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林业   5篇
农学   5篇
  5篇
综合类   14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31.
在干旱荒漠区引种了6种4年生云杉属植物,通过3 a的抗寒性、抗旱性、耐盐碱性、抗病虫性观测,建立生长适应性评价体系,并对几种云杉生态适应性进行综合排序。结果表明,蓝云杉保存率最高,白杄、白云杉次之,红皮云杉、欧洲云杉较差;蓝云杉、白云杉和白杄的平均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大于川西云杉、红皮云杉和欧洲云杉。欧洲云杉和红皮云杉抗旱性较差,其余均具有较强的抗旱性。欧洲云杉抗寒性最差,其次为红皮云杉,其余种抗寒性相对较强。通过各项指标打分及综合分析认为蓝云杉、白杄适应性较强,可作为干旱荒漠区理想的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32.
采用时空互代方法,以祁连山青海云杉人工林(70年代、2002年)、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群落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变化及其与天然林之间的异同性。结果表明:其群落物种组成、生活型谱、物种多样性及乔木层林木径级分布均存在较大差异。1)70年代人工林出现了35个种(分属于19个科32属),2002年人工林出现27个种(分属于14科24属),天然云杉林样方内出现了40个种植物(分属于19科35属);3种林地面芽植物种数均最多,其百分比值均在50%以上。2)3种林乔木层均为青海云杉;在灌木层中,2002年人工云杉林中尚未出现任何灌木,天然林和70年代人工林中有多种灌木出现,且天然林所有多样性指数值均大于70年代人工林,尤其是物种数、丰富度指数及均匀度Jsw指数分别是70年代人工林的2.17、2.07倍和3.06倍;在草本层中,3种林除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Jsw差异显著(P<0.05)外,其余指数两两之间差异不显著。3)天然云杉林乔木层林木胸径主要分布在10~20 cm之间,树高主要分布在10~30 m之间,其林木株数在不同径级、不同高度分布均趋向于对称性概率分布;70年代和2002年云杉人工林乔木层林木地径分布在6.0~8.2 cm和2.3~3.2 cm之间,树高分布在3.0~3.7 m和1.0~1.5 m之间。这说明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发育过程中,乔木层植被组成稳定、个体生长缓慢,而灌木层和草本层植被组成随人工林造林时间延长出现阶段性变化。  相似文献   
33.
六盘山林区华北落叶松天然更新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模拟华北落叶松天然更新试验,对4种不同处理(枯枝落叶层上播种、裸地上播种、枯枝落叶层上开沟播种、种植幼苗)的种子萌发量和幼苗存活率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阳坡各处理样方中种子萌发量高于阴坡;开沟播种能明显增加华北落叶松种子萌发量,而在去除枯枝落叶层的裸地上播种和直接在枯枝落叶层上播种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种子萌发量和林分密度呈显著性负相关关系.阴坡不同林分之间的幼苗存活率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30年>20年>10年,说明华北落叶松在六盘山不能天然更新的主要原因是刚萌发的幼苗不能成功越冬;同时,林分密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种子萌发;2年生华北落叶松幼苗能够成功越冬.  相似文献   
34.
采用空间替代时间方法,以柽柳灌丛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民勤绿洲边缘地下水深对柽柳灌丛的生长、演变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地下水位的不断下降,柽柳灌丛逐渐衰退,以白刺、红沙为主的荒漠植物逐步发展为优势种群。柽柳生长的最适生态水位2~3 m,生态警戒水位4 m,死亡临界地下水位10 m。当地下水位10 m,降水和地下水共同作用导致组成柽柳灌丛的物种数最多。当地下水位下降到10 m以下,生长在固定沙丘上的柽柳衰退速度快于半固定沙丘。  相似文献   
35.
干旱荒漠区樟子松幼苗生长规律及管理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樟子松种子播种后,随着幼苗的出土,主根即以较快的速度下扎,2个月后幼苗根系已深入到10 cm以下的土层,抵抗力相对增强。樟子松播种苗和移植换床苗生长表现为第一、第二年生长缓慢,第三年高生长和地径生长均迅速增加,进入速生期。苗木抚育管理中,春、夏季樟子松生长高峰期需水需肥量大,应及时灌溉和施肥,秋季苗木生长变缓,应适当控水控肥,以促进苗木木质化。幼苗越冬管理中的方法为土地冻结前灌溉、覆沙、覆土,笠年春季一般到4月中旬气温稳定时除去覆土。  相似文献   
36.
为了进一步探明自然风成沙纹形态的形成、发育过程,该文通过野外观测和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自然风成沙纹的形态特征及其与地表沙物理性状的关系,并构建了沙纹形态特征与地表沙颗粒机械组成及容重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沙纹波长、迎风坡长、背风坡长和高度相互之间呈线性关系,与地表沙机械组成中粒径为3~1 mm、1~0.25 mm和0.005~0.001 mm的颗粒组成之间呈多元线性函数关系,与地表沙容重之间呈三次函数关系;地表沙的平均粒径越大,其形成的沙纹越高,波长也越长;相反,平均粒径越小,其形成的沙纹越细小,波长也越短;在自然风成沙纹的形态塑造过程中,粒径为1~0.25 mm的中粗沙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37.
采用Li—6200光合分析仪对沙地一年生植物种沙米的Pn进行了日变化和季节变化测试,结果表明:沙米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其Pn第一峰值和第二峰值分别为13.38μmol/(m2·s)和9.428μmol/(m2·s)。沙米Pn在季节变化中平均高峰值在7月份为7.3428μmol/(m2·s)。沙米的光补偿点较低为127.3μmol/(m2·s)。在生长季节中沙米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平均值为0.5707,最大平均值出现在6月份为0.7145。经对沙米Pn及其多项影响因子的相关分析,得出:沙米Pn与其因子QNTM、EAIR、TRAN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与CINT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并得出沙米Pn及影响因子之间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