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3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72篇
林业   228篇
农学   152篇
基础科学   133篇
  107篇
综合类   1022篇
农作物   85篇
水产渔业   105篇
畜牧兽医   499篇
园艺   184篇
植物保护   7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秸秆-膨润土-PAM改良材料对沙质土壤磷素吸附解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提高沙质土壤保肥能力,降低磷素流失风险,以重庆市分布面积较大的冷沙黄泥为研究对象,将生物预处理后的作物秸秆与膨润土、聚丙烯酰胺(PAM)结合,配制成秸秆改良材料,探究了改良材料种类、添加量及配比等因素对沙质土壤磷吸附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Langmuir方程能很好地反映沙质土壤对磷的吸附。施加秸秆改良材料可以显著提高沙质土壤对磷的吸附率,降低解吸率;显著增加吸附常数(K)和最大缓冲容量(MBC),减小磷的最大吸附量(Xm)。油菜秆改良材料的改良效果比小麦秆更好。改良材料施用量越大或PAM水平越高,改良效果越明显。培养90天后,添加油菜改良材料(添加量为10 g/kg,配方中PAM水平为3%)对沙质土壤的改良效果最明显。本研究为秸秆应用于改良沙质土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2.
甘肃省降水的空间内插方法比较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气象要素的空间内插对于观测台站十分稀少,而台站分布又非常不合理的地区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然而在众多的气象要素空间插值方法中,并没有适合每一种气象要素的普适的最佳插值方法[1]。本文以甘肃省52个气象站及相邻省区18个气象站1961———1990年整编资料中的逐月降水量为数据源,选用了反距离加权方法(IDW)、样条函数方法(Spline)、趋势面方法(Treng)、Kriging等4种内插方法,进行了最优方法选取的探讨。交叉验证结果表明: 4种方法中,相对均方差(RMSE)的排列顺序为Kriging相似文献   
993.
口蹄疫是口蹄疫病毒在偶蹄动物中引发的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疾病,全世界范围内几乎每年都有口蹄疫暴发,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巨大。介绍了口蹄疫基因组结构和功能以及相关疫苗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994.
由于农业技术需求与供给严重脱节,农业科技组织体系运行机制的不足,以及农业科技组织生存环境不完善导致的组织绩效不佳,迫切需要进行整个农业科技组织体系创新,进而形成新的农业科技研发、运用与推广的供求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创新对策.  相似文献   
995.
人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的群体倍增次数(70~80次)是成体BMMSCs(30~40次)的2倍,分化能力优于成体干细胞.研究采取纵向剪开骨髓腔涮洗细胞法和全骨髓培养法分离2~3月龄流产胎儿BMMSCs,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筛选基础培养液和血清浓度并制作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织化学法鉴定细胞抗原标志,并通过核型分析和成瘤实验评估细胞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沿长轴剪开骨髓腔涮洗细胞法是获得2~3月龄人流产胎儿四肢长骨骨髓的实用方法.在实验范围内α-MEM(minimum essential medium alpha medium) 20?S(fetal cattle serum)是体外培养2~3月龄流产胎儿BMMSCs的最佳体系.分离的第3代BMMSCs除表达成体BMMSCs表面抗原标志外还表达Oct4、SSEA3和SSEA4,第6、12和24代细胞在对数增长期的群体倍增时间分别为34、36和40h,且均为二倍体核型、不成瘤.这证明2~3月龄人流产胎儿BMMSCs可以成为人类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研究理想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996.
野生薇菜人工驯化栽培及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薇菜(Osmunga japonica Thunb.)属蕨类植物门紫箕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黔东南州分布在海拔400~1800m的湿润山各、阴山林地或坡地、林缘草丛、疏林草甸、潮湿荒坡的酸性或微酸性土中。  相似文献   
997.
以不同种类地膜覆盖条件下辣椒菜园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传统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南方地区不同种类地膜覆盖对辣椒菜园土壤理化、生物学性状和细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南方地区蔬菜生产中利用不同种类地膜,尤其以聚乙烯为原料的白色透明地膜、黑色地膜和银色地膜不仅有助于提高辣椒耕作层土壤温度与含水量,而且对减缓土壤pH的下降具有显著效果。此外,在细菌门分类水平上,不同种类地膜覆盖条件下土壤细菌的优势菌群表现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细菌,其中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细菌的丰度最高;属分类水平上,不可培养细菌属、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溶杆菌属(Lysobacter)、芽孢杆菌属(Bacillus)、H16(Ralstonia eutropha)和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细菌是南方地区不同种类地膜覆盖土壤中的优势菌属。此外,地膜覆盖不仅降低了土壤中对环境条件要求苛刻的不可培养细菌的丰度,而且有助于溶杆菌属和芽孢杆菌属等部分具有促生功能细菌的积聚。上述结果表明:南方地区蔬菜生产中利用地膜并没有导致菜园土壤质量劣化,而且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持土壤健康。  相似文献   
998.
以产教融合为主线,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以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中心,进一步深化专业内涵建设,坚持立德树人。经过3年的建设,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省级以上优秀教学团队,建成一批优质微课程资源,建设一个融学生实习实训、教师科研、第三方检测、技能竞赛于一体的省级以上社会服务平台,把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建成人才培养特色鲜明,在全国同层次同类专业中具有领先优势,在世界同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高水平骨干专业。  相似文献   
999.
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作为城市绿化树种常会发生叶片黄化现象,既引起树木生长不良,也影响景观的美观度。本试验以张家港市主要街道两旁发生叶片黄化的樟树为研究对象,以叶片颜色正常的樟树为对照,通过采集叶片进行养分含量、SPAD值和酶活性等测定,诊断黄化叶片的营养特征。结果表明:黄化樟树叶片全磷含量比正常樟树的高,而全氮含量、全钾含量、SPAD值、活性铁含量、全铁含量、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含量比正常樟树的低;活性铁与全磷含量之间表现为拮抗作用,活性铁与全氮含量、全钾含量、SPAD值、全铁含量、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含量表现为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分析不同杂草防除模式对大葱产量及根际土壤生物学性状的影响,阐明不同杂草防除模式对菜园土壤肥力的影响机制,为构建杂草生态防控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葱为试验对象,设置3种杂草防除处理:不除草(CK)、人工除草(T1)和木糠覆盖(T2);并基于传统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杂草防除模式对大葱产量及根际土壤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处理T2显著提高了大葱产量和根际土壤中可培养的细菌及真菌数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6.5%、20.8%和33.3%,不同杂草防除模式对可培养放线菌数量的影响不显著;处理T2显著提高了大葱根际土壤β-葡糖苷酶和氨肽酶活性,但对磷酸酶活性的影响不显著;处理T2显著提高了大葱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但对微生物生物量磷的影响不显著;不同杂草防除模式下,细菌丰度指数ACE指数和Chao指数呈现T2T1CK的趋势;细菌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呈现CKT1T2的趋势,表明处理T2的土壤微生物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更高;门分类水平下,杂草防除处理提高了根际土壤中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细菌的比例,分别增加了28.08%、7.53%和74.59%;属分类水平下,处理T1和T2与对照相比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显著减少,分别减少了486.00%和925.00%。【结论】木糠覆盖防除杂草模式能够提高大葱的产量和改善大葱根际土壤的健康状况,适宜作为南方大田作物生产中杂草生态防控的管理模式进行规模化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