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4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小黑麦在苏南农区草牧业生产上的利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6个小黑麦品种与大麦、黑麦、黑麦草在苏南地区的产量比较试验和品质分析表明,小黑麦在该地区早春有较高的青刈产量,且干物率高(17.0%~21.7%),饲草品质优良。小黑麦NSHW11作为紫花苜蓿规模化种植的田间保护作物,具有明显的抑制杂草、增加总体生物量和提高苜蓿种植效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32.
红三叶和鸭茅混播草地综合管理优化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选择牧草播种期、混播草地中禾本科和豆科牧草混合比例、施氮肥量、施氮肥量和刈割次数5个管理因子,建立红三叶和鸭茅混播草地参数回归模型,并由引进行产量分析和计算机仿真寻优,建立该草地综合管理优化模式,确定最佳的管理因子和水平。分析结果表明,该草地以3月份播种、禾草混播比例75%、施氮肥和磷肥量分别为0.15t/hm^2、刈害3次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3.
杂交狼尾草叶粉饲喂獭兔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杂交狼尾草10月底一次性刈割收获的杂交狼尾草叶粉饲喂獭兔的效果,结果表明:用15%的杂交狼尾草叶粉分别替代7%清糠 8%的紫花苜蓿草粉(A组)和6%清糠 9%紫花苜蓿干草粉(B组)制成颗粒饲料,獭兔全试验期日增重分别比对照降低6.0%和4.5%(差异不显著),料重比分别为6.1∶1(A组)、6.0∶1(B组)和5.8∶1(对照)。  相似文献   
34.
通过国家牧草饲料作物品种审定的杂交狼尾草是美洲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m)与象草(P.purpureum)的种间三倍体杂交种.杂交种高产、优质、抗逆性强,是草食畜禽、鱼的优良青饲料,为中国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广为种植的多年生热带型牧草.但由于杂交种种子生产困难,主要以无性繁殖方式在生产上利用,尤其在北纬28°以北地区必须采取越冬保种措施,影响了其推广利用;而父本象草也仅限于在北纬26°以南地区开花.  相似文献   
35.
拟南芥AtNHX1基因克隆和cre(lox)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拟南芥叶片提取总RNA,经反转录得到cDNA。根据Genbank数据库中已登记的拟南芥Na /H 逆向转运蛋白基因AtNHX1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了1对克隆引物,通过PCR方法从cDNA中扩增出AtNHX1基因片段,将该目的片段克隆至pGEM-TEazy载体。通过酶切,从pGEM-TEazy载体上切下目的基因片段,替换pX6-GFP载体中的GFP基因,构建了AtNHX1基因cre/lox植物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36.
将0,6.8,13.6,20.4,27.2,34 g/L的海盐同1/2Hoagland营养液混合对海雀稗(Paspalum vaginatum Swartz)进行灌溉处理,研究海雀稗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以及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含量随胁迫时间延长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海盐浓度的增大,海雀稗叶片中的SOD,POD和CAT活性呈上升趋势,CAT活性在海盐浓度6.8g/L以上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SOD和CAT活性在胁迫14d后基本稳定,POD活性除海盐浓度34g/L外其他各处理在胁迫21d后稳定;各海盐浓度处理下海雀稗叶片MDA含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海盐浓度为20.4,27.2,34g/L的处理,叶片MDA含量在胁迫21 d后趋于稳定,其他各处理在胁迫28 d时叶片MDA含量显著低于21 d水平,35 d时又上升并恢复至21 d水平;海盐处理浓度≥20.4g/L时,游离脯氨酸发生积累,且积累量与海盐浓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37.
本试验系统研究了南京地区苏牧2号象草和杂交狼尾草细胞壁各组分含量、总量和木质纤维素乙醇理论产量(CEY)随生长天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两品种茎和叶中纤维素(CEL)含量逐渐降低,茎中半纤维素(HMC)和酸性木质素(ADL)含量逐渐上升。不同生长阶段,两品种叶中CEL含量显著(P<0.01)高于茎,HMC含量显著(P<0.01)低于茎,象草叶中HMC含量显著(P<0.01)高于杂交狼尾草。移苗后114~173 d,象草茎中CEL含量显著(P<0.05)低于杂交狼尾草,而HMC(P<0.01)和ADL(P<0.05)含量显著高于后者。移苗后83~114 d,两品种细胞壁各组分总量和总CEY均稳步增加;茎和叶组织之间,两品种之间的CEL和ADL总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HMC主要集中在茎组织中;两品种间总CEY以及来源于叶的CEY无显著差异,但两品种来源于茎的CEY显著(P<0.01)高于叶。移苗后114~173 d,细胞壁各组分总量和总CEY急剧增加,增加的产量更多来源于茎组织;两品种之间,HMC和ADL总量以及来源于叶的CEY均无显著差异,但杂交狼尾草纤维素总量和总CEY显著高于苏牧2号象草(P<0.01)。  相似文献   
38.
为探究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m×P. purpureum)对镉(Cd)胁迫的响应机制,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Cd胁迫下必需微量金属元素铁(Fe)、锌(Zn)、锰(Mn)、铜(Cu)的吸收、转运。结果表明:Cd处理下杂交狼尾草株高、分蘖数和生物产量均显著降低(P <0.05),70 mg·kg-1 Cd处理下杂交狼尾草仍保持21.26%的生物量。与对照相比,26 mg·kg-1 Cd处理对根中Fe、Zn、Mn、Cu含量无显著影响(P> 0.05),60 mg·kg-1 Cd处理下根中Fe、Zn含量显著增加、 Mn含量略有增加,70 mg·kg-1 Cd处理下根中Fe、 Zn、 Mn含量均显著增加,增幅分别高达97.69%、45.14%和13.00%。Cd处理显著降低地上部分Mn含量,对地上部分Fe、Zn、Cu含量无显著影响。Cd胁迫增大了根部Fe和Zn吸收系数、减小了地上部分Zn和Mn吸收系数,降低了Fe、Zn、Mn向上运输的能力。60~70mg·kg<...  相似文献   
39.
以美洲狼尾草不育系Tift23A、保持系Tift23B为材料,刈割再生为手段,通过观察不育系留茎穗开花期花药败育情况,剔除不育系中的可育系;采用人工套袋和成对杂交,在同一生长季节同一植株上完成不育系鉴定和繁殖两个程序;冬季通过温室鉴定不育系育性,鉴定相应的保持系,并生产不育系和保持系原种供不育系繁殖田使用;大田生产的不育系种子经温室鉴定纯度达到100%.  相似文献   
40.
根据已公布液泡膜 H+-PPase基因家族同源序列保守区设计简并引物,克隆出海滨雀稗中PvVP1基因的中间序列,然后用快速扩增cDNA末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RACE)方法,从海滨雀稗中克隆到PvVP15′cDNA序列。该序列ORF长1605 bp,编码535个氨基酸,其编码序列、氨基酸序列与玉米相应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93%和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