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0篇
综合类   21篇
水产渔业   30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对相同养殖条件下的3个不同品种稻花鲤开展其肌肉中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测定分析,以期为稻田养殖品系的优化选择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福瑞鲤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瓯江彩鲤和本地鲤(P<0.05);本地鲤、福瑞鲤和瓯江彩鲤3种稻花鲤肌肉中均检测出16种脂肪酸,其脂肪酸组成种类基本相似;亚油酸、油酸、棕榈酸、硬脂酸、棕榈一烯酸和a-亚麻酸的含量占脂肪酸总量的92%以上;不饱和脂肪酸占比分别达到(73.52±0.13)%、(75.67±0.07)%和(75.69±0.19)%;福瑞鲤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的相对含量均显著高于本地鲤和瓯江彩鲤(P<0.05),表明福瑞鲤稻花鱼具有比本地鲤和瓯江彩鲤稻花鱼更为优良的脂肪酸营养和肉质风味。  相似文献   
52.
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从患暴发性流行病罗非鱼的肝脏中分离获得一株细菌TL60829NA,将TL60829NA对罗非鱼进行人工感染致病性试验,试验感染罗非鱼表现出自然发病症状,确认分离菌株为罗非鱼暴发性流行病的致病菌.分离株菌经形态学观察、Bio Merieux Vitek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GPI测定卡分析和16S rRNA特异性基因序列与NCBI中收录的其它引起罗非鱼病害的链球菌的16S rDNA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分离细菌与其它无乳链球菌的16S rDNA序列构成一个进化分支,而海豚链球菌则构成另一分支,确定分离菌株为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iate).分离菌株对氨苄西林、青霉素G、卡那霉素等28种试验药物敏感,对妥布霉素、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等15种试验药物不敏感.由无乳链球菌引起的罗非鱼暴发性流行病的主要病理变化为鳃小片结构崩解,鳃上皮增生、融合;心肌纤维变性、肌间白细胞浸润;肝脏颗粒变性和脂肪变性;肠道粘膜上皮变性、坏死、脱落、固有膜炎性白细胞浸润;肾脏组织大量嗜中性白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核固缩,小动脉血管壁玻璃样变性;眼睛的脉络膜和眶骨膜组织炎性坏死,晶状体纤维断裂和脱离.  相似文献   
53.
以3种品系尼罗罗非鱼的雌鱼作为母本,奥利亚罗非鱼的雄鱼作为父本进行杂交配对,研究杂交罗非鱼F_1代的耐寒能力。应用室内人工降温方法,测定了杂交子代死亡率、累积存活率和半致死低温(LT_(50))等耐寒指标。结果显示,3种杂交罗非鱼的耐寒能力各不相同,埃奥鱼、湘奥鱼和吉奥鱼半致死低温分别为:8.63℃、8.23℃、7.60℃。当水温降到9.6℃时,埃奥鱼首先开始死亡,其死亡低温范围为9.6~7.5℃;湘奥鱼的死亡低温范围为9.4~6.7℃;吉奥鱼的死亡低温范围为8.9~6.3℃。通过对3种杂交罗非鱼的LT_(5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种杂交罗非鱼中,吉奥鱼的耐寒能力相对较强,其LT_(50)与埃奥鱼、湘奥鱼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其他2种杂交罗非鱼的LT_(50)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4.
研究了在25.5-30.0℃条件下分别饥饿0、5、10、15d后,再恢复投喂15d对吉富罗非鱼(GIFT,Oreochromis niloticus)摄食、生长及体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吉富罗非鱼体重损失率显著增大,水分和灰分的质量分数逐渐升高;粗脂肪的质量分数在饥饿前期下降较快,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下降速率逐渐减慢,3个饥饿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粗蛋白的质量分数在饥饿前期下降不明显,饥饿5d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饥饿后期下降较明显,饥饿10、15d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鱼体能量不断下降,除饥饿5d组外,各饥饿组与对照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恢复投喂后,各饥饿组体成分和鱼体能量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各饥饿处理组恢复投喂期间的摄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饥饿5d组吉富罗非鱼具有完全补偿生长能力,饥饿10、15d幼鱼仅有部分补偿生长能力,这种补偿生长效应可能主要是通过饥饿后食欲增强,摄食量增加实现的.  相似文献   
55.
为考察脆化饲料对罗非鱼(Tilapia)生长和肌肉品质的影响,实验分别以配合饲料(对照组)、脆化饲料(试验组)喂养体质量为(115.30±23.69)g的罗非鱼99 d。结果显示:配合饲料组和脆化饲料组罗非鱼的增重率分别为185.25%、94.96%;饲料系数为1.87、2.94;肥满度为15.23、12.50;肌肉粗蛋白含量为19.40%、18.26%;粗脂肪含量为0.75%、1.32%;胶原蛋白为2.03、2.91;肌原纤维耐折力为33.93μm、64.84μm;滴水损失为2.59%、1.82%。与对照组相比,在生长方面,脆化饲料组罗非鱼增重率、肥满度显著降低,饲料系数显著增加(P<0.05);在肌肉品质方面,肌肉的粗蛋白含量和滴水损失显著降低,而粗脂肪含量、胶原蛋白含量和肌原纤维耐折力显著提高(P<0.05)。结果表明,脆化饲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罗非鱼的肌肉品质。  相似文献   
56.
