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7篇
林业   1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1篇
  12篇
综合类   64篇
农作物   16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小麦返白系在苗期受到4℃低温35~45d诱导后,表现自心叶白化的现象,已有研究表明白化心叶质体发育异常、类囊体膜结构降解。为了进一步研究返白系中质体基因的表达是否在低温下受到影响,以及细胞对低温的响应与信号传递是否受阻,本研究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持续低温条件下返白系(F)与对照矮变1号(A)苗期44个质体基因表达谱的差异,并分析外源ABA与Ca2+预处理对低温条件下12个质体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持续低温条件下,F与A展开叶与心叶质体基因表达模式显著不同,心叶中有14个质体基因的表达在返白系中持续下调;外源ABA预处理会诱导F多数质体基因表达上调,有5个基因cemA、clpP、petN、psbM和petD在F与A心叶中表现差异,其中psbM的差异最显著;低温条件下,外源CaCl2预处理显著上调F与A展开叶及A心叶质体基因的表达,却抑制了F心叶质体基因的表达。这些结果表明:在低温条件下F与A心叶质体基因的表达模式有显著差异,外源ABA与Ca2+预处理对F与A质体基因表达的影响不同,揭示了两个材料对ABA与Ca2+信号的响应与传递不同。  相似文献   
72.
为了研究ramosa2基因在小麦中的功能,以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中国春基因组为模板,玉米、高梁、水稻和大麦中ramosa2基因保守序列为参考设计引物,扩增到1条全长为771 bp的目的片段.序列分析表明,该核酸序列与高梁、玉米、水稻和大麦中ramosa2基因的同源性高达82.9%~95.2%;其预测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高粱、玉米、水稻和大麦ramosa2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79.2%~95%.  相似文献   
73.
小麦品质性状与一些生化性状的典型相关及逐步回归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选用18个品质差异较大的黄淮海优质小麦产业带国家小麦展示品种,研究出粉率、籽粒硬度、沉淀值、湿面筋含量等品质性状与面粉总蛋白质含量、总聚合体蛋白、大聚合体蛋白含量及比例等生化性状间的关系,旨在探讨小麦育种中利用一些简单、易测的生化指标筛选品质性状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小麦面粉总蛋白质含量、总聚合体蛋白含量和大聚合体蛋白含量3个生化性状对3个品质性状筛选指标即籽粒硬度、沉淀值和湿面筋含量有显著正向作用;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籽粒硬度(Y2)、湿面筋含量(Y4)和吸水率(Y5)的关键生化性状是面粉总蛋白质含量(X1)。湿面筋含量与面粉总蛋白质含量间量化关系为Y4=4.3054X1-18.5971,相关系数0.9992,达极显著水平;总聚合体蛋白含量(X2)、大聚合体蛋白含量占总聚合体蛋白含量的百分比(X6)是影响沉淀值(Y3)的两个关键生化性状,其回归方程为Y3=8.2784X2 0.4930X6-54.8929,相关系数0.7498,达极显著水平。本文还就以面粉总蛋白含量、总聚合体蛋白含量、大聚合体蛋白含量代替品质指标用于小麦品质育种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4.
人基质蛋白酶2(MMP-2)类血红素结构域原核表达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构建的人基质蛋白酶-2(MMP-2)类血红素结构域原核表达载体PET25b—PEX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筛选阳性菌落LB液体培养基培养,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产生的表达蛋白,大小约29kD,与预期大小相符。设置不同的IPTG诱导终浓度,诱导时间,诱导时菌液OD值和LB液体培养基的pH值,SDS-PAGE电泳和软件分析发现,当IPTG浓度为0.7mmol/L,诱导4h,诱导时菌液OD值为0.7时,实验能获得最高的PEX蛋白表达;5L大规模培养时,LB培养基pH值为7.5时,可获得较高的重组PEX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75.
经过对绿豆种子蛋白质乳化能力及乳浊液5种因素对乳化活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蛋白质的乳化能力随着蛋白质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浓度增加到一定值时,乳化能力达到最大值,之后蛋白质浓度再增加,乳化能力下降。形成乳浊液的5种因素对乳浊液的乳化活性都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6.
