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篇
  1篇
综合类   62篇
水产渔业   25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长江口沿岸碎波带三种暖水性鱼类仔鱼的出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2006年6~10月,按月在长江口沿岸碎波带设置的13个采样点,用小型拖网进行仔稚鱼多样性调查时,采集到遮目鱼仔鱼1 ind、海鲢仔鱼40 ind、大海鲢仔鱼144 ind,这是在长江口水域首次发现遮目鱼仔鱼和海鲢的仔鱼。本文详细描述了该三种暖水性鱼类仔鱼的形态特征,探讨了其水平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提出了长江口附近水域存在产卵场的可能性,为该三种暖水性鱼类早期生活史中的地理分布以及生态习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2.
潮汐对长江口南支刀鲚仔稚鱼垂直分布及昼夜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潮汐对长江口南支刀鲚仔稚鱼的垂直分布及昼夜变化的影响,2017年5—9月在长江口南支的南北纵向断面设立2个站位点,采用大型仔稚鱼网(口径1.3 m,网目0.5 mm)在每月大潮期间依据潮汐(涨潮采样4次和退潮采样4次)逆流进行昼夜、表中层水平拖网,共拖网160次,采集刀鲚仔稚鱼369尾,发育阶段由前弯曲期仔鱼到稚鱼。表层刀鲚仔稚鱼平均密度(0.851尾/100 m~3)大于中层(0.145尾/100 m~3)。涨潮时前弯曲期仔鱼和弯曲期仔鱼密度,表层大于中层,白天大于夜间;退潮时表层大于中层,白天大于夜间。后弯曲期仔鱼的平均密度白天小于夜间,涨潮小于退潮;稚鱼白天涨潮的平均密度表层为0,中层为0.14尾/100 m~3,白天退潮表层为0.14尾/100 m~3,中层为0。研究结果表明:在涨潮和退潮时,前弯曲期和弯曲期仔鱼表层分布大于中层,后弯曲期仔鱼和稚鱼趋于中层分布;后弯曲期仔鱼和稚鱼白天涨潮时趋于中层,白天退潮时又趋于表层,夜间分布大于白天。  相似文献   
53.
潮汐对长江口南支仔稚鱼种类组成及密度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讨潮汐对长江口南支仔稚鱼群落的影响,本研究于2017年5月—2018年4月,在长江口南支的南北纵向断面设置两个站位点(St.1:N31°35.500′,E121°20.004′;St.2: N31°33.500′,E121°20.000′),于每月大潮期间采用大型仔稚鱼网(口径1.3米,网目0.5mm)按潮汐定时昼夜进行“表、中层”水平拖网采样(涨潮采样4次,退潮采样4次)。全年总计拖网384次,共采集到仔稚鱼51,783尾,隶属于11科32种。优势种为: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占总尾数的87.05%),鲫鱼(Carassius auratus auratus)(占总尾数的3.45%),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占总尾数的3.16%),子陵吻虾虎鱼(Rhinogobius giurinus)(占总尾数的2.16%),香?(Repomucenus olidus)(占总尾数的0.01%)。所采集的仔稚鱼发育阶段主要集中在前弯曲期,占总数的95.21%,其次为弯曲期4.54%,后弯曲期0.12%,稚鱼期0.12%,卵黄囊期仅占0.01%。平均密度分析结果表明,长江口南支水域各月平均密度在一定程度上受“涨退潮”影响,涨潮平均密度大于退潮,其中7月涨潮、退潮的平均密度均为全年最高,分别为2609.3尾/1000m3和1316.1尾/1000m3,2月涨潮及1-3月退潮时平均密度最低,均为0.1尾/1000m3。体长分布结果表明,长江口南支贝氏?、鲫、翘嘴鲌、子陵吻虾虎、香?五个优势种的体长分布均不同程度的受潮汐、昼夜、表中水层变化影响,除子陵吻虾虎鱼外,其余4种仔稚鱼的体长分布均表现为夜间高于白天,五种仔稚鱼的年间分布均表现出了明显的月间变化。发育阶段分析结果表明,除前弯曲期外,5个优势种均表现出在退潮时弯曲期仔稚鱼的平均密度高于涨潮时,退潮时后弯曲期仔稚鱼低于涨潮时。生态类型分析结果表明,淡水、半咸水、近海三种生态类型的鱼类在涨潮时的总体捕获量均大于退潮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溶氧量、温度与平均密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盐度与平均密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4.
海葵触手上分布有大量的毒腺刺细胞,它们能够在触手接触机体时分泌大量的肽类毒素,用以麻痹或杀死入侵生物,从而达到防御敌害和捕获猎物的目的。根据理化性质和作用机制,海葵毒素主要分为海葵神经毒素和海葵溶细胞素两大类。文章主要对从海葵个体提取的化学多肽和蛋白毒素进行了相关阐述。  相似文献   
55.
