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林业   9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江苏沿海东濒黄海,北起苏鲁交界的绣针河口,南抵长江北口,西部以通榆运河、通扬运河、盐河、新沭河为界。全区辖4个市19个县区,总面积2.6×10~4km~2,占全省总面积的24.8%,人口145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22%。大陆海岸线长953.8km,岛屿海岸线长27km。海岸平直,除连云港附近山体紧连海边,形成港湾外,全属低平沉积海岸,约有94%为淤泥质海岸。其中,淤涨性海岸长达360km以上,形成大面积滨海平原,海拔高度一般在2~5m,局部地区在1.5m以下。土壤母质系江淮、黄河冲积物和海相沉积物组成。土壤和地下水含盐量与海岸平行呈带状分布,由东向西逐步脱盐。盐分以氯化钠为主。土壤含盐量南部垦区一般在0.1%以下,  相似文献   
22.
<正>玉米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玉米的种植技术会直接影响到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应高度重视玉米的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的防控技术。本文对玉米的高效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控技术进行分析,希望对提升玉米产量有所帮助。1玉米高效种植技术1.1科学选择玉米品种想要提升玉米的产量和品质,首先要注重玉米种子的选择。在选种过程中,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气候状况,根据玉米的生长周期进行科学选种。应选择生命力顽强的  相似文献   
23.
绿色防控技术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随着我国的社会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也使得我国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农产品的健康性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而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玉米一直是我国主要的农产品之一,通过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应用绿色防控技术,不但可以有效的解决各种病虫害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同时还可以有效的提升玉米品质,为我国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玉米产品。一、绿色防控技术的简述绿色防控技术在我国第一次被提出  相似文献   
24.
【目的】 筛选猪链球菌血清3型疫苗候选菌株,制备猪链球菌3+9型二价灭活疫苗并评估其在BALB/c小鼠上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 从发病猪病料中分离猪链球菌血清3型菌株,通过蜡螟幼虫和BALB/c小鼠模型筛选出强毒株作为疫苗候选菌株,并对候选菌株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将筛选得到的3型疫苗候选菌株和前期筛选的9型疫苗候选菌株灭活浓缩,使其抗原浓度为2×1010 CFU/mL,无菌检测后将浓缩抗原液按1:1配比混合,再混合抗原与Summit Poly Solution佐剂按4:1比例混合,制备猪链球菌3+9型二价灭活疫苗,疫苗中猪链球菌血清3和9型含菌量均为2×109 CFU/mL。将制备的疫苗免疫6周龄BALB/c小鼠,首免后第14天进行二免,二免后第14天进行攻毒。同时设立商品化疫苗免疫组和阴性对照组,评估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保护效果。【结果】 PCR鉴定结果显示,23株临床分离株均为血清3型猪链球菌,依次命名为KQ3-1~KQ3-23。分别通过蜡螟和小鼠进行初筛和复筛,筛选到强毒株KQ3-1。毒力基因检测显示,该菌株基因型为gapdh/sly/fbps-/orf2-/mrp-/89K-/gdh/epf-;生长曲线显示,该菌株在37 ℃培养8~10 h时生长达到对数生长后期;BALB/c小鼠致病性结果显示,腹腔接种12 h内可引起小鼠精神萎靡、扎堆、毛发耸立、运动迟缓、死亡等临床症状,该菌株的LD50为5.2×107 CFU/只。制备的疫苗免疫小鼠后,小鼠精神状况、采食等均正常,疫苗注射部位无肿胀、硬块等不良反应,无死亡发生,表明该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免疫后进行猪链球菌血清2型菌株ZYS、猪链球菌血清3型菌株KQ3-1和猪链球菌血清9型菌株YT攻毒,对照组死亡率分别为90%、100%和100%,猪链球菌3+9型二价灭活疫苗免疫组保护率分别为30%、80%和70%,商品化疫苗组的保护效果分别为70%、0和10%。【结论】 本研究研制的疫苗能对猪链球菌血清3和9型强毒株提供良好的免疫保护,该疫苗具备疫苗市场开发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25.
