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4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通过比较种植试验,分析了江苏沿海滩涂盐碱地对4种引进的象草品种华南、桂牧、N51以及苏牧生育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滩涂盐碱地种植苏牧象草的分蘖数、总叶片数和叶长明显高于其余3种象草(P<0.05),苏牧象草的直径、鲜草产量与N51、桂牧差异显著(P<0.05);而4个品种象草的茎叶比差异不显著,因此,苏牧象草可在江苏沿海滩涂盐碱地上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2.
特高多花黑麦草的生长适应性及物质积累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一年生四倍体黑麦草品种特高进行了引进种植和物质积累动态研究.结果表明,该多花黑麦草品种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全生育期234d,鲜草产量高,品质好;随着生育期的推移,粗蛋白质的含量由高到低变化,干物质和粗纤维的含量由低到高变化,而干物率呈高-低-高走势,拔节初期干物率最低.  相似文献   
53.
美洲狼尾草不育系、恢复系及杂种F_1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 RAPD技术对美洲狼尾草不育系 2 3A、2 3DA、85 DA,恢复系 3B- 6及其相应的 3个F1杂交种基因组 DNA进行了多态性分析 ,摸索出一套适合美洲狼尾草 DNA提取、PCR扩增方法。对随机选取的 2 7个引物进行扩增 ,结果有 5个引物扩增出多态性条带 ,其中引物S369扩增的条带不仅重复性好 ,而且清晰 ,为美洲狼尾草亲本材料及其杂交种鉴定和纯度分析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54.
以海滨雀稗(Paspalum vaginatum Sw.)新材料SP2008-1和原始材料Adalayd(对照)为材料,对其叶片上、下表皮的气孔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P2008-1叶片上表皮泡状细胞呈卵形,而Adalayd的呈长圆形;SP2008-1叶片下表皮脉间长细胞面积为1068.09~5961.98μm2,比Adalayd增加了47.90%~106.22%(P<0.05);SP2008-1叶片上表皮气孔器密度为1mm2133.00个,比Adalayd减小了4.32%(P>0.05);SP2008-1叶片下表皮气孔器密度为1mm250个,比Adalayd减小了36.00%(P<0.05).SP2008-1叶片上表皮气孔器长度、宽度分别比Adalayd增加了8.33%(P<0.05)、6.47%(P<0.05),下表皮气孔器长度、宽度分别比Adalayd增加了22.37%(P<0.05)、15.73%(P<0.05).SP2008-1叶片下表皮保卫细胞宽度比Adalayd增加了7.51%(P<0.05).  相似文献   
55.
为及时掌握春旱对滩涂盐碱地上杂交狼尾草农艺性状的影响,筛选较为适宜在滩涂盐碱地种植的品种,对引进栽植的13个杂交狼尾草品种进行测试,主要从株高、分蘖数、叶片数、叶长、叶宽、直径等6个性状对其在盐碱地的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滩涂春季干旱让杂交狼尾草的株高受到了严重的影响,E-6、E-9、E-10、E-11的平均高度均超过了90 cm,其中E-9与其余9个品种差异显著(P<0.05);E-11、E-4平均分蘖数超过10个与其余11个品种差异显著;平均叶片数均在10~14之间,除E-10外,其余12个品种间差异不显著;E-8品种叶长与其余10个品种差异显著,E-3品种叶宽与其余9个品种差异显著;E-7、E-8、E-9杂交狼尾草平均直径超过1.4 cm,其中E-7与其余10个品种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6.
美洲狼尾草不良系、恢复系及杂种F1的RAPD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利用RAPD技术对美洲狼尾草不育系23A,23DA,85DA,恢复系3B-6及其相应的3个F1杂交种基因组DNA进行了多态性分析,摸索出一套适合美洲狼尾草DNA提取,PCR扩增方法,对随机选取的27个引物进行扩增,结果有5个引物扩增出多态性条带,其中引物S369扩增的条带不仅重复性好,而且清晰,为美洲狼尾草亲本材料及其杂交种鉴定的纯度分析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57.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lna HiSeq 2000对高木质素的象草品系eg7和低木质素的象草品系eg87(对照)茎组织进行转录组比较测序。测序获得了169630902个序列读取片段(reads),包含13788439920nt碱基信息。对reads进行序列组装,获得87641个单基因簇(unigene),平均长度580nt。从长度分布、GC含量等方面对unigene进行评估,数据显示测序质量好,可信度高。将获得的unigene与Nr、Nt、Swiss-Prot、COG、GO和KEGG数据库进行序列同源性比较和功能分析,62557个unigene与其他生物的已知基因具有不同程度的同源性,象草与高粱序列同源性最高。共鉴定出33323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9704个(29.12%),下调基因23619个(70.88%);GO分析显示39968个unigene归为54个功能类别,大量unigene与细胞进程、代谢过程、催化活性等相关;KEGG pathway分析富集得到127条代谢通路,包括光合作用、betalain生物合成、苯丙烷类代谢、苯丙氨酸代谢等,苯丙烷类代谢途径差异基因富集程度高、差异基因数目最多,达285条,该途径中64条木质素单体合成酶基因表达上调,79条ClassⅢ型植物过氧化物酶基因表达下调、22条上调。挑选9个差异基因进行qRT-PCR验证,9个基因的表达趋势与高通量测序结果一致。为象草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基因组数据,对于了解象草茎生物合成与木质素调控基因挖掘和多用途定向育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8.
