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4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56篇
  2021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RAPD技术在家蚕杂交率检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发现家蚕每一个体基因组的DNA片断的特异性分别具有物种、品种和个体3个层次,其中只有品种特异性的DNA片断才能作为家蚕杂交率检验的判别标志.用一粒蚕卵或一条蚁蚕抽提得到的DNA,与从丝腺细胞中抽提得到的DNA的PCR反应结果相同,故在卵期可利用RAPD技术简便、快速,正确地检验家蚕的杂交率.  相似文献   
32.
遗传标记(genetic markers)是指生物体的某些性状和物质,它们能够稳定地遗传且遗传方式简单,可用以反映生物体或群体的特征.在80年代以前,主要是应用形态标记、细胞标记和生理生化标记作为遗传标记,继这3种遗传标记之后发展起来的分子标记是一种新的较为理想的遗传标记形式,最初应用于人类基因组中,之后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分子标记技术也在迅速地发展,其本身所具有的优点得到了发挥,被广泛地应用于遗传育种研究,分子标记育种的简便性、可靠性和精确性越来越受到遗传育种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33.
采用广义遗传模型分析得知,全茧量、蛹重的性连锁效应作用强度达50%左右,加性效应与显性效应的作用强度相近,为15%左右;茧层量、丝素量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达50%左右,显性效应为25%左右,性连锁效应较弱,为5%左右;茧层率加性效应与性连锁效应的作用具同等强度,为30%多;显性效应作用较弱,为10%左右.母体效应在5个性状中的作用较弱,基因与环境互作效应对5个性状作用形式相类似.其中基因加性及显性与环境互作两项效应的作用略强.由本模型所得剩余机误方差很小,仅为5%左右,说明本模型比较合理.因此,在此基础上,对各个供试品种的遗传效应预测值的分析比较可信  相似文献   
34.
桑蚕育种及原原种繁育的蛾区育茧质调查,都是从饲养蛾区中随机抽取雌雄茧各25颗构成样本,测定全茧量,茧层量作为该蛾区的代表值。在一定概率保证下,由这种样本得到的统计值与该蛾区真值的接近程度如何?如采用其他含量的样本,统计值与真值的接近程度又是如何?抽样数能否进一步减少?有关这些问题,尚少见报导,为此进行本试验。本试验是1986年秋期在本校蚕种室进行。供试蚕品种是浙农1号,上蔟第7日进行  相似文献   
35.
应用AFLP分子标记对6个家蚕品种的鉴定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浙江省生产上应用的 6个家蚕品种 (包括正反交 )进行了DNA指纹分析 ,筛选出E AAC/M CTT、E ACA/M CAA、E ACC/M CTT、E AGG/M CAA及E AGG/M CTT 5对引物。这 5对引物在 6个家蚕品种中共扩增出 15 7条带 (平均每对引物扩增 31 4条带 ) ,其中有多态性带 5 4条 (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多态性带 10 8条 ) ,多态性比例为 34 4 %。通过这些多态性条带的不同组合 ,可明确将供试的 6个家蚕品种加以区分 ,并作为 6个家蚕品种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36.
家蚕催青期胚胎蛋白质图谱的建立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1  
胚胎发育一直是生命科学研究的主题之一。通过家蚕各个时期胚胎蛋白质的研究 ,可以从蛋白质水平探讨胚胎蛋白质的构成和基因顺序表达的规律。应用蛋白质组的研究方法 ,以连续发育的家蚕胚胎为材料 ,采用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 ,对催青期各个时期的胚胎蛋白质进行了分离 ,建立了家蚕催青期各个胚胎蛋白质参考图谱。从催青期各个时期的胚胎蛋白质图谱中发现 :从临界期胚胎到气管显现期的胚胎 ,结构基因表达变化不大 ;从点青期开始 ,一些酸性蛋白有关的结构基因被激活表达。  相似文献   
37.
家蚕蛋白质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结构基因组到功能基因组,蛋白质组研究已成为后基因组时代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概述了蛋白质组的概念、研究现状及家蚕蛋白质组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家蚕蛋白质组研究技术,并对其研究应用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38.
    用蛋白质表达谱分析技术研究家蚕胚胎发育时期的基因表达.用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2-DE)分离蛋白质,用ImageMaster Elite图谱分析软件比较分析12个家蚕胚胎发育特异时期的2-DE图谱,发现一些蛋白斑点丰度高,并且一旦出现就在后续特异时期一直表达,推测这些蛋白可能在胚胎发育和代谢方面起重要作用,从中选择5个点分析它们的序列和功能.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MALDI-TOF-MS)和数据库检索鉴定蛋白质,发现5个幼虫期功能蛋白分别在4个胚胎发育特异时期表达:保幼激素结合蛋白(JHBP)基因在缩短期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头胸分化期表达,家蚕幼虫表皮蛋白和副腺特异肽在毛瘤发生期表达,淀粉酶在转青期表达.这些幼虫功能蛋白都在胚胎特定的生理期功能需要下出现,表明幼虫关联基因在胚胎期有序而及时地表达.  相似文献   
39.
家蚕五龄幼虫中部丝腺细胞的蛋白质组成比较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对家蚕5龄期中部丝腺细胞不同区段的蛋白质组成研究,有利于发现与丝胶蛋白合成和分泌有关的功能蛋白质。本研究采用蛋白质双向电泳和图像分析技术,发现家蚕中部丝腺前、中、后3个不同区段的细胞的蛋白质组成具有显著差异;仅在前段表达的20个特异性蛋白质,可能与Ser2A、Ser2B、S4和S5这4种丝胶蛋白的合成与分泌有关;仅在中段表达的22个特异性蛋白质,可能与Ser1B、Ser1C、Ser1D和S3这4种丝胶蛋白的合成与分泌有关;仅在后段表达的27个特异性蛋白质,可能与Ser1A和S3这2种丝胶蛋白的合成与分泌有关。另外,在中段和后段表达、前段不表达的51个差异性蛋白质、表达量在中段和后段比在前段高的20个差异性蛋白质,可能参与了中、后段相应的丝胶蛋白的合成。  相似文献   
40.
微粒子病集团母蛾检查,现采用以30蛾为1检查单位,发现微粒子孢子作1蛾计,将累计检出病蛾数与允许病蛾数比较,判断该批蚕种合格与否。但1检查单位检出孢子时,可能含有1只病蛾,也可能含有2只或多只病蛾。。第二种可能使得理论设计与实际情况出现微小差异,导致了理论设计允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