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2篇
农学   35篇
基础科学   6篇
  34篇
综合类   119篇
农作物   104篇
园艺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密度与肥料运筹对迟播小麦产量和茎秆抗倒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给迟播小麦抗逆高产栽培提供参考,以扬麦23为材料,通过三因素裂区试验,设置2个密度水平(210×104和270×104株·hm-2)、3个施氮水平(180、225和270 kg·hm-2)和2个氮肥运筹比例(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孕穗肥分别为4∶2∶1∶3和6∶0∶2∶2),研究了密度、氮肥用量及运筹比例对小麦产量、茎秆形态特性、化学成分以及抗倒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密度(270×104株·hm-2)处理的平均产量高于低密度(210×104株·hm-2)处理,平均增产2.7%;低密度条件下,随施氮量的增加,产量上升,而高密度条件下则先增后降。增加播种密度会增加茎秆基部节间长度和株高,降低茎秆基部节间单位长度干重以及木质素含量,从而影响小麦的抗倒性能。减少氮肥施用量、基肥施用量和控制拔节期施肥比例均能够有效降低株高及茎秆基部节间长度,增加茎秆基部节间充实度,增强木质素合成关键酶活性,提高基部第二节间木质素的含量,从而提升小麦抗倒能力。因此迟播小麦采用270×104株·hm-2密度、225 kg·hm-2施氮量、4∶2∶1∶3氮运筹比例有利于控制倒伏,同时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22.
为明确过晚播种(较适播期晚30 d左右)对小麦产量及氮素积累与利用的影响,2018―2020年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主栽品种扬麦25为供试材料,在11月1日(适期播)和12月1日(过晚播)条件下设置 225×10株·hm-2和375×10株·hm-2两种种植密度,分析过晚播和适期播小麦产量、氮素积累与分配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与适期播相比,过晚播小麦的播种至出苗阶段延长9 d,出苗至成熟阶段缩短36 d,总生育期缩短27 d,单穗重降低。适期播条件下低密度的小麦产量较高;过晚播小麦在低密度下与适期播相比两年平均减产20.37%,过晚播高密度小麦较适期播低密度处理平均减产12.41%。过晚播条件下增加密度有利于小麦产量提升,平均产量达8 129.80 kg·hm-2。过晚播小麦各生育时期氮素积累量较适播小麦下降,密度增加至375×10株·hm-2能显著提高各生育时期氮素积累量和分蘖至拔节、开花至成熟期的阶段氮素吸收量,与适播低密度处理相比各时期氮素吸收量虽降低,但花后氮素吸收速率与百分比均显著提高,因此过晚播小麦氮肥吸收利用能力显著提升。在本研究条件下,11月1日适期播种时,扬麦25采用密度225×10株·hm-2,产量可达9 000 kg·hm-2以上,氮肥表观利用率在45%左右;12月1日过晚播种时,采用密度375×10株·hm-2,可以协调产量构成三因素,产量达8 000 kg·hm-2以上,氮肥表观利用率在40%左右。  相似文献   
23.
缓控释肥的发展应用与评价体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农业生产中氮肥过度使用、肥料利用率低下,因肥料施用不当引起的土壤恶化、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缓控释肥料作为高效且环境友好型的肥料,对缓解农业肥料用量日益增加,提高肥料利用率有重要作用。本文对缓控释肥料的发展与运用现状进行了总结,很多研究证实缓控释肥料对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由于肥料释放效果、经济效益、社会生态效益等方面的限制,使得缓控释肥料目前未能在农业上广泛推广应用。因此,构建与完善缓控释肥料的综合评价体系非常迫切,这也是推动其在农业领域推广应用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4.
小麦抽穗至灌浆期蚜虫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为了系统研究小麦大田麦蚜防治技术,以弱筋小麦扬麦13为材料,调查了抽穗至灌浆期麦蚜与天敌的数量动态,研究了阿维菌素、吡虫啉、毒死蜱和乐果四种农药对麦蚜的防治效果和对天敌的影响以及麦蚜的防治适期.结果表明,天敌量随麦蚜密度的波动而波动,两者关系达极显著水平(r=0.93**);所选四种农药对麦蚜的防治效果均较好,但生物农药阿维菌素和选择性杀虫剂吡虫啉对天敌的杀伤率较低;在抽穗开花期至花后7 d即麦蚜发生初盛期进行一次性施药防治,可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麦田治蚜对灰飞虱有一定兼治作用,但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25.
