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3篇
  免费   162篇
  国内免费   209篇
林业   353篇
农学   304篇
基础科学   217篇
  322篇
综合类   2133篇
农作物   220篇
水产渔业   139篇
畜牧兽医   1126篇
园艺   356篇
植物保护   194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75篇
  2022年   172篇
  2021年   182篇
  2020年   167篇
  2019年   266篇
  2018年   241篇
  2017年   151篇
  2016年   183篇
  2015年   176篇
  2014年   396篇
  2013年   265篇
  2012年   288篇
  2011年   293篇
  2010年   295篇
  2009年   332篇
  2008年   278篇
  2007年   242篇
  2006年   235篇
  2005年   188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猪喘气病又称地方流行性肺炎,是由猪支原体感染引起的猪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也是猪呼吸道综合征的主要原发性疾病和继发性疾病.其单纯感染主要导致猪咳嗽和气喘,几乎无死亡发生,但临床上常见于猪瘟、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等病毒性疾病或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等细菌性疾病混合感染,从而导致较高的死亡率.耐过猪主要表现为生长受阻,发育缓慢,饲料利用率降低,甚至成为僵猪.  相似文献   
82.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吉林省各县市的兽医实验室也在不断的完善和进步,各种仪器更新换代,使我们的化验结果更加精确,也更具有权威性。由于检测数量的增加,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也给我们的工作中带来了很多的困扰。  相似文献   
83.
牛趴窝病是养牛生产中较为常见的病种,在各地均有不程度的存在。特别是2010年入冬以来.发病数量与往年比相对增多.也出现了一些死亡病例.给农户从事养牛生产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为解决养牛生产存在的这一问题.我们在开展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共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4.
本研究旨在探讨鱼油对高脂日粮饲喂小鼠发情周期和机体代谢产热的影响。试验选用36只4周龄C57BL/6 J雌性小鼠,随机分成3组(n=12):对照组、高脂组和高脂+鱼油组。对照组饲喂标准啮齿动物饲料(AIN-93G),高脂组和高脂+鱼油组分别饲喂高脂日粮(脂肪提供60%能量)和添加5%鱼油(等能替代猪油)的高脂日粮。试验期间,对小鼠体组成(12周龄)、整体代谢(16周龄)、褐色脂肪温度(18周龄)、体核温度(直肠温度,18周龄)和发情周期(20周龄)等进行检测。试验结束后,眼球采血分离血清,检测促卵泡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和雌二醇(estradiol,E2)的水平。此外,采集皮下脂肪、腹部脂肪和肩胛间褐色脂肪,称重并使用Western blot检测脂肪组织中产热相关基因的蛋白表达(UCP1、Cyto C),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褐色脂肪组织中产热基因的mRNA表达(UCP1, PRDM16,PGC1α,Cidea,Elovl3)。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高脂日粮显著增加了小鼠的体脂含量(12周龄)及皮下和腹部脂肪的沉积量(21周龄)(P<0.05),而添加鱼油显著降低了高脂饮食引起的体脂含量增加(P<0.05)。另外,高脂日粮导致小鼠的发情周期紊乱,伴随着周期延长、发情期缩短,以及血清中FSH和E2的水平降低(P<0.05),而添加鱼油可缓解高脂日粮导致的小鼠发情周期紊乱,提高血清中FSH和E2的水平(P<0.05)。同时,添加鱼油可增加高脂饲喂小鼠肩胛间褐色脂肪(interscapular brown adipose tissue,iBAT)和腹股沟白色脂肪(inguinal white adipose tissue,iWAT)中产热相关基因的表达(P<0.05),进而促进iBAT激活/产热和iWAT褐色化。结果提示,日粮鱼油可缓解高脂日粮导致的发情周期紊乱,可能与BAT激活和WAT褐色化造成的机体代谢产热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85.
