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7篇
林业   73篇
农学   39篇
基础科学   39篇
  90篇
综合类   384篇
农作物   48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312篇
园艺   68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酒166是以自选系酒071为母本,以外引系701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新品种。2014 — 2015年在甘肃省玉米新品种早熟组区域试验中,酒166有9点(次)增产,2点(次)减产;2 a 11点(次)平均折合产量 10 440.0 kg/hm2,较对照品种金穗3号增产10.13%。2016年在甘肃省玉米新品种早熟组生产试验中,酒166平均折合产量9 367.5 kg/hm2,比对照品种金穗3号增产11.4%。酒166籽粒含粗蛋白93.3 g/kg、粗脂肪42.5 g/kg、粗淀粉736.2 g/kg、赖氨酸2.9 g/kg。抗轮枝镰孢穗腐病,中抗禾谷镰孢茎腐病,中抗红叶病。适宜在甘肃省高海拔早熟春玉米区种植。  相似文献   
992.
黑龙江省主栽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评价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水稻苗期接种稻瘟病病菌的方法,测定23个黑龙江省主栽水稻品种对黑龙江省5个水稻主要种植区的180个稻瘟病病菌菌株的抗性频率和联合抗病性系数。结果表明,供试的水稻品种对供试菌株的抗性总体表现较好,具有差异,平均抗性频率为78.03%,抗性频率最低的是龙粳21,最高的是龙粳42,差距达1.75倍。通过对品种组合联合抗病性系数分析可知,23个品种组合的联合抗病性系数(pathogenicity association coefficient,简称RAC)有差异,2个品种组合RAC最高的品种是龙粳42和龙粳40,最低的是龙粳21和龙粳29。  相似文献   
993.
包头南海湖沉积物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包头南海湿地的有机碳分布特点及碳库稳定性,以南海湖沉积物有机碳为研究对象,利用活性有机碳及其占总有机碳比例,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及碳库稳定性。结果表明:有机碳含量在垂向总体呈现随沉积物深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总有机碳含量在3.96~28.35 g·kg~(-1)之间,平均值为13.11 g·kg~(-1),活性有机碳含量在1.16~16.47 g·kg~(-1)之间,平均值为6.12 g·kg~(-1),活性有机碳含量占总有机碳含量的34.19%~54.64%。变异系数均在10%~100%之间,属中等变异,0~10 cm层、10~20 cm层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峰值集中在0~10 cm层,在8.91~28.35 g·kg~(-1)之间,平均值为16.52 g·kg~(-1),活性有机碳含量整体所占比例较大,有机碳易受到干扰,碳库稳定性较低,但整体以惰性有机碳含量为主,亦属稳定碳库;水平分布总体呈现从湖心向四周逐减的规律,但进水口和芦苇区的有机碳含量较高,活性有机碳以湖心为最高,总有机碳含量越高,活性有机碳含量也越高,湖心小岛处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含量的44.16%,湖心处为43.47%,但芦苇区总有机碳含量最高,而活性有机碳含量却较低,活性有机碳含量占总有机碳含量的39.78%,以稳定的惰性有机碳为主,属稳定碳库,表明芦苇对碳库稳定较为有利。研究表明,沉积物碳库稳定性受芦苇区和人为活动影响,随着沉积物深度的增加碳库稳定性增强。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山西省油松林生产力动态变化规律,以潜在生产力为目标,对油松人工林生产力提升空间进行预测,为区域林分提质增效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采用分层法和收获法,结合相对生长模型建立油松单木生物量回归方程;采用"累积法"和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估算林分现实生产力和潜在生产力。[结果]油松林生产力与林龄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林龄的增加,油松林生产力先增加,成熟期开始下降,全省油松林现实生产力平均为4.462t/(hm2·a);乔木层生产力幼林龄期最小,贡献率占72.17%,随着林龄增加,生物量总量继续增加,生产力在近熟林晚期开始下降;草本层贡献率最大值出现在幼龄林期21.16%,而后逐渐降低,相反,灌木层生产力贡献率逐渐增大,林分成熟初期其贡献率超过草本层,是林分结构调整关键期;油松林平均潜在生产力为8.422t/(hm2·a),以此为目标,油松林生产力提质增效至少有32%的空间。[结论]山西省油松林生产力提质增效空间为32%,油松林生产力首要限制因子为降雨。  相似文献   
995.
以红果番茄‘戴维森’(Dv)和粉果番茄‘罗拉’(La)为接穗,以‘Anta-T’(At)和‘Midako’(Md)番茄为砧木进行嫁接,研究了不同穗砧组合不同发育时期果实糖组分含量、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及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砧木可显著影响接穗果实的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且与接穗间存在显著交互作用。花后30 d,Dv/At果实蔗糖含量较Dv/Md高8.06%,La/At和La/Md之间无显著差异。花后110d时,Dv/Md果糖含量较自根嫁接苗低20.66%,La/Md却与自根嫁接苗无显著差异。不同嫁接组合果实中糖分含量差异与蔗糖代谢酶活性密切相关,果实糖分差异在发育前期主要受到接穗对酸性转化酶活性的调控作用,发育后期主要受到砧木对蔗糖磷酸合成酶和中性转化酶活性的影响。不同穗砧组合的果实中氮、磷、钾、钙、镁和铁含量差异显著。曲线估计分析显示,果实中氮和磷含量与蔗糖酸性转化酶和中性转化酶活性以及果糖、葡萄糖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与蔗糖含量成显著正相关。因此,在嫁接栽培促进番茄提质增产过程中,氮、磷养分管理应与砧木吸收特性相协调,从而避免氮、磷吸收增多引起番茄果实糖度和风味降低。  相似文献   
996.
