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28篇
畜牧兽医   7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22.
转录靶向猪瘟病毒3''''-UTR shRNA细胞株的初步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质粒载体在细胞内转录并加工成siRNA的方法,设计3对针对猪瘟病毒3'-UTR不同位点的干扰片段,分别与干扰载体pGenesil-1连接,转化DH5a,筛选阳性克隆得到重组干扰质粒pGene-1,pGene-2和pGene-3,脂质体介导转染重组干扰质粒于PK-15细胞,G418抗性筛选得到转录靶向猪瘟病毒3'-UTRshRNA的PK-15细胞株,为今后应用RNAi研究猪瘟病毒Y-UTR调控病毒复制的功能以及抑制猪瘟病毒增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3.
土贝母俗称野瓜蒌,也称假贝母、草贝等,为葫芦科植物土贝母的干燥块茎,主要产于陕西省、河南省、山东省.土贝母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皂甙类含量最高,也是最主要的活性成分.在工业生产中主要用乙醇回流法对土贝母进行提取,其提取物多制成搽剂,治疗疣和乳房炎等,并取得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24.
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的分离鉴定及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兽医学报》2005,25(1):34-36
从疑似山羊干酪性淋巴结炎羊的肩前淋巴结脓肿内分离到2株菌,经鉴定均为羊伪结核棒状杆菌。利用羊伪结核棒状杆菌标准菌株(ATCC19410株)制成外毒素作为检测抗原,通过酶标抗体、阳性血清、外毒素抗原最适浓度的选择试验,确定适当的抗原、抗体和酶标抗体稀释浓度,建立了间接ELISA方法用于检测抗体。用建立的ELISA方法检测100份待检羊血清,其中阳性血清4份,阳性检出率为4%。  相似文献   
25.
参照已发表的伪结核棒状杆菌16S rRNA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引物,用此引物进行PCR扩增,建立伪结核棒状杆菌的PCR检测方法。用此方法对羊链球菌、马尔他布鲁氏菌、结核分支杆菌进行PCR扩增结果对比,确证该方法的特异性。同时,用建立的PCR方法检测病料,检测结果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结果进行比较,以确证其准确性。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与参考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6.8%和97.1%;检测17份病料,阳性率为70.6%,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结果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26.
多次传代和致细胞病变猪瘟病毒石门株E2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已发表的猪瘟病毒基因组序列,设计合成了2对引物,以脾毒和细胞毒总RNA为模板,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nPCR)及测序技术,对多次动物传代和致细胞病变的猪瘟病毒的主要外膜糖蛋白E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了测定,用DNA star软件比较分析了E2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结果发现,脾毒和标准石门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4%,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9.0%,细胞毒标准石门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3%,氨基酸同源性96.7%。由此说明猪瘟病毒经猪多次传代和致细胞病变后均保持遗传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7.
猪支原体肺炎(MPS)是由猪肺炎支原体(Mhp)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发病率,低死亡率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国外常称为猪地方性流行性肺炎(SEP),而在我国常称为猪喘气病(或气喘病)。由于猪肺炎支原体对培养要求苛刻,易受其他支原体的污染,而且只在疾病的早期阶段高灵敏度,病原数量在整个疾病的发展过程中都在逐步下降,所以目前临床实践中对该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学变化的观察。我们观察了自然发病的MPS病例,观察其临床表现和病理剖检变化,可为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提供可靠的证据。1材料与方法1.1病例及病料选择陕西省宝鸡、杨凌地区部…  相似文献   
28.
Jiv蛋白是与猪瘟病毒(CSFV)细胞内复制密切相关的伴侣分子,为探究Jiv在CSFV感染细胞内的表达规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分别对3个猪源细胞株(SUVEC、PK-15、ST)在感染CSFV后不同时间Jiv和CSFV基因表达进行检测,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显示,3种猪源细胞株的Jiv和CSFV的基因在0~72h的表达逐步上调,72h~96h出现下降,二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此外,Jiv基因在0~48h上调幅度较其他时间段更为显著,ST细胞在不同时间段的Jiv表达均高于同时段的其他两种细胞,与ST细胞中CSFV复制趋势一致。结果表明,在CSFV感染细胞中Jiv基因的表达与CSFV复制呈正相关,即CSFV复制水平越高,Jiv基因表达水平也越高。本研究初步探明细胞Jiv蛋白在CSFV复制中的调节作用,为进一步明确Jiv蛋白参与CSFV复制的机制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29.
通过建立猪圆环病毒2型(PCV-2)体外滚环复制(RCA)方法,为PCV-2体外检测探寻更为简便易行的路径。先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预防实验室保存分离纯化的PCV-2病料以传统PCR方法扩增出全基因组片段,然后在没有PCR扩增仪的情况下,只用简单的恒温装置,摸索RCA扩增条件,建立体外扩增PCV-2全基因组的方法。最后将2种方法扩增的全基因组片段进行测序,对其相似性进行比对。结果表明,以传统的PCR方法和RCA方法均扩增出1 767bp大小的片段,测序发现两者相似度达到99.9%。可见,成功建立了PCV-2体外滚环复制方法,扩增出病毒的全基因组片段。  相似文献   
30.
朱砂七提取物体外抑菌和抗病毒活性部位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朱砂七提取物体外抑制9株临床分离致病菌和抑制新城疫病毒(NDV)的活性部位,采用琼脂扩散和试管稀释法进行体外抑菌试验,MTT法和鸡胚法测定了朱砂七提取物对NDV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和鸡胚内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朱砂七乙酸乙酯部位(PCE)对9株临床分离菌的MBC均小于100 g/L;朱砂七氯仿部位(PCC)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大黄素对沙门菌(鸡)、链球菌(猪)、无乳链球菌(奶牛)、表皮葡萄球菌(奶牛)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奶牛)的MBC分别为5,2.5,2.5,2.5,1.25 g/L;PCE进一步分离部位PCEA对沙门菌(鸡)、链球菌(猪)、无乳链球菌(奶牛)、表皮葡萄球菌(奶牛)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BC分别为24,24,12,6,6 g/L.PCC和大黄素对NDV在CEF上增殖的抑制作用不明显;PCE对NDV在CEF上的抑制率为39.12%(P<0.01),PCEA对NDV在CEF上的抑制率为72.33%(P<0.01);PCEA对NDV在鸡胚中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其预防组和药毒混合组与病毒对照组的血凝效价差异显著(P<0.05),而治疗组与病毒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由此可知,朱砂七提取物具有抑制细菌作用,PCE和PCEA对NDV的增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