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篇
农学   11篇
  5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茎蘖数的发育遗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采用数量性状的加性 -显性发育遗传模型分析了按NCⅡ交配设计的 2套籼型三系杂交水稻茎蘖数的发育遗传规律。结果表明 ,在不同的发育阶段中 ,茎蘖数均以显性效应基因的表达为主 ,环境和基因型互作会影响茎蘖数加性效应基因的表达 ,而对显性效应基因表达的影响不明显 ;随着发育进程的推进 ,茎蘖数在生长中期的杂种优势最强 ;加性效应基因和显性效应基因在茎蘖数发育的全过程中有选择地表达。分析不同发育阶段茎蘖数与有效穗数之间的相关性 ,发现优势强的群体紧密相关的时期提早 ,反之 ,则推迟 ;利用分蘖中期的杂种优势会导致最终生物产量的提高而降低成穗率。  相似文献   
32.
以新株型 (NPT)水稻为供试材料 ,特青和汕优 63为对照 ,从分蘖动态与形态解剖特征对 NPT水稻分蘖特性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NPT水稻具有分蘖力弱、分蘖期和有效分蘖期相对较长、低节位分蘖极少、平均有效穗少、成穗率高等特点 .分蘖原基解剖观察表明 ,NPT水稻各分蘖节均有腋芽原基发生 ,但高节位与低节位的芽原基发育存在差别 .低节位的芽原基绝大多数成为败育腋芽 ,有些低节位分蘖腋芽发育正常 ,但因其根原基发育不良或幼叶生长锥萎缩变形造成腋芽难以成蘖 .高节位的腋芽则发育良好 ,都能成蘖 .在试验中还观察到 NPT水稻顶芽发育良好 ,具有明显的顶端优势  相似文献   
33.
烟草六个重要性状的QTL定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烤烟台烟7号与白肋烟白肋21作为杂交亲本,后代自交衍生的127个F2和F2:3家系为材料,构建了全长3 483 cM包括26个连锁群、190个标记位点的烟草遗传连锁图谱。通过一年两地各3次重复的随机区组田间试验,测定烟叶烟碱、总氯、总钾、叶长、茎叶夹角、白粉病6个重要性状,采用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定位QTL并分析其遗传互作效应。结果检测到2个烟碱相关QTL、2个总氯相关QTL、1个总钾相关QTL、4个叶长相关QTL、茎叶夹角和白粉病相关QTL各1个,其中6个加性效应QTL和4对加加上位性效应QTL。这11个基因位点遗传效应中除加性效应外,上位性效应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4.
超级稻分蘖特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初步研究表明:(1)超级稻秧苗素质好,秧苗壮,假茎宽达0.6cm,比对照满仓515高25%,发根力强比对照高1.05倍,最长极比对照长46.9%,地上部干重平均为0.71g/株,明显高于对照。(2)少蘖大穗,成穗率高,8个外超级稻穗数在4~9之间,成穗率高达85%,比对照高18.5%经切片观察,结果表明,低节位分蘖芽1/0~3/0基本处于败育,而5/0,6/0,7/0的腋芽原基正常分化,且有大量的  相似文献   
35.
在福州与龙岩2个环境下,以烤烟品种‘台烟7号’与白肋烟品种‘白肋21’为亲本构建的127个F2:3家系为材料,对株高、叶长、叶宽、叶片数、分枝数、生育期和茎叶夹角7个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2种环境条件下,F2:3家系大部分性状分离明显,且基本符合正态分布,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是一个较为理想的QTL作图群体。F2:3家系内各性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分枝数变异系数最大,叶长、生育期变异系数最小,表明受环境影响较大。由各性状之间的相关分析得出:在2种环境下,21对性状中均有13对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大部分性状相关系数均大于0.3,说明F2:3群体主要产量性状间具有复杂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6.
温度胁迫下外引高羊茅活性氧代谢与细胞膜透性的变化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13  
通过聚类分析,将39个美国高羊茅草坪草品种初步分成5大类。在此基础上,从中选出具有该类典型特征的品种,研究了不同温度处理下叶片的活性氧代谢与细胞膜透性的变化。结果认为:丙二醛含量的增长与细胞膜透性的变化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在40℃高温胁迫下,过氧化物酶与超氧化物歧化酶相对活性的大小和丙二醛含量的增长率及细胞膜透性的变化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在0℃低温胁迫下,过氧化氢酶相对活性的大小与丙二醛含量的增长率和细胞膜透性的变化也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以活性氧代谢指标与细胞膜透性为证券耐性大小的依据,各类品种的耐热性大小顺序是Ⅰ类>Ⅴ类>Ⅱ类>Ⅳ类>Ⅲ类,耐寒性大小顺序是Ⅰ类>Ⅱ类>Ⅲ类>Ⅴ类>Ⅳ类。  相似文献   
37.
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在稗草的竞争干扰下,其产量损失可用Y=a+be-0.333x2数学模型来预测.水稻减产主要与稗草密度增大引起水稻单位面积分蘖数减少(Y=a+be-0.333x)有关.在作物—杂草系统竞争中,杂交水稻具有较高的竞争生长渐近线下限,因而是较好的竞争者.这是由于与常规稻相比,杂交水稻有分蘖力强、叶面积增长快、净光合作用强之特性。因此,认为杂交水稻在与农田杂草竞争中要比常规稻显示更强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38.
水稻籽粒发育过程中总氮含量的遗传及其与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水稻籽粒发育过程中不同时期总氮含量遗传及其与稻米品质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三倍体种子核基因、二倍体母体植株核基因的显性效应,共同控制着稻米灌浆始期、中期和后期的总氮含量,且以前者为主,随着发育进程的推进,作用程度加大。三倍体种子、细胞质和二倍体母体植株的遗传效应,均可明显影响稻米成熟期的总氮含量。控制稻米总氮含量表现的多种遗传效应基因在稻米各个发育时期均有新的表达。不同发育时期总氮含量与稻米品质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受不同遗传体系基因效应的控制。  相似文献   
39.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株高的发育遗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数量性状的加性—显性发育遗传模型分析了按 NC 交配设计的两套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株高的发育遗传规律 .结果表明 ,株高在不同发育阶段均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的共同控制 ,分蘖期以加性效应为主 ,抽穗期以显性效应为主 .随着发育进程的推进 ,抽穗期的杂种优势最强 .另外 ,株高在整个发育时期易受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 ,该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株高性状的表现  相似文献   
40.
农业生物技术与稻米品质改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农业生物技术,作为20世纪的新兴的技术,为稻米品质改良提供了有力的手段。本文就农业生物技术在稻米品质改良的初步应用及其今后大规模利用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