旨在构建以乙肝核心抗原(HBcAg)为载体呈现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S1抗原表位的病毒样颗粒。将PEDV S1蛋白中含B细胞表位的270 bp片段插入到HBcAg主要免疫显性区域(MIR),构建重组质粒pET-32a(+)-HBcAg-PEDV S1,转化到感受态细胞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SDS-PAGE鉴定纯化后的重组蛋白,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结构。结果显示,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ET-32a(+)-HBcAg-PEDV S1,并在BL21(DE3)中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纯化、复性后的重组蛋白经过2%磷钨酸负染后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到病毒样颗粒结构。HBcAg-PEDV S1重组蛋白能够自发形成病毒样颗粒,在原核表达中,乙肝核心抗原可作为载体呈现PEDV S1抗原表位,为今后新型PED疫苗的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86.
以猪瘟野毒E2蛋白为包被抗原、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猪瘟野毒单抗作为酶标抗体,建立检测猪瘟野毒抗体的阻断ELISA方法。猪瘟野毒E2最适包被浓度为0.03μg/mL,待检血清最适稀释度为1∶4,酶标猪瘟野毒单抗稀释度为1∶1 000。用建立的阻断ELISA方法检测369份临床阴性血清,计算阻断率,确定临界值,阻断率>40%为猪瘟野毒抗体阳性,阻断率≤40%为猪瘟野毒抗体阴性。用建立的ELISA方法检测84份血清,其中78份为免疫猪瘟疫苗的血清,6份为猪瘟病毒感染血清。结果显示,78份免疫血清均检测为猪瘟野毒抗体阴性,6份猪瘟感染血清均检测为猪瘟野毒抗体阳性。因此可初步判定该方法可用于鉴别诊断猪瘟病毒自然感染动物和C株疫苗免疫动物的血清抗体,并为临床检测猪瘟野毒抗体提供便捷、快速,精准的检测工具,对猪瘟的临床诊断、预防以及猪瘟净化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7.
用全产业链思维优化“粮改饲”生产力布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以甘肃省为例,总结甘肃省“粮改饲”工作已取得的工作成效和不足,论述了“粮改饲”构建全产业链的必要性,初步探讨了甘肃省“粮改饲”全产业链模式和布局优化,并提出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高度重视品牌建设和创新科技带动引领4条对策建议。 [关键词]全产业链|粮改饲|生产力布局|甘肃省  相似文献   
88.
黑木耳不同开口口型及数量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同一时间将供试菌袋采用不同的开口工具开出一字型口、小"V"型口、圆形口、半圆形口、十字花口,钉子口;采用小"V"型口,每袋开口数量分别为90个、120个、150个、180个、210个,以20个大"V"型口作为对照,测定黑木耳出芽率、耳片大小、厚度、产量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从开口口型方面来看,采用三角口(即小"V"型)耳芽形成快且整齐,圆形口次之。半圆开口有助于控制耳形,改善耳片质量。从干耳产量来看,半圆口最高,圆形口和一字口次之。从开口数量来看,采用20个大"V"型开口耳芽形成快且整齐。采用小"V"型开口90个次之。一定范围内增加开口数量更有助于控制耳形,改善耳片质量。开口150个小"V"型口的平均单棒干耳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89.
在张家口坝上地区蔬菜种植面积趋于稳定的情况下,探索大白菜和甘蓝这两种大宗蔬菜一年两茬种植具有重要意义,在茬口安排、品种选择、种植时期、密植技术、肥水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科学论证与大胆尝试,2015年实现了一年两茬、安全生产,达到了光、热、水、土资源高效利用的目的,为保证农民增产增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0.
正为更好地完成上海市政府下达的蔬菜生产任务,进一步提升闵行区蔬菜产业整体水平,促进蔬菜增效、菜农增收,2015年初我们对闵行区蔬菜产销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现总结如下。1闵行区蔬菜产销概况2014年闵行区蔬菜种植面积915.78hm~2,其中绿叶菜面积676.5hm~2,全年蔬菜播种面积4351.6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