广西巴马小型猪附睾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广西巴马小型猪附睾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体系,利用微量液体组织块贴壁法原代培养分离附睾成纤维细胞,进行常规传代培养、冷冻和复苏,并通过接触抑制和解除抑制研究细胞的增殖能力,以及通过免疫荧光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法成功分离获得广西巴马小型猪附睾成纤维细胞,并可以大量传代和冷冻,目前已经传至55代以上,生长良好;冷冻复苏和接触抑制解除后仍可以正常培养和传代;细胞免疫荧光检测,波形蛋白表达阳性.可见,通过微量液体组织块贴壁法能成功分离得到广西巴马小型猪附睾成纤维细胞,在体外能稳定培养和传代.  相似文献   
997.
为了进一步优化现有的猪卵胞质内精子注射(ICSI)体系,探讨了ICSI操作时间对猪ICSI胚胎早期发育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囊胚形成率随着ICSI操作时间的延长而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其中卵母细胞在体外4 h内完成ICSI组的囊胚形成率(5.90 %)显著低于其他3个处理(P<0.01).可见,ICSI操作时间越长,其胚胎早期发育率越低.  相似文献   
998.
为探讨不同来源的促性腺激素对猪卵母细胞早期孤雌发育的影响,将猪卵母细胞置于添加有不同来源促性腺激素(分别来自美国Sigma公司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成熟液中体外成熟40~44 h,成熟卵母细胞经化学孤雌激活后放入胚胎培养液中继续培养,分别于第48小时和第168小时统计卵裂率和囊胚发育率。结果发现,成熟液中同时添加0.5μg/mL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产的促性腺激素(FSH和LH)的卵裂率和囊胚发育率均略高于其他处理组,分别达到(65.68±24.13)%和(28.41±18.74)%;在囊胚细胞数方面,无论是添加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还是Sigma公司生产的促性腺激素,均以添加浓度为0.5μg/mL时的囊胚细胞数最高。结果表明,两种来源促性腺激素对猪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后早期发育的影响无显著差异,说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产的促性腺激素(FSH和LH)能有效促进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进一步孤雌发育效果,且以在成熟液中同时添加0.5μg/mL FSH和0.5μg/mL LH为宜。  相似文献   
999.
为探讨IVM液中FSH+LH添加方式、半胱氨酸和表皮生长因子(EGF)不同浓度对猪IVM卵母细胞早期孤雌发育的影响,将在不同成熟体系中IVM 44 h后的卵母细胞经化学激活后放入NCSU-23中培养,分别于第2、7天统计分裂率和囊胚发育率.结果表明:①IVM液添加有FSH+LH且在培养22 h后更换添加有FSH+LH的IVM液继续培养22 h,其分裂率(83.76±9.95) %和囊胚发育率(23.49±7.74) %显著高于添加FSH+LH连续培养44 h、中间不换液的处理(P<0.05);②IVM液中添加1.2 mmol/L半胱氨酸的囊胚发育率(28.13±10.9) %显著高于添加0、0.3、0.6 mmol/L半胱氨酸的处理,差异显著(P<0.05);③IVM液中添加10 ng/mL EGF的囊胚发育率(23.49±7.74) %显著高于其他浓度处理(P<0.05).可见:在该研究条件下,IVM液添加有FSH+LH且在培养22 h后更换添加有FSH+LH的IVM液继续培养22 h,并添加1.2 mmol/L半胱氨酸、10 ng/mL EGF,有利于促进猪IVM卵母细胞早期孤雌发育.  相似文献   
1000.
猪手工体细胞核移植电融合/激活参数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猪体细胞核移植中电融合及联合化学激活对猪重构胚发育能力进行探讨,为广西巴马小型猪的手工克隆搭建平台.利用手工克隆(HMC)技术对猪体细胞核移植胚胎采用不同的电融合方法和融合后化学激活不同时间,研究猪手工克隆胚胎的发育能力.结果表明:(1)对重构胚进行一步法电融合时,参数2(180 V·mm-1,30μs×1次)与参数1(160·mm-1,30 μs×1次)两组间的融合率差异显著(65.31%VS 58.33%,P<0.05);(2)对重构胚进行两步法融合时,参数3(第一次:180 V·mm-1,10μs×1次,融合60 min后进行第二次融合;第二次:85V·mm-1,80 μs×1次)和参数4(第一次:200 V·mm-1,10μs×1次,融合60 min后进行第二次融合;第二次:85V·mm-1,80μs×1次)两组间的总融合率差异不显著(75.88%vs 81.20%,P>0.05);(3)采用参数4与采用参数2融合的重构胚其分裂率和囊胚率均差异不显著((79.98%vs 72.66%)和(13.14%vs 9.36%),P>0.05);(4)在电激活和CHX+CB联合激活4、5、6 h这3组中.其分裂率和囊胚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相对而言,重构胚采用参数4的两步融合法和CHX+CB激活5 h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