油菜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油菜作为世界范围内主要的油料作物,其油主要食用,其饼粕主要饲用,近年来人们对油菜的品质不断改良并且菜籽油也大量应用于化工,能源领域,转基因油菜也用来生可降解塑料的原油和生产昂贵的多肽,蛋白等药物,由地油菜用途的不断拓展,对其研究也不断深入。笔者对油菜产量,质量的提高,抗病性的加强,工业用油的开发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77.
马闻师  郭蔼光 《作物学报》1998,24(1):123-124
小麦返白系是研究小麦新矮源1号时发现的自然突变系,其特点是春季发生阶段性叶片白化,后又复绿,4月中旬后植株恢复正常,白化叶片达2~3片,复绿过程中长出新生绿叶,幼嫩白化叶片亦可复绿,返白系自发现以来受到多方重视并进行了多方面研究,结果表明:返白特性是母系遗传,白化的直接原因是叶绿素合成受阻.返白系返白期间蛋白质含量变化很大,随返白可溶性蛋白水解酶活性升高,在复绿过程中趋势又相反.返白特性的表达受外界环境(光,温,水等)影响,尤其以温度影响最大,没有低温就没有返白.鉴于以上研究,本文利用SDS-PAGE及IEF,SDS-PAGE双向电泳对返白系近白期间的叶片可溶性蛋白进行了分析,探讨返白系返白期间的蛋白质组分变化与返白的关系.  相似文献   
78.
选用在谷蛋白 Glu-1和 Glu-3的 5个位点 (除 Glu-A1位点外 )上均带有不同等位基因的小麦品种 Suneca和Cook的杂交 F4 代群体中谷蛋白各亚基位点均为纯合基因的 60个系 ,测定基因型不同的系间谷蛋白聚合体粒度分布和面粉揉面特性的变异 ,研究小麦谷蛋白聚合体粒度分布与面粉揉面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不同的谷蛋白基因型 ,其谷蛋白聚合体粒度大小相对分布 (即 UPP% )和面团形成时间 (即揉面曲线图峰值的和面时间 ,简写 PTM)均有显著差异。面粉的揉面曲线形状与其 UPP%值密切相关 ,UPP%与 PTM呈极显著正相关 ,与揉面曲线图峰高 (PHM)呈显著负相关 ;与面粉蛋白质含量 (FP% )相比 ,UPP%对 PTM和 PHM的影响更大些 ,可作为育种早代品质性状选择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79.
小麦叶片衰老态势核磁共振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建立了小麦的核磁共振活体检测体系,通过监测小麦叶片的T2弛豫特性、含水率以及叶绿素含量在灌浆中后期的日序变化,发现从叶片衰老初期至降解期,T2弛豫谱幅度和含水率变化不明显,平均T2弛豫时间持续增大,而叶绿素含量逐渐减小;到叶片衰亡期,T2弛豫谱幅度、含水率、平均T2弛豫时间以及叶绿素含量均迅速减小至最小值。由此可见,小麦叶片的T2弛豫谱幅度与含水率具有正相关关系,而平均T2弛豫时间与生理活性有关。最后根据叶片的T2弛豫特性,分析了核磁共振T2弛豫谱、磁共振T1加权成像以及T2加权成像等方法在评价小麦叶片衰老态势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80.
小麦返白系是源于冬小麦矮变1号的自然突变株系,表现为低温诱导的自心叶开始白化的现象,该性状受核基因与细胞质基因的共同调控.为了进一步揭示小麦返白系叶片白化的分子机制,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对返白系、白化转育小麦及对照材料的苗期心叶与展开叶的叶绿体基因表达谱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105个小麦叶绿体基因中,有50个基因在不同小麦材料和组织中表达水平基本一致,有55个基因的表达在材料间表现出差异.在展开叶与心叶组织间表达有差异的基因有39个,在白化材料与对照材料间表达有差异的基因有33个,在冬小麦与春小麦中国春间表达有差异的基因有36个,差异基因主要包括tRNA、核糖体大小亚基蛋白编码基因,参与光合系统组装和Cytb6f复合体的有关基因,以及NADH-脱氢酶亚基基因.上述结果揭示叶片发育阶段、白化现象,以及小麦的冬春特性都会调控小麦叶绿体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