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探究畜牧业生产活动肉鸡屠宰加工对空气环境的影响,试验从某大型肉鸡屠宰场选取了3类不同的功能区作为采样点,通过分离培养菌种鉴定,运用BIOLOG微生物全自动分析仪,首次对各采样点分离培养的细菌、真菌进行种属鉴定。所分离的培养物中共鉴定出细菌菌属47种,其中革兰氏阳性菌比例远高于革兰氏阴性菌,优势菌属依次为微球菌属、葡萄球菌属、芽孢杆菌属、棒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其中20%~30%为微球菌属;鉴定出真菌菌属共12属,优势真菌依次为枝孢属、链格孢属、毛霉属、曲霉属和青霉属。该肉鸡屠宰场屠宰活动对空气环境未产生不利影响。随着畜牧业生产活动的快速发展以及屠宰加工厂布局设计规划,畜禽屠宰加工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应引起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口感化开食料对蒙贝利亚×荷斯坦杂交犊牛生长性能、胃肠道指标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选取20头健康新生蒙贝利亚×荷斯坦杂交犊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头牛,2组分别饲分别饲颗粒化开食料和口感化开食料。试验期10周,所有犊牛第3天开始饲喂开食料,第8周断奶。结果表明:1)2组犊牛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口感化开食料组的断奶后开食料干物质采食量比颗粒化开食料组高31.28%(P=0.081)。2)2组的瘤胃液pH、氨态氮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及乙酸、丙酸、丁酸比例均无显著差异(P>0.05)。3)2组的肠道消化酶活性及内脏器官和胃肠道发育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4)口感化开食料组犊牛在哺乳期的腹泻发病率比颗粒化开食料组低16.78%。由此可见,与饲喂颗粒化开食料相比,饲喂口感化开食料对断奶后蒙贝利亚×荷斯坦杂交犊牛开食料干物质采食量的影响存在差异趋势,能够减少犊牛哺乳期腹泻发病率,但对瘤胃发酵参数无显著影响,对胃肠道指标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旨在研究早期断奶对舍饲羔羊复胃组织形态发育的影响。本研究选用甘肃肉用绵羊新品种育种群公羔(单羔)55只,分为3个处理,其中28日龄断奶组(A组)、42日龄断奶组(B组)各15只,对照组(不断奶,C组)25只,于7日龄开始补饲;A、B组分别于断奶后的第0、7、14天屠宰,每个屠宰日均同时屠宰对照组羔羊5只,采集瘤胃腹囊与背囊、网胃底、瓣胃和皱胃贲门腺区、胃底腺区、幽门腺区等用于测定相关组织形态学指标。结果表明,A组断奶7天,A组、B组断奶14天,瘤胃腹囊乳头高度显著高于C组(P0.05);断奶14天,A组瘤胃背囊乳头高度较断奶日的增长率明显高于B组(83.4%vs.46.9%);A组、B组平均网胃胃底乳头高度明显大于C组(1 194.0μmvs.632.2μm;953.1μmvs.661.3μm);断奶14天,A组瓣胃角化层厚较断奶日的增长率高于B组(40.6%vs.31.9%);断奶14天,B组皱胃贲门腺区黏膜厚显著高于C组(P0.05);A组、B组皱胃胃底腺区平均黏膜下层厚明显高于C组(326.8μmvs.245.2μm;303.4μmvs.172.7μm);A组、B组平均皱胃幽门腺区肌层厚明显高于C组(1 218.4μmvs.1 047.4μm;1 466.3μmvs.1 253.7μm)。在舍饲并于7日龄补饲条件下,早期断奶对羔羊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组织形态学指标的发育主要呈现促进作用,28日龄断奶对羔羊复胃组织形态学发育的促进作用优于42日龄断奶。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复合酶制剂对奶牛瘤胃发酵、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及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胎次、泌乳天数和产奶量相同或相近的泌乳早期荷斯坦奶牛32头,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为4组,每组8头。对照组饲喂不添加复合酶制剂的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0%、0.15%和0.20%复合酶制剂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0 d,正试期56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15%复合酶制剂显著提高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P0.05);添加复合酶制剂对瘤胃液乙酸含量有一定提高作用(P=0.08),而对其他挥发性脂肪酸、氨态氮和微生物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有降低pH的趋势(P=0.08)。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能显著提高干物质和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P0.05);添加0.20%复合酶制剂能显著提高有机物的表观消化率(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对血清总蛋白含量有增加趋势(P=0.09),对尿素氮含量有降低趋势(P=0.07),而对其他血清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10%和0.15%复合酶制剂能显著提高饲料转化率(P0.05),0.10%组和0.15%组3.5%乳脂校正乳产量分别提高3.88和4.27 kg/d (P 0.05),0.15%组乳脂率提高12.70%(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有助于提高饲料转化率、瘤胃发酵和生产性能,且添加量为0.15%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不同添加剂对杂交构树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以杂交构树为研究对象,探讨糖蜜、酶菌复合制剂以及防腐剂对杂交构树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为新型木本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参考。试验分为5个组,分别为对照组(无添加)、添加霉菌复合制剂组(M组)、添加糖蜜组(TM组)、添加霉菌复合制剂+糖蜜组(MTM组)以及添加防腐剂组(FFJ组),每组3个重复。发酵6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各添加剂组的pH均显著降低(P0.05),乳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发酵品质。2)与对照组相比,M组、MTM组及FFJ组均显著降低了氨态氮/总氮(P0.05),其中FFJ组的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pH和氨态氮/总氮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 0.05)。3)与对照组相比,M组及M TM组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在杂交构树青贮中添加糖蜜、酶菌复合制剂及防腐剂,在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其中MTM组和FFJ组具有较低的pH,能更好地保存粗蛋白质和干物质,FFJ组效果最好,但M TM组成本更低些。  相似文献   
17.
