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9篇
农学   11篇
综合类   57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61.
蚕茧干燥配温工艺,是根据蚕茧干燥规律,遵循前高后低的原则,而关键在于恰当地把握各温度段的持续时间。研究认为:目前条件下,直干工艺总历时在4.5~5.0h为宜,其中各温度段的持续时间比应为:预热升温段占19.3%,105℃段占22.5%,100℃及每5℃降差后的各段,分别为:13.5%、13.1%、9.8%、10.7%、7.0%和4.1%;二次干配温应按烘次分设,其中头烘总需2.5h左右,又:预热升温段占31.3%,105℃段占36.7%,100℃段占22%,95℃作机动,以半干茧出灶烘率适宜为度,二烘共用3.0~3.5h,预热升温段占25%,90℃段占24.4%,85℃及以下各段分别为12.2%、13.9%、13.9%、6.7%和2.8%。  相似文献   
62.
大豆SSR检测体系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豆为试材,研究了大豆SSR检测体系中PCR扩增的各主要成分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确立了适宜的退火温度和反应体积,改进了PCR扩增程序和银染方法,进一步优化了适用于大豆的SSR检测体系.优化后的SSR反应体系为:10×Buffer 1.00μL、2.00 ng/μL模板DNA、0.15μmol/L SSR引物、150.00μmol/L dNTPs、0.50 U Taq酶、2.00mmol/L Mg2 ,加ddH20至终体积10.00μL.优化的PCR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3 min;94℃变性25s,47℃退火25s,72℃延伸30s,共35个循环;72℃延伸5min,4℃保存.优化后的检测体系更为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63.
不同栽培条件对水稻茎秆材料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对7个抗倒伏性有差异的水稻品种在2个施肥水平、2种栽培密度条件下,测定了茎秆的材料学特性。结果表明。品种间的基节折断弯矩M差异很大,新育成高产品种的基节折断弯矩均高于对照品种辽粳5号,原因是构成茎秆材料数量的增加。低氮处理使茎秆材质强度BS增加;稀植导致构成茎秆材料的数量增加。不同品种的茎秆材料学特性对稀植的反应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4.
试验结果证明,在接受了适宜(γ射线)照射剂量的水稻群体内,结实率高的植株突变发生机会较多;株内结实率不同的穗间,即主穗与分蘖穗间有同样机会出现突变性状.据此认为,在M1留种时应在结实较好的株穴上采种,并应同时在主穗和分蘖上采种.  相似文献   
65.
离子束生物效应的研究Ⅲ.氮离子束注入对粳稻的生物效应郭玉华,胡建成,刘世强,史维东,张国炳,马腾才(沈阳农业大学农学系)(大连理工大学“三束”实验室)离子束注入诱变是一种新型诱变技术。该技术在水稻等作物的诱变育种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结果。但所用试材大部分...  相似文献   
66.
适于SSR分析的大豆干种子中DNA快速提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寻大豆干种子中的DNA快速提取方法,以2个大豆品种的干种子为材料,在SDS提取液中加入蛋白酶K、NP-40、Tween-20情况下,并减少氯仿/异戊醇的抽提次数,研究对提取DNA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SDS提取液中加入3种试剂后,即使使用氯仿/异戊醇抽提1次,其DNA的OD260/OD280值也在1.8~2.0之间,能够满足SSR扩增模板的需求。说明此方法既可获得较高纯度的DNA,又可大大缩短大豆干种子中的DNA提取时间。  相似文献   
67.
水稻抗白叶枯病分子育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白叶枯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水稻白叶枯病分子育种包括白叶枯病抗性基因定位、克隆,白叶枯病抗生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抗白叶枯病基因工程育种和白叶枯病抗性基因资源创新与改良。目前已发现和鉴定抗白叶病基因22个,其中Xa1、Xa21基因已图位克隆。随着Xa1-xa24(t)基因等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开展,水稻白叶枯病分子育种也开始实现基因资源的定向操作和育种应用。  相似文献   
68.
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ee)是国内外重要害虫之一。在防治方法上当前主要是使用颗粒剂。本文就几年来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提出了适用于当前生产的颗粒剂的种类及其使用浓度,为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9.
试验分别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和水蒸汽蒸馏技术提取依兰香花挥发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挥发油提取率为3.9%,明显高于水蒸汽蒸馏技术挥发油得率3.0%。采用GC-MS方法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两种提取技术所得挥发油组成成分基本一致,确定出依兰香花挥发油成分有β-石竹烯、Germacrene D、苯甲酸苄酯、1,4,7,-Cycloundecatriene,1,5,9,9-tetramethyl-,Z,Z,Z-、以及乙酸薰衣草酯等近20种。试验表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更适用于依兰香花挥发油的提取,并且β-石竹烯可以作为衡量依兰香花挥发油品质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0.
大豆叶片DNA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大豆叶片为材料,对大豆基因组DNA提取方法中若干影响因子如提取液、提取液的浓度、蛋白质去除次数、提取步骤等进行比较研究,试图寻找大豆叶片DNA提取的最佳方法.结果表明,碱裂解法提取速度快,但提取的DNA量少,在SSR分析中,银染效果较CTAB、SDS提取液差,CTAB、SDS提取液均能得到较高质量的DNA;在1%~4%CTAB、SDS提取液浓度下,4%CTAB易使DNA产生降解,但不同浓度提取液提取DNA均可用于SSR分析;提取叶片重量在一定范围内时,随抽提次数减少,DNA浓度增加,纯度下降,但即使用氯仿/异戊醇抽提一次,也能够满足SSR分析的需要;不同提取步骤下,使用氯仿/异戊醇抽提2次后使DNA沉出后再溶解抽提2次和直接抽体4次相比,A260/A280值偏大,但A260/A230值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