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6篇
林业   20篇
农学   1篇
  6篇
综合类   67篇
园艺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对分布在浙江省境内的桐庐、松阳、浦江、仙居等4个样地的长叶榧(Torreya jackii)1年生叶片中的鞣质、生物碱、黄酮、游离蒽醌、绿原酸、皂甙、总酚等7种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样地长叶榧1年生叶片7种次生代谢产物总量以松阳的最高,仙居最低,其顺序为松阳>浦江>桐庐>仙居。不同样地长叶榧叶片的7种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差异较大,总鞣质、总生物碱、总皂甙、总酚的含量以松阳的最高,总黄酮、游离蒽醌的含量以仙居的最高,总绿原酸的含量以浦江的最高。不同样地7种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相关性不高。系统聚类分析显示,桐庐和浦江样地的地理位置最近,它们先聚在一起,再与其他样地相聚。  相似文献   
92.
猴头杜鹃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则新  周荣满  叶立新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2):5860-5862,5953
研究浙江省凤阳山猴头杜鹃(Rhododendron simiarum)种群的大小级、存活曲线和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不同样地猴头杜鹃的年龄结构不同,有稳定型或增长型、稳定型趋向衰退型以及衰退型等,总体上多数样地猴头杜鹃种群幼苗库数量较为丰富,种群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猴头杜鹃种群在群落中能得到稳定的发展。猴头杜鹃种群的分布格局呈集群型,这是由物种本身生物学特性和环境条件的综合影响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93.
浙江天台山落叶阔叶林优势种群结构与动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9,他引:12  
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变化”的方法对浙江省天台山落叶阔叶林优势种群的结构和动态进行了分析。结果是:多数落叶阔叶树种的龄级不完整,种群存活曲线不表现为线性关系,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常绿阔叶树种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或增长型,七子花种群和短柄种群的分布格局呈集群分布,其他多数落叶树种的分布格局呈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木荷和短尾柯的分布局呈集群分布,各优势种群从小树到大树群强度逐渐降低,种群呈扩散趋势。图2表2参9。  相似文献   
94.
青钱柳I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谈探  金则新  李钧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450-6451
采用改进的SDS法提取青钱柳基因组DNA,测试青钱柳ISSR扩增的最适退火温度,并采用单因素试验,测试了模板DNA、Mg2+、dNTP、BSA、引物\Taq酶6个因素对青钱柳ISSR扩增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适的退火温度为56.3℃;适宜的扩增体系为:10μlPCR反应体积中,1×Taq酶配套缓冲液浓度为(10 mmol/LTris.HCl,pH值9.0,浓度为50 mmol/LKCl,0.1%Triton X-100),12 ng模板DNA,浓度为1.5 mmol/LMgCl2,浓度为1.0 mmol/L4×dNTP,1mg/ml BSA,15 pmol引物,0.75 UTaq酶。  相似文献   
95.
不同生境夏蜡梅营养器官总酚含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国家2级保护植物夏蜡梅(Calycanthus chinensis)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生境中夏蜡梅各营养器官的总酚含量进行测定,并分析了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夏蜡梅各营养器官均含有总酚,3个样地均以叶片的含量最高,根的含量次之,一年生枝、二年生枝、茎的含量较低.叶片的含量是根的2倍.(2)夏蜡梅阴坡的叶、根、一年生枝等器官的总酚含量显著高于阳坡.(3)7个样地夏蜡梅叶片总酚含量为1.0004~1.2878 g·kg-1,平均为1.2464 g·kg-1,其高低顺序为前坑>大雷山Ⅱ>白水坞>大雷山Ⅰ>双石边>大明山Ⅱ>龙塘山.(4)通径分析显示,土壤有机质、氮、pH值对夏蜡梅叶片总酚含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濒危植物景宁木兰Magnolia sinostellata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光合能力的季节变化及适应机制,为种群的繁衍复壮和迁地保护等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2年生景宁木兰幼苗为对象,在3种光照处理下(100%全光照、40%全光照和10%全光照),对春季、夏季、秋季3个季节的光合特性指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  结果  ①春季100%全光照和夏季100%全光照、40%全光照下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②夏季100%全光照、40%全光照下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均显著高于10%全光照(P<0.05),而秋季100%全光照下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却显著低于40%全光照和10%全光照(P<0.05)。③夏季、秋季100%全光照下最大电子传递速率和磷酸丙糖利用率均显著低于40%全光照(P<0.05)。④100%全光照下光系统Ⅱ(PS 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在夏季、秋季分别为0.68和0.72。100%全光照下光化学猝灭系数和40%全光照下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在夏季均显著高于春季、秋季(P<0.05)。  结论  在100%全光照下,景宁木兰易受夏季高温和强光胁迫,致使叶片灼伤,秋季净光合速率明显下降,而适当遮光条件下,景宁木兰在3个季节均能维持较高的净光合速率。因此,在景宁木兰栽培过程中,建议光合有效辐射保持在自然光照强度的40%以上。图5表1参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