为给长江中下游小麦大面积高产稳产栽培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以扬辐麦4号为材料,研究拔节期和花后连续渍水5d、10d和15d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与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和花后渍水处理均显著降低了小麦产量、穗粒数、千粒重,并显著降低了成熟期根和地上部、花后地上部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及根冠比。随渍水时间的延长,渍水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及转运量的影响总体呈增大趋势;籽粒产量、穗粒数、花后地上部干物质与氮素积累量、根冠比在渍水5d和10d间差异不显著,渍水5d和15d间差异显著。拔节期与花后短期渍水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花后渍水15d产量显著低于拔节期渍水。花后渍水对千粒重、花后地上部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花前地上部干物质转运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6.
密肥组合对稻茬晚播小麦籽粒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适宜南方晚播稻茬中筋小麦高产高效栽培的密肥组合,以中筋小麦品种扬麦20为材料,研究了江苏淮南地区晚播(11月20日之后播种)条件下密度、施氮量、氮肥基追比对稻茬小麦籽粒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晚播小麦密度与籽粒产量、效益均呈二次曲线关系,密度为315×104株·hm-2时,籽粒产量最高,达6 721.65~7 884.91 kg·hm-2,效益达3 783.6~5 111.55元·hm-2;施氮量为270 kg·hm-2时籽粒产量极显著高于施氯量210 kg· hm-2处理.在本试验条件下,基本苗为315×104株·hm-2、总施氮量270 kg·hm-2、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孕穗肥为3∶1∶3∶3时,晚播小麦的籽粒产量和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27.
不同类型专用小麦籽粒淀粉及其组分积累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不同类型专用小麦品种籽粒淀粉积累动态。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专用小麦籽粒中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随籽粒灌浆充实而不断上升,且其含量增加速率呈“慢—快—慢”的趋势,直链淀粉含量增加速率在花后25~30 d时达最大值,总淀粉、支链淀粉含量增加速率高峰则出现在花后15~20 d;籽粒中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积累量变化均呈“S”型曲线,直链淀粉积累速率在花后25~30 d时达峰值,支链淀粉、总淀粉积累速率在花后20~25 d时达峰值。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比例随籽粒灌浆历程的推移呈“V”型曲线变化。不同专用类型小麦籽粒中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弱筋小麦、中筋小麦、强筋小麦,积累量顺序则相反。  相似文献   
28.
为进一步明确江苏苏中地区小麦生产情况,通过发放问卷调查表的形式,获取了代表苏中的兴化和高邮两市2016—2020年度小麦生产调研数据,明确了该区域从事小麦生产的农户以51~60岁中老年劳动者为主,农户受教育程度以初中为主,迫切需要农业新技术,但接受能力偏低。不同农户田间小麦播期、播种量和肥料施用量均有明显差异。在10月26日—11月5日播种,采用211~240 kg/hm2的播种量易获得高产。两地农户平均施氮水平分别为308 kg/hm2和281 kg/hm2,部分农户施氮量高于350 kg/hm2时,产量不增反减。在播期、播量和施氮量作用下,兴化和高邮市小麦平均产量分别为6129.64 kg/hm2和6788.25 kg/hm2,农户间高产水平与低产水平间的产量差值分别为2270.36 kg/hm2、1611.75 kg/hm2。不同种麦规模获得的经济效益不同,种植面积为6.67~20 hm2  相似文献   
29.
不同类型专用小麦优质高产群体氮素积累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不同类型专用小麦品种和氮肥运筹试验,研究不同类型专用小麦优质高产群体与普通群体在氮素吸收、积累、运转与利用特征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拔节期和开花期不同类型群体间植株含氮率互有高低,成熟期强筋小麦含氮率优质高产群体高于普通群体,弱筋小麦含氮率优质高产群体低于普通群体。不同类型专用小麦品种间氮素阶段吸收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积累的高峰期均在拔节至开花期。强筋小麦优质高产群体氮素积累量生育前期低于普通群体,中、后期高于普通群体;中筋小麦优质高产群体与普通群体相比,氮素积累量前期较高,中、后期互有高低;弱筋小麦各生育期优质高产群体植株氮素积累量均低于普通群体。优质高产群体花后氮素积累量和花前氮素运转量由大到小依次均为强筋小麦、中筋小麦、弱筋小麦。  相似文献   
30.
淀粉是小麦籽粒的主要成分,对面制食品的加工品质有重要影响.糊化特性是淀粉最重要的品质指标[1,2],而峰值粘度是衡量糊化特性的主要参数,与面条品质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3~10],与馒头体积、比容、结构和评分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8,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