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13篇
  1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我国是甘蓝生产大国,总产量占世界的一半,然而我国甘蓝生产机械化水平并不高。目前,甘蓝生产过程中的田间耕整、播种、移栽、田间管理、土肥水管理、配套设施农业装备技术较为成熟,制约甘蓝全程机械化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收获机械化水平低、小型多功能收获机具欠缺。本文以国内外甘蓝全程机械化现状为主线,论述甘蓝生产的主要环节、难点技术、共性问题,对收获机械化进行技术分析,在分析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甘蓝生产机具发展模式与经验,提出甘蓝生产机械装备和技术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2.
针对现有中耕施肥机追肥深度不足的问题,研制3ZFS-520型中耕深施肥机,增加施肥深度,并就施肥铲进行仿真分析和改进设计。本研究利用土壤坚实度测量仪测量破土阻力,采用Creo 5.0对施肥铲进行建模后导入Ansys Workbench软件,分析破土阻力对施肥铲表面应力、应变及位移的影响,并对施肥铲的振动情况进行模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入土角取20°,入土隙角取7°,铲尖曲率半径取120 mm,铲体长度取600 mm,铲体宽度取15 mm时,施肥铲应力、应变、位移及振动情况均可满足要求。将施肥铲按仿真分析尺寸进行加工,并安装于3ZFS-520型中耕深施肥机,经试验测试,该施肥机各项作业性能指标满足行业标准要求,通用性及适应性强,施肥深度可达20 cm,作业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33.
不同有机肥替代模式对安吉白茶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月  赖建红  孙万春  曹芸 《茶叶》2021,47(1):35-38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常规种植、秸秆覆盖和种草覆盖三种有机替代模式对安吉白茶产量品质及土壤环境及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和种植鼠茅草模式均能提高安吉白茶产量和品质,产量分别提高4.22%和5.82%,酚氨比分别下降0.12和0.04,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3.79 g/kg和12.94 g/kg.种植鼠茅草还会增加...  相似文献   
34.
为了探索新型弓形虫疫苗的传递系统,本试验分别构建了细胞渗透肽VP22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融合表达的重组质粒(pcDNA-VP22-EGFP),以及细胞渗透肽VP22与3种弓形虫抗原融合表达的重组质粒(pcDNA-VP22-SAG1、pcDNA-VP22-GRA4、pcDNA-VP22-AMA1)。经PCR鉴定、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定后,将重组质粒pcDNA-VP22-EGFP转染COS7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和RT-PCR检测,验证VP22-EGFP基因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情况。PCR鉴定、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定结果显示所有重组质粒均构建正确。转染72 h后的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成功观察到绿色荧光。RT-PCR扩增得到了大小为1 449 bp的目的条带,与预期结果一致。结果表明,重组质粒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35.
甘蓝是我国叶类蔬菜的主要品种之一,我国甘蓝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但目前国内仍以人工收获为主,收获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作业质量差。为解决甘蓝机械化收获问题,对甘蓝物理参数和种植农艺进行测定,设计甘蓝双圆盘切根装置,主要包括起拔机构、柔性输送机构、切根机构等。起拔机构采用引拔杆配合拨轮的方式,柔性输送机构主要由柔性海绵构成,两输送带间隙略小于甘蓝球径,切根机构采用双圆盘割刀,既降低能耗,又平衡切根作业时的切割力。对甘蓝切根作业时起拔机构进行分析,确定起拔机构的拨叶片数量m=6,拨轮半径r=220 mm;根据甘蓝种植农艺和物理参数,确定柔性输送机构输送带中心距A=400 mm,间隙d_1=180 mm;对切根过程中的运动和受力进行分析,确定圆盘割刀直径D_2=200 mm,中心距L=195 mm,转速n=300 r/min,钳住角度α≈32.02°。通过田间试验得出拔取成功率86.7%,输送成功率91.6%,切根合格率93.7%。本文设计结果可为甘蓝收获装备的设计和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6.
茶园机械化耕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加快我国茶园机械化耕作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本文对茶园耕作的必要性作了简要的分析,对茶园耕作的方式进行了技术分类。并以茶园的耕作种类及需求为导向,分析了现有常见的几种茶园耕作施肥技术与机具特点。最后根据茶园的分类与耕作机械装备的适应性特点,给出了适合3种不同坡度茶园的耕作机械配置方案。本文为茶园耕作机械的选用提供了指导意见,对提升我国茶园耕作机械化水平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7.
蔬菜产业是直接关乎城镇居民"菜篮子"和乡村居民"钱袋子"的重要产业,其中叶类蔬菜在种植面积、产量以及人们平时的就餐中都占有较大比例。随着现代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蔬菜数量和质量的需求大大提高,叶类蔬菜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机械化收获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期业界观察邀请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的专家对已有机型进行研究,并结合我国叶类蔬菜生产情况,分析了叶菜收获机械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其研究方向,对实现叶类蔬菜机械化收获及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8.
2007年夏天,龙井市动物医院接诊一条贵妇犬,该犬全身的皮毛脱落得斑斑点点,有的上面还覆满了痂皮,尤其是嘴角和眼睛周围,布满了痂皮和脓疱以及一条条的血红的抓痕,全身散发着刺鼻的腥臭味。  相似文献   
39.
叶类蔬菜收获技术与装备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叶类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日益紧缺,叶类蔬菜生产机械化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深入分析了国内外叶类蔬菜收获技术与装备的研究现状,结合我国叶类蔬菜生产国情,剖析了我国叶类蔬菜收获机械化存在的问题,指出了该领域未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研发有序收获和带根收获技术与装备、提高收获装备通用性、开发智能化收获系统、加强种植农艺规范性、研究农机与农艺融合。  相似文献   
40.
为深入研究青毛豆作物荚-柄脱离分离特性,寻求影响分离效果因素的最优组合,设计了立式辊结构青毛豆分离试验装置。该试验装置由脱荚辊、输送机构、角度调节机构、间距调节机构、传动调速电机、脱荚调速电机等组成,采用电机驱动,链传动输送喂料,角度调节机构、间距调节机构、调速电机完成对脱荚角度、辊间距、辊转速无级调节。该文基于青毛豆受碰后产生冲击力克服青毛豆荚-柄连接力实现分离的原理,通过能量守恒原理建立了分离过程的碰撞能量模型,构建了荚-柄分离力学模型,基于此方程进行了定量分析,确定脱荚辊转速、喂料速度、辊间距为主要影响因素,并针对"萧农秋艳"、"豆通六号"品种开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作物品种对脱荚率与破损率影响较小,影响综合指标的主次因素排列顺序为:脱荚辊转速喂料速度辊间距,最优参数组合为脱荚辊转速600 r/min,辊间距18 mm,喂料速度0.3 m/s,此时脱荚率为99.0%,破损率为2.4%,综合性能明显改善。该文研究结果可为青毛豆收获装置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