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4篇
  2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9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21.
利用SSR标记研究了硬粒型、马齿型玉米与爆裂玉米自交系的亲缘关系。用23对扩增带型稳定的SSR引物,从供试材料中检测出100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基因2~10个,平均4.35个。SSR引物的PIC介于0.4261~0.8877之间,平均多态性信息量为0.691。按UPGMA法对43份玉米自交系进行聚类分析。聚类分析表明,爆裂玉米、硬粒型玉米以及马齿型玉米自交系并不能严格地划分为3大类,但爆裂玉米与其余两类玉米自交系遗传距离均较大。此外,硬粒型玉米和爆裂玉米自交系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与马齿型玉米和爆裂玉米自交系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在0.01水平上差异极显著。在硬粒型玉米、马齿型玉米、爆裂玉米3类种质中,硬粒型玉米与爆裂玉米自交系亲缘关系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密肥耦合对本地区主推玉米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关系,为生产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开展主推玉米品种不同的种植密度和肥料施用试验,试验品种为正大619、玉美头105和玉美头168 ;设39000、46500、54000株/ha 3个种植密度,常规分次施用复合肥、一次性施用生物缓效肥及不施肥(对照)3种施肥模式,调查测定各处理组合条件下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等指标。【结果】正大619种植密度为54000株/ha产量最高,玉美头168和玉美头105种植密度为46500株/ha产量最高;千粒重、穗粗、行粒数均随种植种植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常规分次施肥处理各品种产量及千粒重均显著高于一次性施肥处理,秃尖、穗粗、行粒数则无显著差异。【结论】常规分次施肥为获得高产的首选方式,缓效生物肥在玉米生育后期供肥不足。一次性施肥采用的适宜种植密度为46500~54000株/ha,缓效生物肥施肥量为975 kg/ha,采用一次性施肥技术时应选用抗倒伏品种,并注意增施有机肥底肥,防止后期脱肥减产。  相似文献   
23.
10个玉米品种耐密性分析及其对主要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0个玉米品种为试材,研究密度对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株高、穗位高、茎粗、穗长、穗粗均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出籽率随密度增加而升高;不同品种的空杆率、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和产量随密度增加呈现不同变化.综合分析来看,品种中单901适宜密植(密度为69 000株/hm2)且产量高(达10 138.70 kg/hm2).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不同覆盖方式下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表现,为解决广西季节性抗旱、提高玉米增产潜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裂区设计,以迪卡008、桂单0810为主处理,以6个不同覆盖物和覆盖方式及增施保水剂为副处理,探讨其对南宁地区春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对于迪卡008,秸秆和地膜覆盖加保水剂均能显著提高春玉米茎叶干重,不同处理春玉米茎叶干重表现为秸秆垄背覆盖(459.13 g)>地膜垄背覆盖>普通栽培加保水剂>秸秆完全覆盖>地膜完全覆盖>对照(普通栽培,317.0 g),秋玉米茎叶干重表现为地膜全覆盖(351.29 g)>对照>普通栽培加保水剂>秸秆完全覆盖>秸秆垄背覆盖>地膜垄背覆盖(272.01 g).迪卡008不同处理春、秋季玉米产量的变化幅度为7.63~9.08和8.42~9.28 t/ha,分别以对照和地膜完全覆盖处理最高(9.08和9.28 t/ha),以秸秆完全覆盖和地膜垄背覆盖处理最低.不同处理中,以地膜和秸秆完全覆盖处理的迪卡008春玉米穗部性状综合表现相对优于对照,以地膜全覆盖处理的秋玉米穗部性状综合表现优于对照处理;地膜完全覆盖处理的春、秋季玉米穗部性状综合表现优于其垄背覆盖处理.对于桂单0810,地膜两种覆盖处理的春、秋玉米茎叶干重相对较高,分别为351.25、304.63和351.20、337.24 g,普通栽培加保水剂和对照处理的春玉米茎叶干重高于秸秆覆盖处理但秋玉米表现相反.桂单0810春、秋玉米产量的变化幅度为8.39~9.26和8.91~9.43 t/ha,不同处理分别表现为秸秆垄背覆盖(9.26 t/ha)>地膜完全覆盖>秸秆完全覆盖>地膜垄背覆盖>对照>普通栽培加保水剂与地膜完全覆盖(9.43 t/ha)>地膜垄背覆盖>秸秆垄背覆盖>普通栽培加保水剂>秸秆完全覆盖>对照;秸秆完全覆盖处理的大部分春玉米穗部性状综合表现不如对照,其他处理的大部分穗部性状指标与对照相差较小;普通栽培加保水剂处理的秋玉米穗部性状综合表现优于地膜、秸秆处理和对照.[结论]地膜和秸秆不同覆盖方式对春、秋季种植的不同玉米品种的生长发育、穗部性状和产量影响有所不同;与普通栽培相比,地膜或秸秆覆盖不利于春玉米后期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提高,但对干旱时期秋玉米的生长和产量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5.
科源玉6号是采用优质自交系616与大穗型新自交系X224组配育成的高产、优质、抗病大穗型玉米新品种.在四川省区域试验中平均比对照川单13增产8.7%,平均产量达7 960 kg/hm2,最高产量达到10 570 kg/hm2.该品种对玉米大、小斑病中抗,品质达到优质蛋白、优质赖氨酸标准.综合农艺性状分析结果表明,科源玉6号是一个丰产性好、适应性广、抗病性强和品质佳的大穗型新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