选24只空怀期小尾寒羊母羊,采用2×2二因子析因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营养水平(A11.0倍中国肉羊饲养标准、A21.5倍中国肉羊饲养标准),不同粒度(B1不粉碎、B2粉碎)全混合日粮(total mixed ration,TMR)对绵羊瘤胃内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食后2~8h,绵羊瘤胃液pH先降低后升高,在6.21~6.80之间波动,1.5倍营养水平极显著降低了绵羊食后2h和4h的瘤胃液pH(P<0.01),显著降低了绵羊食后6h的瘤胃液pH(P<0.05).在各时间点,采食1.5倍营养水平TMR的绵羊瘤胃液总氮、尿素氮和蛋白氮浓度,极显著高于采食1.0倍营养水平TMR的绵羊(P<0.01).在食前、食后2h和4h,采食含1.5倍营养水平TMR的绵羊瘤胃液氨氮浓度极显著高于采食含1.0倍营养水平TMR的绵羊(P<0.01).在食后2、4、6h,采食粉碎TMR的绵羊瘤胃液氨氮浓度显著低于采食未粉碎TMR的绵羊(P<0.05),但瘤胃液尿素氮浓度变化规律却相反(P<0.05).采食1.0倍营养水平和未粉碎TMR的绵羊瘤胃液挥发性总酸含量极显著高于采食1.5倍营养水平和粉碎TMR的绵羊(P<0.01).据此认为:绵羊饲喂TMR,瘤胃液pH波动范围较小,有利于维持瘤胃内环境的平衡;饲喂1.5倍营养水平TMR,绵羊瘤胃液总氮、氨态氮、尿素氮和蛋白氮浓度升高,促进瘤胃微生物发酵,有利于提高绵羊生产性能.饲喂粉碎TMR,绵羊瘤胃液总氮、蛋白氮和尿素氮浓度升高,氨态氮浓度显著降低,微生物对蛋白的分解减少,过瘤胃蛋白的比例增加,从而提高了蛋白质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绵羊Ghrelin基因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GenBank中报道的绵羊Ghrelin基因mRN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甘肃肉用绵羊新品种选育群羔羊皱胃组织RNA为模板,采用RT-PCR技术扩增出绵羊Ghrelin基因并克隆到pMD18-T载体中进行测序验证.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其结构,并构建系统进化树,探讨了绵羊Ghrelin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结果表明:克隆的绵羊Ghrelin基因序列共409bp,包含完整的编码区序列,含有1个351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116个氨基酸;Ghrelin蛋白分子质量为12 975.74u,理论等电点为4.70,信号肽切割点位于第23~24位氨基酸之间,整条多肽链表现为疏水性,是一种典型的跨膜脂溶性蛋白;Ghrelin基因编码产物的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主要位于胞外(包括细胞膜),作为一种激素参与机体胁迫应答、免疫应答和转录调控.  相似文献   
19.
早期断奶羔羊饲粮的可消化性及对消化道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将平均35.5日龄的24只无角陶赛特羊(♂)与小尾寒羊&#215;滩羊(♀)的三元杂交一代断奶羔羊分为3组,每组♂1、♀7,单栏饲养;经15d预试后,正试期50d中分别饲喂不同消化能(DE)与粗蛋白质(CP)水平的强度育肥饲粮,Ⅰ组为0.9倍NRC,Ⅱ组为1.0倍NRC,Ⅲ组为1.1倍NRC水平;正试期第21~26天,从每组选5只母羔进行消化试验收集,测定各组饲粮的可消化性;正试期结束后,每组屠宰4只接近组体重均值的母羔,测定消化道发育状况。结果表明,经分析饲粮的DM、OM、CP和ADF表观消化率(DMD、OMD、CPD、ADFD)均随其营养水平提高而线性上升。饲粮Ⅲ的DMD与OMD显著高于Ⅰ(P〈0.01)和Ⅱ(P〈0.05);Ⅲ的CPD显著高于Ⅰ、Ⅱ(P〈0.01),Ⅱ也显著高于Ⅰ(P〈0.05);饲粮Ⅰ的ADFD极显著低于Ⅲ(P〈0.01)。钙与磷的表观消化率(CaD、PD)的变化与饲粮营养水平间规律性不强。饲粮营养水平对羔羊全消化道相对重(%宰前活重)和各胃室相对重(%全胃重)的影响不显著(P〉0.05);各组羔羊的瘤网胃相对重均达到成年羊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0~56日龄舍饲肉用羔羊前胃功能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甘肃肉用绵羊新品种选育群公羔(单羔)45只,分为9组,每组5只,分别于0,7,14,21,28,35,42,49和56 d屠宰、取样,测定与前胃功能发育相关的内容物相对重量、pH值及瘤胃内容物 VFAs、主要微生物消化酶等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羔羊瘤网胃内容物相对重量(%全胃内容物重量)在0~35 d呈线性增加(R2=0.93,P=0.00),在28 d时为61.54%,35 d时为76.87%;瘤胃、网胃和瓣胃均具有较低的pH值,分别为5.30~6.03,5.37~6.42和5.39~6.15;瘤胃以乙酸发酵类型为主导,内容物A/P为2.18~3.82,丙酸含量较高;瘤胃内容物中微生物蛋白酶、α-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性较高的日龄分别出现在21,7和14 d。在本试验条件下,羔羊在28 d时前胃功能发育已基本完成。舍饲并于7 d开始补饲的饲养方式下,于35 d或提早至28 d对羔羊开展早期断奶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