吡喹酮和克螨特对寄生欧洲鳗鲡的拟指环虫的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结果表明,吡喹酮和克螨特是寄生在欧洲鳗鲡上的拟指环虫的有效驱除药物.新洁尔灭作为吡喹酮和克螨特复配的助溶剂,对配方的除虫效果无显著影响.驱除拟指环虫的最佳配方为吡喹酮∶克螨特∶新洁尔灭=2∶1∶1,以酒精溶解的溶液制剂能有效驱除欧洲鳗鲡寄生的拟指环虫.  相似文献   
57.
为进行银盾鱼病害防治药物的选择及安全性评价,研究17种常用渔药物对银盾鱼稚鱼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17种药物对美国银盾鱼的安全浓度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为:食盐(220 mg·L-1)、乙酰甲喹(16.75mg·L-1)、百虫克(10.72mg·L-1)、霉菌净(7.98mg·L-1)、氟苯尼考(7.52mg·L-1)、甲苯咪唑(3.44mg·L-1)、甲醛(3.16mg·L-1)、高聚碘(1.94mg·L-1)、高锰酸钾(1.07mg·L-1)、鱼虫克星(0.76mg·L-1)、小瓜指环净(0.39mg·L-1)、敌百虫(0.35mg·L-1)、拜特虫清(0.32mg·L-1)、新伊维(0.3mg·L-1)、三氯异氰脲酸钠(0.06 mg·L-1)、拜特鱼虫敌(0.03 mg·L-1)、硫酸铜(0.028mg·L-1)。甲苯咪唑、百虫克、敌百虫、拜特鱼虫敌、拜特虫清、新伊维、小瓜指环净、高聚碘、霉菌净、氟苯尼考、乙酰甲喹的安全浓度分别接近或高于常用剂量,可安全使用;三氯异氰脲酸钠、甲醛、高锰酸钾、鱼虫克星和食盐的安全浓度低于常用剂量,应谨慎使用;硫酸铜的安全浓度显著低于常用剂量,应避免使用。  相似文献   
58.
钟全福 《水利渔业》2001,21(3):24-24
马来西亚鳖分类上为马来西亚鳖种 (Tsubplanus) ,分布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苏门答腊、加里曼丹、瓜哇 )和菲律宾。本所从马来西亚引进马来西亚鳖苗进行试养 ,并与中华鳖进行生长比较 ,初步显示马来西亚鳖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形态特征马来西亚鳖鳖体扁平 ,似圆形 ,背甲为暗绿色 ,背甲前缘具 1~ 2排较为明显的小疣粒 ,后裙处也出现小点状疣突 ,其余部分光滑 ,马来西亚鳖形态上与中华鳖很相似 ,但也有区别 ,2者形态比较见表 1。表 1 马来西亚鳖与中华鳖的形态区别项目马来西亚鳖中 华 鳖体形相对较薄…  相似文献   
59.
拟指环虫在鳗鲡的寄生呈全球性分布,已成为日本鳗鲡、欧洲鳗鲡、美洲鳗鲡、澳洲鳗鲡等养殖鳗鲡的主要寄生虫之一,虫体大量寄生及驱虫药物大量使用导致鱼体应激,进而引发其他疾病,给鳗鱼养殖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文章通过综述鳗鲡寄生拟指环虫的分类地位、主要种类及感染宿主,在鳗鲡养殖过程中的流行趋势及虫体寄生宿主出现的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以及驱虫药物的驱虫效果研究和拟指环虫病防控技术现状,发现在鳗鲡拟指环虫病有效防控方面仍然困难重重,尤其缺乏特效的防治药物,药物使用应激性产卵后导致二次感染的现象普遍存在,且拟指环虫对美洲鳗鲡、欧洲鳗鲡等的特异性选择机制及药物使用后耐药性产生的机制尚不清楚,虫体体外培养技术也未成熟,因此亟待研究拟指环虫离体培养模型,建立拟指环虫人工感染和传代系统,开展鳗鲡拟指环虫低毒性、低残留等安全控制药物的研制及口服驱虫药物的研发,并基于水体温度、pH、水流速、生物天敌等进一步加强拟指环虫生态防控技术和免疫防控技术研究,为鳗鲡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60.
旨在为似鮈的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根据文献资料和相关研发单位提供的材料,综述介绍了似鮈分类与地理分化、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繁殖特性、营养价值、人工驯养与繁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养殖开发的应用前景。似鮈市场基础好,具有较强的渔业开发利用潜力,是山区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一个潜力品种,建议加快似鮈养殖品种的选育和全价配合饲料的研发,为似鮈的推广养殖提供必要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