26.
金清 《当代农业》2009,(22):58-58
嗅觉——家用煤气中掺有臭剂,漏出时会有臭味。 视觉——煤气外泄,会造成空气中形成雾状白烟。 听觉——会有“嘶嘶”的声音。  相似文献   
27.
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古城东的隆庆关,有一个被认为是世界上发现的惟一一块记载“鸟道”的石碑———“鸟道雄关”。参加国际鸟类环志研讨会的中外专家和观光的海内外游人无不赞美这里的奇观,而当地人赞不绝口的却是在这里执勤的大理州森林支队“森林卫士班”的战士们,用巍山县林业局局长茶正贤的话说:“我们有今天这样人与自然的和谐,多亏了武警森林官兵。”“百鸟朝凤”的传说“鸟道雄关”位于云南省森林总队大理州支队防区内,古丝绸之路和国际候鸟迁徙的通道交汇于此。作为标志物的“鸟道雄关”石碑,高0.17米,宽1.7米,厚0.1米,碑字隶书,字体…  相似文献   
28.
东北酸菜和朝鲜族辣白菜是以白菜为主要原材料的传统蔬菜发酵食品。因其加工工艺不同,发酵体系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差异,其风味特性和质地也随之发生变化。本研究以白菜为主要原料分别制作东北酸菜和朝鲜族辣白菜,研究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动态变化规律,综合分析不同辅料和加工工艺对微生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明串珠菌属是蔬菜发酵食品发酵初期主要优势微生物,发酵至8天时明串珠菌数量达到最高,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明串珠菌数量逐渐降低,发酵至28天时酸菜明串珠菌数达到3.5×10~2cfu/mL,而辣白菜发酵20天后未检测到明串珠菌。酸菜发酵初期乳酸菌呈上升趋势,发酵至4天时数量达到1.1×10~8cfu/mL,发酵至28天时仍有乳酸菌检出。辣白菜中的乳酸菌发酵至8天时,数量达到2.1×10~(10)cfu/mL,之后呈缓慢下降趋势,发酵至20天时,乳酸菌不再能检测到。因原料和加工工艺的不同,酸菜和辣白菜发酵过程中的明串珠菌数量和乳酸菌数量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酸菜和辣白菜的pH值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东北酸菜的pH在发酵过程中由5.46下降到了3.61,朝鲜族辣白菜的pH由5.73下降到了3.74,且辣白菜的pH值下降速度显著高于酸菜。  相似文献   
29.
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的方法,研究了重度酸雨处理、中度酸雨处理和酸雨对照处理对这两种针叶植物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气体交换参数以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4.0时,酸雨胁迫对马尾松和杉木幼苗的地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在不同酸雨处理下,马尾松幼苗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从大到小依次是pH5.6>pH4.0>pH2.5;杉木幼苗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从大到小依次是pH2.5>pH4.0>pH5.6,说明这2种植物幼苗的光合能力受到影响;Fv/Fm和Fv/Fo随着酸雨酸度的增加而减小,变化趋势是pH5.6>pH4.0>pH2.5,说明在pH 2.5的酸雨胁迫下,两种针叶植物幼苗叶片受到胁迫,叶绿素分子捕获激发能的效率和PSⅡ潜在活性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30.
为了调查延吉市场犬胴体的弓形虫感染情况,用间接ELISA法检测了来自延吉市某狗场的72份被检血清。结果显示:在72份血清样本中,共检出11份阳性血清,血清弓形虫抗体总阳性率为15.28%。在40份雄性犬血清中,检出7份阳性血清,阳性率为17.5%;在32份雌性血清中,检出4份阳性血清,阳性率为12.5%,但两者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本调查首次证实了延吉市场的犬胴体存在弓形虫感染,这将对人畜造成潜在的威胁,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