二倍体海滨雀稗Adalayd作为自交不亲和的暖季型草坪草,在环境保护及修复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自身自交不亲和性减缓了其大面积推广。至今海滨雀稗自交不亲和的机制尚且未知并且基因数据库资源十分匮乏。为了研究海滨雀稗自交不亲和的机制,以二倍体海滨雀稗自交亲和体细胞突变体SP2008-3和自交不亲和野生型Adalayd为材料,采用Illumina Hiseq 2000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转录组测序。获得2个材料幼穗组织的表达谱,共获得68175654个Raw reads片段,测序结果de novo拼接获得117619个单基因簇(Unigene),其中50%的Unigene被注释。比较两个基因表达谱,发现1303个差异表达基因并对这些差异基因进行了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 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分类,筛选出了22个与植物自交不亲和反应相关的基因,其中14个钙离子信号通路(钙调素、钙依赖蛋白激酶、类钙调素互作蛋白激酶)、3个F-box和5个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基因在体细胞突变体SP2008-3和野生型Adalayd之间存在差异表达,测序结果获得了很多与海滨雀稗自交不亲和相关的遗传资源信息。本研究首次将转录组学研究应用于海滨雀稗自交不亲和研究,为海滨雀稗自交不亲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宝贵且有价值的基因信息基础。  相似文献   
59.
二倍体海滨雀稗Adalayd作为自交不亲和的暖季型草坪草,在环境保护及修复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自身自交不亲和性减缓了其大面积推广。至今海滨雀稗自交不亲和的机制尚且未知并且基因数据库资源十分匮乏。为了研究海滨雀稗自交不亲和的机制,以二倍体海滨雀稗自交亲和体细胞突变体SP2008-3和自交不亲和野生型Adalayd为材料,采用Illumina Hiseq 2000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转录组测序。获得2个材料幼穗组织的表达谱,共获得68175654个Raw reads片段,测序结果de novo拼接获得117619个单基因簇(Unigene),其中50%的Unigene被注释。比较两个基因表达谱,发现1303个差异表达基因并对这些差异基因进行了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 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分类,筛选出了22个与植物自交不亲和反应相关的基因,其中14个钙离子信号通路(钙调素、钙依赖蛋白激酶、类钙调素互作蛋白激酶)、3个F-box和5个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基因在体细胞突变体SP2008-3和野生型Adalayd之间存在差异表达,测序结果获得了很多与海滨雀稗自交不亲和相关的遗传资源信息。本研究首次将转录组学研究应用于海滨雀稗自交不亲和研究,为海滨雀稗自交不亲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宝贵且有价值的基因信息基础。  相似文献   
60.
 以象草苏牧2号和N51(对照)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海盐浓度胁迫下幼苗根、茎和叶中Na 、K 、Ca2 和Mg2含量随胁迫时间延长的分配与运输规律。结果表明,苏牧2号和N51植株各部分Na+ 含量均随海盐浓度的升高而升高,K 、Ca2 、Mg2 含量和K/Na 均随海盐浓度的升高而降低。随胁迫时间的延长,10g/L 海盐浓度胁迫后,苏牧2号根中Na 含量显著高于N51。4~10g/L 海盐浓度胁迫后,苏牧2 号茎中Na 含量总体上显著低于N51,叶中Na 含量苏牧2号均低于N51,但不同胁迫时间下差异不尽相同;苏牧2号根、茎中K 含量总体显著高于N51,苏牧2号和N51 叶中K 含量高低则不尽相同;苏牧2 号叶中K/Na 总体显著高于N51;苏牧2 号的S/Na+ (茎/根)除4g/L 处理后第7天苏牧2号低于N51外,苏牧2号均高于N51,是其运输系数的1.02~2.19倍。表明苏牧2号的S/Na+(茎/根)高,使得根系能截留更多的Na和向茎选择性运输更多的K,提高茎中K/Na,同时其叶片中保持了高K/Na,从而减小植株受盐害程度,是苏牧2号耐盐性比N51 增强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