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13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漯麦6010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采用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择育成的超高产抗病小麦品种。该文从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品质性状、抗性鉴定、栽培技术和适宜播种地区等方面介绍了漯麦6010,以期能够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2.
为了加速推广利用漯麦163,2018-2019年度研究了不同播期(10月10日、10月17日、10月24日、10月31日)、不同播量(75 kg·hm-2、105 kg·hm-2、135k g·hm-2、165 kg·hm-2、195 kg·hm-2)对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播期间差异不显著,播量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通过对产量构成因素变异性及相关性分析,穗粒数变化最大,千粒重最小,穗粒数与亩穗数和千粒重均呈负相关。因此,通过稳定穗粒数,协调好其与亩穗数和千粒重的关系,使小麦产量三要素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最终达到提高小麦产量的目的。本区域生态条件下以10月17-24日左右为最佳播期,适宜播量为135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23.
大豆区试中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方法比较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利用4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对1999年河南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各参试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用适定性参数法和变异系数法分析品种的丰产性及稳产性,可以从坐标图上一目了然;用高稳系数法分析品种的丰产性及稳产性可以从HSC位次中得出结果;用回归系数坐标法可以更清楚、更详细地说明各品种的丰产性及稳产性,但计算比较繁琐。适定性参数法、变异系数法、高稳系数法计算简便且容易分析,但比较粗略,对区试结果不需详细分析时,可应用其中任何一种方法,需要详细分析时,还是应用回归系数坐标分析法更为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24.
为了给砂姜黑土地的小麦高产高效施肥提供参考,以郑麦366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配施对砂姜黑土地上小麦生长发育特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氮肥种类和增施氮肥可以明显提高小麦产量,特别是氮肥优化施用+保水剂可显著提高砂姜黑土地小麦的总茎数和主茎叶龄,促进分蘖;优化施肥+保水剂或控释肥(N)可显著促进次生根生长,增产效果较好,小麦产量达8 756.87 kg/hm2,而施肥和保墒是砂姜黑土地小麦增产的关键技术.因此,氮肥优化施用+保水剂可促进小麦分蘖成穗,提高其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  相似文献   
25.
以8个T7代的棉花35SP-rolB转基因系为材料,通过提取转基因株系及对照植株叶片总DNA和总RNA,对各个转基因株系分别进行PCR检测和Northern杂交,研究转基因的遗传稳定性和转录稳定性.结果表明,35SP-rolB目的基因和NPT Ⅱ选择标记基因在经过对转基因系的连续多代定向选择后,在各个转基因系基因组中都...  相似文献   
26.
通过对9个小麦品种3年的观察鉴定结果,进行高稳系数、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变异系数、相关及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3.25**),年度间差异达显著水平(5.85*),品种×年度差异达极显著水平(6.88**)。产量三要素中以千粒重最为稳定,其变异系数最小(4.22),穗数次之(7.15),穗粒数最大(15.07);相关性分析表明,穗粒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最大(ry2=0.6942*),呈显著相关,穗数次之(ry1=0.4299),千粒重与产量相关程度最小(ry3=0.4041);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小麦育种注重穗粒数增加的同时,兼顾大粒型品系的选择。3年试验结果,新麦26产量居第1位,年度间较稳定,可在漯河市砂姜黑土区大面积示范推广;衡观35穗粒数多,郑麦7698分蘖力强,茎秆粗壮,千粒重高;周麦18群体大,后期灌浆快,成穗率高。  相似文献   
27.
以2010-2013年湖北省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区域试验结果为依据,利用产量变异系数和高稳系数法对漯麦6010稳产性和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产量构成因素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结构三要素中,以穗粒数和千粒重最为稳定,其变异系数较小;穗数与产量的相关性最大,千粒重次之,穗粒数与产量呈负相关;穗数与穗粒数呈正相关,千粒重与穗数、穗粒数均呈负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数、千粒重、穗粒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05 3、0.268 2、-0.103 2,且直接通径穗粒数最大,千粒重次之。  相似文献   
28.
农艺措施对降低小麦纹枯病病情指数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小麦纹枯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依据,采用田间试验和抽样调查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农艺措施对降低小麦纹枯病病情指数的效应.结果表明,主要农艺措施显著影响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流行.随播种期的推迟,纹枯病病情指数降低,两者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随基本苗数的增加,纹枯病病情指数升高,两者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纹枯病病情指数随供N水平的提高而升高,随供K水平的提高而降低.这说明及时采取适宜的农艺措施,可有效减轻小麦纹枯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29.
以河南省漯河市6年3地种植的74个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分析河南省漯河市小麦籽粒灌浆特性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017—2018年灌浆始期干物质积累相对较低,但灌浆末期千粒质量最高,2019—2020年灌浆始期及整个灌浆过程干物质积累均较高;临颍地区灌浆始期干物质积累相对较低,但最终千粒质量最高;漯河市年际间、不同地区间小麦籽粒灌浆参数差异均显著;粒质量与籽粒平均灌浆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快增期持续时间呈显著正相关,与渐增期持续时间呈负相关;日照时数、最高气温是影响漯河市小麦灌浆速率的主要因素,其中,最高气温是主要限制因素;平均气温、日照时数保持一定时,最高气温每提升1℃,千粒质量增加1.63 g。因此,选择灌浆速率较快、灌浆快增期时间相对较长的品种,同时注意协调穗粒数及有效穗数是提高河南漯河市小麦产量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30.
小麦高产高效可持续生产模式及水肥调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5种生产模式,研究不同生产模式、施肥方式对小麦生育指标、群体动态、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肥施用不当,对植株生长发育、产量三因素、产投比等均有较大影响。因此,应改变传统的施肥技术,提高小麦产量,最终达到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