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9篇
  3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玉米叶夹角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阐述玉米叶夹角的遗传基础并定位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利用289份常用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在自然条件下测量玉米穗上叶夹角,对其进行性状分析,结果表明,各个环境的穗上叶夹角数据呈正态分布,并且各个环境间的数据呈极显著正相关。同时采用MaizeSNP50基因芯片进行基因分型,利用R平台下的farmCPU对叶夹角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在4个环境中共检测到42个与玉米叶夹角显著关联(P0.000 01)的SNP,其中1,5,8号染色体在4个环境下都检测到与穗上叶夹角紧密关联的SNP标记。对筛选出的所有标记综合分析,共鉴定出15个与玉米叶夹角相关的SNP标记位点,分布在Bin1.02、Bin1.03、Bin1.06、Bin1.11、Bin2.05、Bin3.04、Bin5.03、Bin5.04、Bin8.03、Bin8.04、Bin10.07处。采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方法发掘叶夹角基因位点及候选基因,对揭示玉米叶夹角的遗传机理,加速玉米育种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2.
玉米籽粒淀粉黏度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9个不同的玉米自交系为亲本,按照Griffing I双列杂交模式组配72个杂交组合,研究其淀粉黏度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沉降值和回落值存在超中亲优势,其他性状存在超低亲优势。杂交组合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终值黏度、回落值与父本的相关系数大于母本;除糊化时间和糊化温度外,其他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均较高。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和终值黏度的狭义遗传力均达到了较高水平。谷值黏度和终值黏度的遗传变异主要以加性为主,沉降值的遗传变异主要以显性为主,其他性状的遗传变异加性和显性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23.
以9个淀粉含量不同的玉米自交系为亲本,按照GriffingⅠ双列杂交模式组配72个杂交组合,研究玉米籽粒淀粉含量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淀粉含量遗传方式以加性效应为主,杂交组合的淀粉含量主要表现为正向杂种优势,并与母本和中亲值呈极显著相关.杂交组合淀粉含量的特殊配合力(SCA)与双亲的一般配合力(GCA)效应之间无相关性,不能简单地依据组合双亲的GCA效应来推断其后代的SCA效应,自交系陕814和Lx00-6的淀粉含量和GCA都较高,可以作为今后高淀粉育种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24.
土壤盐碱化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非生物因素之一。用200 mmol/L NaCl溶液对耐盐玉米自交系E28进行盐处理,提取叶片可溶性蛋白质进行双向电泳,并用ImageMasterTM 2D 6.00软件分析,探究玉米的耐盐机理。结果表明,盐胁迫处理后共有10个有明显差异的蛋白点,其中4个表达上调,6个表达下调。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搜索鉴定出应激反应蛋白和类囊体腔19 KDa蛋白,可能是盐胁迫后植物营养生长及光合作用受到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25.
乙酰丁香酮(AS)对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提高糯玉米遗传转化率,本试验以菜农糯38的茎尖和幼胚愈伤组织为受体材料,比较悬浮培养基的pH,乙酰丁香酮添加方式及浓度对糯玉米遗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悬浮培养基pH为5.2,在伤口处滴加2μl浓度为150 μmol/L的AS能显著提高糯玉米茎尖转化的效率.玉米愈伤转化中,在侵染液中添加5 mg/L的AS能显著提高抗性愈伤率.  相似文献   
26.
为探究不同生长调节剂浸种对3个玉米杂交种的处理应用效果,以4种生长调节剂赤霉素(200 mg/L)、矮壮素(500 mg/L)、多效唑(200 mg/L)、乙烯利(200 mg/L)分别处理3个玉米杂交种青农8号、郑单958、农大108,研究不同生长调节剂对玉米种子发芽和形态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长调节剂对3个玉米品种具有不同的调节作用,赤霉素浸种可以促进郑单958和农大108的发芽率,多效唑浸种对青农8号的第二叶宽和根鲜重及根干重具有促进作用,可根据研究目的选择最佳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7.
抑制玉米幼胚愈伤组织褐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褐化是植物组织培养中一种常见的问题,直接影响组织培养能否成功。为了控制植物组织培养中的褐化现象,选取‘丹黄25’、P138、H21 3个玉米自交系幼胚为外植体,着重探讨胚龄,2,4-D、甘露醇、L-脯氨酸和AgNO3浓度对玉米幼胚愈伤组织褐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选取授粉11天的‘丹黄25’幼胚、13天的P138和H21幼胚接种到诱导培养基中,待长出愈伤后转移到添加2 mg/L 2,4-D、10 g/L甘露醇、10 mg/L L-脯氨酸、10 mg/L硝酸银的继代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褐化率显著降低,表明培养基的种类及添加物对愈伤组织的生长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8.
利用RNAi技术提高玉米直链淀粉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玉米直链淀粉含量,用基因枪将前期工作中构建的sbeⅡb RNAi表达载体pBAC413导入玉米自交系幼胚愈伤组织,经过筛选获得了12 株转化再生植株,其中6 个植株获得了结实种子。DNA点杂交、PCR扩增和PCR-Southern均证明目的基因已整合到T0代再生植株玉米基因组中。对T1代转基因玉米籽粒淀粉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总淀粉含量比对照没有显著变化,其中1个转基因玉米株系的直链淀粉含量比对照提高了15.6%。  相似文献   
29.
通过直接测序法获得玉米亲本(H21和紫糯96-619)sus1基因全长序列并进行亲本间序列比对,得到120个SNP位点,通过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对300个近等基因系H21 BC5F2:3进行SNP位点分型,并将后代的基因型与群体的直链淀粉含量和淀粉糊化特性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marker 31与直链淀粉含量和淀粉崩解值、峰值时间、糊化特性均连锁紧密;marker 17与直链淀粉含量和淀粉的峰值时间、淀粉最终黏度均连锁紧密;marker12与直链淀粉含量、淀粉的峰值时间连锁紧密。  相似文献   
30.
玉米SSR连锁图谱构建和抗弯孢菌叶斑病的QTL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以及软件Mapmaker3.0,Mapdraw2.0和QTLMaper1.6对齐319和掖478及其F2∶3家系进行了初步的遗传分析,构建了分子遗传连锁图谱.该连锁图总长度1 638.7 cM,包含114个标记,平均两个标记间的距离为14.37 cM.在所做标记的附近得到5个QTL,分别位于第2,3,5,6,9条染色体上,能解释表型变异的36.21%,21.6%,39.41%,20.67%,30.54%,而且均检测出加性效应.另外,还发现QTLs之间表现出上位性互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