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9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不同定植密度对朝天椒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朝天椒高产栽培最佳定植密度和群体生理指标,以豫欣12号春椒为研究对象,通过7个定植密度试验,研究了不同定植密度对朝天椒生长发育时期、植株性状、叶面积系数、光合生产率、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豫欣12号春椒以18万株/hm2处理的产量最高(5 740.5kg/hm2),始收期最大叶面积系数为7.35,光合生产率达到2.55 g/(m2·d),盛收期叶面积系数为6.61,平均光合生产率2.36 g/(m2·d).在6万~24万株/hm2定植密度范围内,定植密度与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经计算,最佳定植密度为18.57万株/hm2,产量5 703.0 kg/hm2,与实际产量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52.
郭振升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0):2827-2828,2847
选用豫麦47(紧凑型)、豫麦34(中等紧凑)及山东优麦3号(松散型)3个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用光合测定仪测光合速率、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用叶面测量仪测叶面积等方式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小麦的株型对其光合性状及光合环境的影响较大,株型紧凑的竖叶型品种较株型松散的披叶型品种在光照强度、消光率、光合速率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株型优势.竖叶型品种下部叶片的受光较披叶型好,单位叶面积消光明显低于披叶型品种,可以充分发挥下层叶片的光合潜力,延长功能期,对植株健壮生长有利.因此,在选择高产品种时,株型对搭建高产结构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53.
综合农艺措施与强筋小麦产量及品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5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强筋小麦的播期、基本苗、施氮量、施磷量和施钾量等5项农艺措施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及其交互作用;建立了产量、粗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和弱化度等7个目标性状的数学模型;实现7500kg/hm2以上产量水平、品质指标达国家强筋小麦二级以上标准的最佳农艺措施方案为:播期10月6 ̄7日,基本苗104.8万 ̄106.8万/hm2,施氮(N)量294.9 ̄308.0kg/hm2,施磷(P2O5)量139.2 ̄152.2kg/hm2,施钾(K2O)量180.1 ̄200.3kg/hm2;经在同样生态类型区45.9hm2麦田示范应用,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54.
砂壤土磷肥施用量对强筋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豫东平原速效磷含量偏低的砂壤土区,运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探讨了磷肥施用量对强筋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磷肥(P2O5)施用量为180kg/hm2,强筋小麦产量可高达7529.5kg/hm2,较CK增产41.4%,此施肥指标下的氮磷钾适宜配比(N:P2O5:K2O)为1:0.65:0.65.增施磷肥60~300kg/hm2对改善强筋小麦的主要品质指标均有一定效果,籽粒蛋白质含量可提高4.9%~11.3%,湿面筋含量提高6.7%~16.8%,沉降值增加7.8%~11.3%,面团形成时间延长1.1~2.1min,面团稳定时间延长2.3~4.0min,主要品质指标均达一级标准.施磷提高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与施磷后增强了开花后各时期旗叶的硝酸还原酶活性以及旗叶和籽粒的谷丙转氨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55.
为在豫东平原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充分利用现有农业科技资源、挖掘作物优良品种增产潜力,以“产量是硬道理”的理念,贯彻良种良法良田相结合、农艺农机配套技术相结合的技术原则,形成一年两熟耕作制度下小麦玉米连作超高产栽培技术路线的关键技术措施。即选用高产稳产综合抗性好的小麦玉米新品种、有机无机相结合培肥地力、小麦玉米一体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平衡施肥技术、水分运筹技术、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连年实现小麦玉米连作总产量1 500~1 600 kg/667m2的超高产目标。同时通过多年、多点机收实打测产结果印证了该技术体系的成熟性和再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