在生物进化研究中,海葵的胚胎和幼体是研究二侧对称动物进化祖先较理想的实验动物。以室内实验方法研究了中华仙影海葵的胚胎、浮浪幼虫及幼海葵的发生、发育过程,对各阶段的变化和形态特点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描述,并比较了中华仙影海葵与其他3种海葵的早期发育,揭示了中华仙影海葵从性腺成熟到16触手幼海葵各个阶段的变态过程。  相似文献   
56.
长江口沿岸碎波带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及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明长江口碎波带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及分布,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每月大潮期间在长江口沿岸碎波带设置13个站位点,用浮游Ⅰ型生物网(口径30 cm,网目0.2 mm)共拖网156次,采集到浮游动物74种,浮游幼虫10类;浮游动物中甲壳动物共63种(桡足类43种,枝角类15种,其他5种),水生昆虫5种,轮虫3种,水母类2种,毛颚动物1种。最优势种为中华华哲水蚤(Sinocalanus sinensis),优势度Y=0.52;其次为火腿许水蚤(Schmackeria poplesia),Y=0.22。〖WTBZ〗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碎波带浮游动物以河口半咸水性浮游动物为主,受长江径流量、外海水团、温度和盐度等环境因素影响,淡水性种类和近岸低盐性种类平均密度呈季节性变化,不同区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57.
中国细棘虾虎鱼属(鲈形目,虾虎鱼科)分类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中国细棘虾虎鱼属鱼类头部感觉管孔及感觉乳突排列规律的观察和比较,研究细棘虾虎鱼属种类分类,并对国内外鱼类学者对中国细棘虾虎鱼属鱼类的记录和分类进行了整理,列出了该属各种类的同物异名。将中国细棘虾虎鱼类分成两个亚属,共有11种。  相似文献   
58.
2004年3-8月在长江口沿岸碎波带5个站位用小型拖网(1 m×4 m,网目1 mm)采集到鱼稚鱼754尾,平均密度为10.9尾/网次,以6月的出现尾数最多,5月份最少。平均密度以St.2最高(80.6尾/网次)。通过研究St.2鱼稚鱼的平均体长及生长规律,其平均体长呈逐月递增趋势,表明该鱼以沿岸碎波带作为其保育场。对205尾鱼稚鱼的耳石日生长轮的观察结果,其日轮数与体长呈对数相关,并由耳石日轮数推算出其为3-6月孵化的个体。孵化后约20~46 d的个体在沿岸碎波带水域进行短期生活。鱼稚鱼在保育场的生长规律揭示了在进行海岸工程时必须强调对生态环境和水生生物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9.
刀鲚仔稚鱼脊柱和附肢骨骼发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硬骨-软骨双染色技术,描述了刀鲚(Coilia nasus)仔稚鱼(体长范围为7.0 ~33.9 mm)脊柱及附肢骨骼的形态发育特征。骨骼形成的顺序依次为肩带,背鳍支鳍骨、臀鳍支鳍骨,脉弓,髓弓,尾下骨,椎体,腹鳍支鳍骨、尾上骨,背鳍前支鳍骨,肋骨。胸鳍支鳍骨无后匙骨,左右乌喙软骨在腹面联合。侧尾下骨和第1尾下骨基部产生短暂的软骨质连接(20.1 mm SL)。第1、2尾上骨联合形成棒状尾上骨1+2。第1髓弓与脑颅之间区域具1游离髓弓。脊柱以体前中部位置为起点向前后发育。髓弓、脉弓的发育方式与鲱形目其他鱼类不同。脉弓首先以体中部为中心向前后发育;髓弓随后亦以从体中部向前后发育, 12.4 mm SL个体开始同时从最前端向后发育。这一发育方式与鲱形目其他鱼类相比更接近高等鱼类。因此,刀鲚可能是进化过程中的过渡物种。  相似文献   
60.
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按月用小型拖网(1 m×4 m,网目1 mm)在长江口南支和杭州湾北岸碎波带水域采集仔稚鱼。在长江口南支碎波带拖曳267网次,采集到仔稚鱼11 066尾,隶属于11科40种,数量最多的为刀鲚(Coilia nasus),占渔获物的64.44%;在杭州湾北岸拖曳195网次,采集到仔稚鱼3 841尾,隶属于23科59种,普氏细棘虾虎鱼(Acentrogobius pflaumii)和多鳞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rhadinum)共占渔获物的61.73%。两水域虽然存在25个共有种,但地形和水环境的差异影响了鱼类组成,相异性指数高达0.925。发育阶段的组成也存在差异,杭州湾碎波带的仔稚鱼以后弯曲期仔鱼和稚鱼为主,而长江口仔稚鱼各发育阶段的比例差异相对较小。杭州湾北岸碎波带水域的仔稚鱼多样性高于长江口南支碎波带水域, 其Margalef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较高。K优势度曲线图也显示杭州湾北岸碎波带水域具有较高的仔稚鱼种类丰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