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4篇
园艺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中9优547无盘旱育秧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中9优547的无盘旱育秧技术,包括苗床选择、培肥整地、适时播种、包衣匀播、苗床管理和大田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水稻丰产丰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针对早稻生育期间灾害性天气,提出了适时播种、保温育秧、合理施肥、注重管水的预防措施;要求做到寸水返青、薄水分蘖、适时晒田、足水养胎、有水抽穗、湿润灌浆、干田割谷。  相似文献   
23.
不同氮磷比例对玉米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生产实践表明,化肥的增产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在化肥施用上普遍存在着利用率偏低、增产不增收的现象.为此,在在田间条件下,应用15N示踪法研究玉米施用氮肥后,氮素的运输、分配及其经济利用,为科学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4.
对黄冈市农业科学院2011年的22个晚籼稻新组合(不包括对照金优207))的产量、株高、生育期、结实率和稻米品质的鉴定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增产的组合占55%,减产组合占45%,且产量与株高、生育期成正相关;结实率与产量及亲本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生育期与亲本的不育系没有明显的关系,与恢复系有关;米质的优质率达77%,并与亲本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5.
对农业部至2010年认定的80个超级稻品种的抗瘟性进行初步分析与评价的结果表明,抗性强的品种占25%,抗性弱的品种占75%;粳型品种的整体抗性优于籼型品种;从认定年份看,近两年认定的超级稻品种的总体抗性弱于前三年认定的品种,即稻瘟病抗性未见改善迹象。育种上应借助现代生物学研究方法和技术,发掘抗源,加快广抗、久抗品种选育与应用,栽培上要注重推广和运用抗瘟品种为主的稻瘟病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6.
广两优15是黄冈市农科院用广占S与自育R15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2010年通过湖北审定.介绍了广两优15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栽培、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7.
介绍了杂交早稻E两优32的栽培及制种技术,栽培技术包括播种移栽、合理密植、科学管理水肥、病虫害防治和及时收获;制种技术包括合理安排播插期、培育壮秧、适时移栽与栽足基本苗、做好肥水管理、预测并调控花期、喷施赤霉素与人工赶粉、防治病虫害、除杂保纯。  相似文献   
28.
29.
黄科香1号是由黄冈市农业科学院选育,通过改良黄华占的稻瘟病抗性和米质形成的高档优质常规稻(Oryza sativa L.)。研究了直播条件下该水稻品种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等直播关键技术,旨在为直播稻绿色低碳栽培关键技术及节本丰产高效栽培模式的示范推广提供技术支撑,以便挖掘增产潜力,提高稻谷品质,增加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30.
两系杂交中稻新品种广两优16于2013年4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在两年的湖北省区域试验中比对照扬两优6号增产1.45%,米质综合评价达国家2级优质稻谷标准,全生育期140.1 d,稻瘟病综合指数为5.9,优于对照扬两优6号的7.2,适合湖北省除鄂西山区等高海拔外的所有地区及长江中下游作中稻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