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6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16篇
  26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15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季节性放牧对甘南高寒草地植被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季节性放牧对高寒草地植被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本研究在甘南玛曲县选取典型的季节性放牧和围封样地,从植被的群落组成、物种多样性及土壤理化性质等角度来评估季节性放牧对草地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围封样地相比,季节性放牧样地植被盖度由90.5%降至79.1%,植被高度显著降低了44.1%,密度显著降低了49.5%(P<0.05)。季节性放牧减少了优质牧草的数量,增加了毒草的数量;同样减少了一年生、两年生草本的数量,增加了半灌木的分布。季节性放牧提高了高寒草地植被的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与围封相比,季节性放牧使得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显著降低了28.3%,而全氮含量显著升高了27.5%(P<0.05)。本研究将有助于准确认识季节性放牧对高寒草地的影响,为甘南地区草地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2.
湿贮存对玉米秸秆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玉米秸秆为原料,经前期原料特性分析及沼气发酵潜力的对比研究,分别进行实验室规模和工业规模湿贮存试验,研究湿贮存对原料产气潜力的影响并通过修正Gompertz模型进行动力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湿贮存可明显提高玉米秸秆厌氧发酵日均产甲烷峰值和甲烷含量。两个地区的玉米秸秆的沼气累积净产量分别为395 m L·g-1VS和396 m L·g-1VS,经过湿贮存60天的玉米秸秆品质较佳,沼气累积净产量分别提高7.5%和14.7%;在青贮壕内湿贮存365天的玉米秸秆品质明显降低,沼气累积净产量降低了23%。采用修正Gompertz方程能够较好模拟湿贮存前后玉米秸秆厌氧消化性能。因此玉米秸秆的高效湿贮存是其沼气工程高效稳定运行的前提。  相似文献   
53.
秸秆湿贮存过程添加剂协同调控对甲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干黄玉米秸秆为原料,研究可溶性糖(葡萄糖)及其与同型乳酸菌、异型乳酸菌、乙酸协同添加对原料湿贮存过程中品质及甲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葡萄糖添加组,贮存30 d,干物质损失率为4.7%,以乳杆菌属、片球菌属、肠球菌多种乳酸菌主导,乳酸与乙酸含量(干基质量比)分别为36 g/kg和5 g/kg,秸秆产甲烷潜力比空白组提高6.8%;葡萄糖植物乳杆菌协同(同型发酵)组,贮存30 d,干物质损失率为4.6%,乳酸含量升高至62 g/kg;葡萄糖短乳杆菌协同(异型发酵)组,贮存30 d,干物质损失率为5.5%,乳酸与乙酸含量分别达到44 g/kg和12 g/kg;两类乳酸菌的协同添加均未对产气潜力产生进一步促进作用;葡萄糖乙酸协同组,贮存30 d,干物质损失率为3.6%,乳酸与乙酸含量分别升高至75 g/kg和20 g/kg,异型乳酸发酵魏斯氏菌属丰度升高至16.87%,有效抑制肠杆菌属(腐败菌)生长,秸秆产甲烷潜力提高8.7%。综合分析本试验结果,当原料可溶性糖含量不足时,外源糖的补充是保证原料高效贮存及产气的关键,协同乙酸添加可强化以魏斯氏菌属为主导的异型发酵过程抑制腐败菌生长,强化贮存过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4.
以核桃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运用LI-6200便携式光合仪、美制LI-1600稳态气孔计分别测定核桃苗木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等水分生理指标,并计算树种的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初步分析了不同浓度叶面肥处理下核桃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的日变化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处理下,核桃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存在光合"午休"现象。核桃的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在8:00左右最大,18:00达到一天中的最低水平。方差分析表明,叶面肥浓度稀释1 200倍时,核桃的瞬时水分利用效率最大,清水(对照)的瞬时水分利用效率最小。  相似文献   
55.
鸟粪石沉淀法脱除氨氮对鸡粪厌氧发酵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缓解鸡粪厌氧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氨氮抑制,采用投加镁磷盐的方式,在厌氧发酵过程中原位脱除氨氮,考察鸟粪石沉淀法脱除氨氮对鸡粪厌氧发酵过程的影响及镁磷盐的利用效率。试验向稳定运行的半连续厌氧反应器内投加MgCl2·6H2O和K2HPO4·3H2O,理论脱除速率为3 000 mg/d。第一次加盐脱除氨氮后,试验组反应器内氨氮浓度由2 937 mg/L降低至1 466 mg/L,平均产甲烷量为0.39 L/g,相较对照组的0.33 L/g提高了18%,镁磷盐利用率为91%;第二次加盐脱除氨氮后,试验组氨氮浓度由2 232 mg/L降低至762 mg/L,平均产甲烷量为0.33 L/g,相较对照组的0.30 L/g提高了10%,镁磷盐利用率为90%。研究表明鸟粪石沉淀法能较好的与厌氧发酵过程相耦合,在脱除氨氮缓解抑制的同时,提高系统甲烷产量,并回收部分氮磷资源。  相似文献   
56.
生产瘫痪又称为乳热,是母畜在分娩前后突然发生以肌肉松弛、昏迷和低血钙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代谢病.本病的发生与年龄、胎次、产奶量及品种有关.  相似文献   
57.
EM微生物制剂对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油菜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EM微生物制剂对油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EM微生物制剂稀释倍数分别为200、400、600、800,以清水作为对照。结果表明,EM微生物制剂能够增加油菜产量,提高叶绿素、维生素C、氨基酸以及速效磷的含量,并且能够降低有机酸和硝态氮含量,其中以稀释400倍的EM微生物制剂最有利于油菜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且EM微生物制剂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宁夏六盘山林区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内单木树高对立地条件和林分特征的响应,并建立树高生长模型,以便准确预测树高生长,确定适宜立地条件及林分结构,指导优化林分结构的精准经营.[方法]选择建立典型样地,进行每木调查及树干解析,采用外包线法确定树高对单一因子的响...  相似文献   
59.
晋西黄土区刺槐林种植密度对植被生长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山西省方山县土桥沟流域刺槐人工林植被生长指标的比较研究,分析了不同密度刺槐人工林的生长状况,以期为该区刺槐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研究结果表明,同是林龄为20 a的刺槐人工林,高密度林分内林木的树高、冠幅等生长指标值,均比低密度林分内的低,但郁闭度要比低密度林分高;密度大的林分胸径普遍较小,随着林分密度的降低,胸径逐渐增大.刺槐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植被的平均高度、盖度、生物量、物种丰富度都随着林分密度的降低而升高;各林分林下植被层的含水量也存在着随林分密度的降低而升高的趋势.从人工林的生长状况来看,晋西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刺槐人工林的适宜密度为1667株/hm2.  相似文献   
60.
小流域内土地的合理利用不仅关系到当地生产的发展,也关系到水土保持、植被恢复等环境的建设.通过对北京市土门西沟小流域内各树种生长状况和流域内自然条件的调查和研究分析,找出影响林种生长的限制因子,然后利用GIS作辅助手段,将坡向和坡度分别与经济林进行叠加计算,分析流域土地利用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北京市山区小流域内,坡向和坡度是影响各林种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运用GIS叠加计算后的结果划分出土地利用合理性的程度和数量,为小流域内林种、树种的改造和土地合理利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