冠紧凑,株高71 ~ 75 cm,株幅30 ~ 35 cm,主茎第12、13节开花结果。果实簇生,粗线型,长17.3 cm,粗1.46 cm,单果质量(鲜)9.8 g左右,生物学成熟果红色。对病毒病、叶斑病、疫病具有较强的抗(耐)性。在陕西关中线辣椒产区的区域试验中,平均鲜椒产量为27.7 t · hm-2。  相似文献   
59.
通过探讨离子注入对线辣椒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为线辣椒离子注入诱变育种提供理论基础。采用生物改性离子注入设备对‘陕椒2012’当代种子进行低能氮离子(N+)注入,探索N+注入处理线辣椒的适宜能量和剂量参数(处理能量为:10~25keV;N+剂量为:0~120×1014 cm-2),同时研究注入能量为10keV条件下,不同N+注入剂量(0、20×1014、40×1014、60×1014、80×1014、100×1014、120×1014cm-2)下辣椒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注入剂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N+注入剂量的增加,线辣椒种子的发芽率呈现"双马鞍型"曲线,经回归分析,N+注入线辣椒种子的半致死剂量约为100×1014cm-2;叶绿素质量分数呈上升趋势;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呈下降的趋势,且明显低于对照;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在N+注入剂量为80×1014 cm-2时,其质量摩尔浓度最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SOD、POD、CAT活性在N+剂量为80×1014cm-2时达到峰值,而APX活性在N+60×1014cm-2时达到峰值。说明低能N+注入诱发MDA质量摩尔浓度的增加,对激发抗氧化酶类的活性及代谢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0.
通过定点、定时观测,对线辣椒、小麦共生期间线辣椒冠层所接受的直射光时间、直射光和散射光强度进行了观测,同时对间套和单作下线辣椒病毒病感病株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东西走向带型线辣椒所接受的直射光时间几乎为南北走向带型线辣椒接受直射光时间的2倍;在陕西省关中地区,共生期间的线辣椒接受的散射光强度虽然明显低于直射光强度,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